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研究

時間:2022-12-01 18:10: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研究

一、大數據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思政育人精準性不足

網絡思政育人,部分高校將其簡單地理解為教師上好思想政治課程,學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好,及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就能達到網絡思政育人的目的,其實不然。有很多高校的思政網站都是以發布信息為主,信息的管理和受眾更多是院系學生工作隊伍,進行引導思政育人工作的開展,并不能在一項工作管理中落實好高校網絡思政育人的任務,而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性也沒有充分展現,多數大學生往往會忽略學校的思政網站,而高校也難以達到網絡思政育人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進入大數據時代,應當更符合新時代的教育目標與大學生的個性特征,但高校在實踐過程中缺少對大學生整體與個體關聯的考慮,難以實現整體與個體的思政體系。高校對大學生個體的統計分析缺少多方面數據的支撐,更多的是關注大學生個體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而解決相應或相似的問題,缺少對個體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和總結,沒有重視其蘊藏的數據價值及與其他個體問題的數據聯系,從而很難做好高校對預防和處理大學生問題的措施準備。

(二)網絡信息化建設完善度低

高校推出了“智慧校園”的理念,實現校園網絡覆蓋、互聯互通,讓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更加智能化、個性化、隱私化。然而,智慧校園的推進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它是大數據時代校園建設的新路徑,面臨的挑戰也在實踐中應運而生。如要圍繞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環鏡為其提供相應的網絡功能,使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高校的設備設施也不斷進行信息化完善,這些給高校帶來一定的現實難題。

(三)網絡新技術應用局限性大

大數據時代,社會對于網絡信息的發展一直存在隱私保護的難題,而高校利用信息數據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同樣也急需解決這一現實問題。每個人的網絡瀏覽、交流、交易等行為都會在互聯網上留下痕跡,而這些數據也可以被跟蹤和監控,他人就可以通過分析數據挖掘其中存在的有利價值進行不良活動。高校的行政管理是智能化,絕大部分信息收集統計都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盡管在學生信息采集過程中重視個人數據保護,但也難免存在一些保護漏洞。高校在應用新技術與保護數據之間的問題,讓學生對產生的數據持有懷疑。另外,新技術的初期階段會存在不全面,高校在運用過程中會容易出現信息收集頻繁、不完整等現象,而這些數據的結論會出現偏差,高校應用新技術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成因

(一)高校機制保障

國家對于規范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措施還在逐步建設,針對網絡出現的信息泄露、網絡犯罪、網絡倫理等現實問題也在不斷提出更合適的方案,為整治網絡亂象國家實施網絡“清朗行動”,營造清明的網絡環境,維護好公民的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在實踐中不斷推進落實。同樣,大學生的網絡信息數據關聯廣大,高校在面對網絡大數據帶來的問題上處理不成熟,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學生數據的濫用及其引發的一些問題。如大學生的校園卡記錄著大學生校園生活的各種信息數據,也包括大學生的違紀等情況,這些關聯的數據一旦發生泄露會帶來個人人身財產安全的問題,高校沒有做好大學生信息的隱私保護,安全存在一些負面的隱患,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高校學生工作理念

大數據時代,高校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創新性突破。關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主要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認識方面。思政教師作為思政工作者的主體,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培訓,已經建構好主觀意識、形成獨特的方式方法。思政教師雖具備革新的意識,但面對快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還是存在運用能力的欠缺。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與網絡數據技術發展的步伐不一致,沒有及時進行大數據時代新舊理念的轉換,缺乏對大數據挖掘、處理的綜合型思政教師。網絡信息平臺如雨后春筍,成為信息傳播、文化發揚的重要途徑。高校同樣也運用學校網站進行思政政治教育,但學校網站在思想政治教育板塊更多是起到發布信息公告的作用,受眾者更多是教職工,忽視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課程教育實效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教育主體,應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實踐。在新冠疫情期間,網絡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這對于習慣傳統教學的教師來說也是一種鍛煉,要不斷提高網絡教學技能水平[1]。但一些高校思政教師出現在網絡環境中工作狀態不佳、技術手段不足等現象,導致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下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網絡學習教育主要是依靠大學生的自主、自律能力,但網絡具有虛擬性,相較于校園教學而言網絡教育明顯缺乏教育實踐。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樣,有青年大學習、思政大講堂等國家意識形態教育宣講學習平臺,有大學生黨史國史愛國主義教育網絡知識競答比賽等。但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課認識不足,在學習中應付式學習,缺乏社會實踐行動。

三、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性的途徑

(一)生成高校網絡思政的主體合力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需要教育工作者既要有較高的政治教育水平,也要熟悉網絡技術、擅長大數據信息分析,生成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合力。教師作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力軍,要不斷提高網絡技術應用與信息數據運籌的能力,學校要不斷強化教師的數據意識[2]。此外,高校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要重視大學生的網絡素養。高校應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素養、數據素養教育等課程教育,以整體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更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更準確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性和實效性。

(二)甄別思政教學內容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可以使相對獨立的傳統載體之間聯合作用,互相精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過程中應注重受教育對象的整體性,要求在對學生信息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時,能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分類總結,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與需求,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性。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網絡載體,有更為便捷、迅速的優勢,但也存在著精準性不夠、針對性不強的現狀,而大數據技術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但在具體內容的供給上、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還沒有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對大學生進行精準教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教育內容選擇上從供給側著手,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大學生的認知、心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收集進而分析,構建學生個人的數據庫,發揮網絡大數據的效用和價值,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拓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空域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時空域的拓展,網絡空間的無限性、實時性、多樣性等為教育活動提供更多的空間,打破傳統單向度的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的實效性。大學生的社會活動形式不斷豐富,大學生能更方便地利用學習生活中的“碎片”時間通過網絡平臺參與思政活動,如在公眾號參與知識競答、云紀念館、拍小視頻等。網絡數據技術的發展能為高校在推進“三全育人”改革中的“全過程育人”提供場域。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各部門分擔,呈現割裂的狀態,出現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困難,這不利于促進學生教育的全面發展。高校應利用各部門的數據信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進行一體設計,從機制上協同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大思政”格局,使高校形成全員育人、協同育人格局,為更科學地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準備,使學生工作能更加高效[3]。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校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便利,大數據呈現的大學生個體與整體的關聯,為高校進行大學生教育管理、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性提供事實支撐。

參考文獻:

[1]吳暉.基于網絡新媒體平臺深度聯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問題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5):93-95.

[2]崔金洋,許和隆.基于分眾化視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定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12):68-71.

[3]崔海英.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維度與實現方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3):33-36.

作者:馮靜 單位: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上一篇: 清潔能源產業廢循環利用報告 下一篇: 骨折多發傷術后探討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aⅴ精品看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 野外强美女在线观看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