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文化館創新發展路徑探析

時間:2022-11-24 15:08: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省級文化館創新發展路徑探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省級文化館創新發展路徑探析

2021年8月,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的相關規劃明確指出,要“把文化和旅游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文化和旅游加快融合、相互促進”,文旅融合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加快融合這一背景下,“十四五”時期,作為省級文化館,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升群眾文化服務標準,如何進行創新發展,本文將以遼寧省文化館為例,探討省級文化館創新發展路徑

一、創新發展的必然性

(一)轉型服務升級

相關指導意見已經明確表述了文化和旅游的關系,即“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2009年至今,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行更加便利,廣大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不斷提升,同時,旅游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文旅融合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同年10月,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掛牌成立,為遼寧省文化和旅游的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明確了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文化、文物及旅游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全省文化和旅游政策措施,統籌規劃全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文物事業和旅游業發展等。2021年12月,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相關《規劃》,對“十四五”時期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結合實際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聯合開展文化活動、展覽品牌建設等措施形成發展合力,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館的創新發展對“十四五”期間加快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于省級文化館來說,更肩負著對各市、縣(區)、鄉鎮文化館(站)的業務指導職能。因此,如何能夠更好地發揮省級文化館的功能,如何更好地促進文旅融合,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化加旅游,更要發揮出“1+1>2”的效果,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

(二)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充分發揮,旅游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帶動功能更加明顯,文化和旅游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遼寧的文化和旅游發展繁榮穩定,文化建設成果豐碩,旅游資源豐富,為“十四五”時期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工作職能所在

根據遼寧省文化集團“三定方案”要求,遼寧省文化館的工作職能有: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組織開展具有示范性、導向性、品牌性群眾文藝演出、展覽、講座等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為社會提供各種健康有益的免費公共文化服務;推動法人治理結構,深入基層組織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全省群眾文化理論研究,促進全省群眾文化事業發展;輔導、培訓全省文化館(站)業務干部及全省業余文藝骨干;組織開展全省群眾文藝創作活動,輔導群眾文藝創作隊伍,促進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和推廣;組織開展青少年文化活動,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開展對外文化、學術交流,推廣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等。遼寧省事業單位改革以來,遼寧省文化館與時俱進,根據政策要求、時代發展率先創新發展,在全省各市、縣(區)、鄉鎮文化館(站)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推動全省基層文化館(站)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省級文化館的重要任務。

二、文旅融合初步探索

近年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遼寧省文化館結合工作實際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傳承紅色文化

遼寧是紅色旅游資源大省,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錦州市遼沈戰役紀念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鴨綠江斷橋等,都已成為遼寧紅色教育基地,保護、挖掘、利用、宣傳這些紅色資源是遼寧的重大歷史責任,也是文化館必須承擔起的責任與義務。2020年,遼寧省文化館(遼寧省青年宮)為全國青少年推出了一部《革命歷史動漫—遼寧篇》作品,共10集,進行線上推廣。這部紅色動漫作品反映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歷史上,有代表性的優秀人物事跡,以喜聞樂見的動漫形式,吸引青少年了解、學習、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提高青少年的個人素養和文化素質,不斷豐富“中國革命歷史文化傳播”的內容。將革命歷史、紅色文化融入青少年喜愛的動漫中,將厚重的歷史通過簡單的方式呈現,通俗易懂、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深受青少年的喜愛。

(二)推廣特色文化

2021年,遼寧省文化館聯合吉林省文化館、黑龍江省群眾藝術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館,在中國文化館協會指導下,在丹東市鴨綠江斷橋廣場啟動了“三省一區”紅色輕騎兵文化志愿者邊疆萬里行公益惠民演出,將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節目演出活動沿著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8500余公里的邊境線開展。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將遼寧地方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展現出來,比如滿族舞蹈《清平韻》彰顯滿族舞蹈的獨特魅力與地域特色,在鴨綠江畔表演情景詩朗誦《誰是最可愛的人》,將觀眾帶入中國人民志愿軍保家衛國的崢嶸歲月,更能激起觀眾對志愿軍戰士的崇敬之情。同時,將丹東的地方特色文化通過演出的方式進行了推廣和宣傳。

(三)挖掘民族文化

2020年至2021年,遼寧省文化館選派駐村干部到葫蘆島市綏中縣永安堡鄉開展駐村工作,并對永安堡鄉的文旅資源進行了深入調研。經過多方努力,了解到立根臺是以義烏戚家軍后裔為主的農民聚居的古村落,明代跟隨戚繼光到東北鎮守邊關、修筑長城。永安堡鄉境內現存有20公里的明代長城,西溝村山上三段長城——錐子山長城、西溝長城、小河口長城,是珍貴的古代建筑實物,構成了西溝村獨特的長城研究景觀,西溝村被納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結合文化館工作實際,遼寧省文化館擬深入挖掘戚家軍在遼寧修筑長城、鎮守城鎮的歷史及戚家軍后裔在遼寧的生活現狀等,展現戚家軍艱苦奮斗的歷程,弘揚戚家軍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意義及這種精神的當代傳承與發揚。同時,在西溝村設立文化驛站,了解西溝村的文化活動開展情況,并通過寫生活動將文化、景色宣傳出去。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經過初步走訪、收集資料,最終確立了“戚家軍愛國主義精神的當代價值”專題研究。課題通過挖掘、研究戚家軍在遼寧修筑長城、鎮守城鎮的歷史及戚家軍后裔在遼寧的生活現狀等,以愛國主義精神為切入點,對戚家軍民族精神的當代價值進行研究,探討戚家軍愛國主義精神的當代價值研究對文化館業務工作的啟示。除此之外,遼寧省文化館每年會組織全省群文系統美術干部開展寫生活動,既提升了業務干部的業務水平,又能夠通過寫生、攝影作品宣傳當地的自然風光、人文特色景觀。

三、創新發展路徑

遼寧省文化館經過初步嘗試,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亟須創新發展。

(一)充分利用群眾文化活動

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開展惠民演出、展覽、培訓等群眾文化活動是文化館的主責主業。文化館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文塑旅”,為旅游附加文化內涵,通過群眾文化活動推廣遼寧特色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宣傳遼寧旅游資源;“以旅彰文”,通過旅游彰顯遼寧特色群眾文化活動特點,促進群眾文化活動向高質量發展。首先,匯總遼寧紅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傳統文化等旅游資源,結合群眾文化活動特點確定文化館與旅游融合的方向與思路;其次,將旅游故事、旅游美學等融入群文活動中,將群文活動帶到旅游景區,促進文化進一步推廣,與旅游進一步融合;再次,利用數字化手段對各項活動進行宣傳,依托國家公共文化云、遼寧省文化館云、微信視頻號、抖音和全國文化館直播聯盟等多家網絡渠道,以數字化平臺為抓手擴大宣傳,讓更多的人看到文化活動與旅游融合,參與文化活動的同時了解旅游景區的人文故事、自然風光等;最后,充分利用社會媒體平臺,拓展思路,加強社會化合作,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提升省文化館平臺價值,探討與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建立合作模式,擴大文化館各項活動的影響力與覆蓋面。

(二)充分挖掘鄉村旅游資源

遼寧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比如:(1)丹東鳳城大梨樹村,不僅帶火了當地鄉村旅游,同時打造了民俗文化、知青文化等文旅項目,話劇《干字碑》更是將大梨樹村的“干”字精神弘揚開來,大梨樹村的發展形成了文旅融合的良好態勢;(2)位于沈陽市沈北新區興隆臺鎮興光村的稻夢空間主題公園,通過傳承錫伯文化展現農耕歷史,通過創新稻米文化繪制稻田畫,以科普農耕文化知識為媒介建立科普基地,也已形成獨特的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除此之外,遼寧鄉村旅游資源還有很多精品線路、精品景點,但仍有很多鄉村或是因為交通,或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急需發展、亟待開發,比如永安堡鄉的遼代雙塔、將軍湖、野長城,需要對外進行宣傳以吸引更多的人觀光旅游,了解文化內涵、歷史意義。首先,文化館可率先收集特色鄉村信息,如歷史文化名村、少數民族特色村落、傳統村落等,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東北鄉村文化特色、旅游價值等,對外擴大宣傳;其次,借助下鄉演出、到基層開展培訓等群眾文化活動,將當地旅游資源、特色文化融入活動中,讓當地百姓參與到活動中,擴大活動影響力,提升當地知名度,促進鄉村文旅資源的發展融合,以此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三)充分利用館內現有資源

以群眾文化活動為主體進行文化館服務創新,同時,利用館內現有資源開展文旅融合。

1.內資《遼寧群眾文化》

《遼寧群眾文化》是由遼寧省文化館(遼寧省青年宮)、遼寧省群眾文化學會主辦的遼寧省群眾文化行業內部印刷資料,創辦于1979年,至今已走過40余年,向全省群文系統各市、縣(區)、鄉鎮文化館(站)及相關單位、作者免費贈閱,是與全國兄弟單位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渠道,也是宣傳遼寧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立足結合文旅融合,為適應新形勢、新需求,宣傳遼寧特色,講好遼寧故事,《遼寧群眾文化》進行改版,增加文旅融合、鄉村文化、非遺傳承等欄目,刊發介紹遼寧特色景點、美食、特產,鄉村文化建設、特色鄉風民俗,非遺項目、活動、非遺傳承人等文章。通過改版增加遼寧特色文化,擴大宣傳。

2.數字化平臺建設

遼寧省文化館于2018年12月成立了數字資源服務部,主要負責全省群文系統數字化資源統籌建設、全省群文系統數字化培訓、全省群文信息宣傳推廣、運維遼寧省文化館官宣平臺、保障館內各項活動影視資料拍攝及辦公自動化設備維護等工作。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文化館數字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開展了全民藝術普及公益課程錄制活動,核心功能是服務及建設全民藝術普及資源庫的工作。錄制的課程現已由省、市兩級文化(群眾藝術)館多平臺聯合發布,精品課程由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發布,同時已具備原創作品拍攝與制作能力。以此為基礎,拍攝遼寧特色文化專題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擴大遼寧旅游資源展示平臺,促進文旅融合。

(四)充分培養文旅專業人才

遼寧省文化館目前尚未設置與旅游相關的部門,缺少旅游專業人才,必然制約文旅深度融合的腳步。面對這種情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解決問題:一是加強館內人才隊伍建設,學習國家及省內相關政策,參加旅游相關知識培訓,熟悉遼寧特色文化,并加強對外交流,學習先進經驗與做法;二是結合館內實際外聘旅游專業人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以此帶動館內人員共同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十四五”時期,在文旅融合這一背景下,文化館的發展面臨重大機遇與挑戰,唯有認清現實、精準判斷、主動改變、創新發展,才能推進文化館事業打開新局面,做出新貢獻,向高質量發展。

作者:黃娜 單位:遼寧省文化館

上一篇: 數字安全風險與思政教育探究 下一篇: 創業學習與創業能力分析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品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4色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