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網絡教育分析

時間:2022-11-16 15:28: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 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網絡教育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網絡教育分析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優質的教育資源,在時代發展中不斷繼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其中飽含著中華民族偉大的革命傳統與革命精神,其教育價值貫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而在新媒體時代的浪潮下,網絡作為近些年新興的教育載體,其育人作用逐步凸顯。在泛娛樂化時代,用紅色主基調主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對“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一個及其重要的補充。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一)紅色文化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代表

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種文化形式的統一體[1]。物質文化是紅色文化的載體,精神文化是紅色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紅色文化的靈魂。紅色文化發源于中國革命,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而生成的文化產物,在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的不斷實踐和創造中,遺留下了革命遺跡、遺址等物質文化;也創造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文化瑰寶;更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之基。繼承了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作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紅色文化繼承了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是中國先進文化的旗幟,具有著生生不息的優秀品質。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固化情況嚴重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仍以傳統教學為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的設置,依舊局限于理論性課程,缺乏靈活性與吸引力,教學方式主要以老師講解為主,現有新興的翻轉課堂等模式雖然對提升學生積極性有一定作用,但仍然不能打破課堂教學的桎梏,教育模式單一枯燥。對于積極探知求索甚解的當代大學生,刻板的課堂講授嚴重打擊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同時容易產生厭煩等逆反心理。作為大學必修課程,僅以期末成績作為學習成果的判定標志,思想政治教育停留于表面,教學內容停留于教材,固化的教育模式給學生刻板冰冷的印象,不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設置的內涵與根本價值,進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誤解,導致了當下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興趣的普遍降低。

(三)泛娛樂化時代學生對紅色文化認同不足

泛娛樂化是以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為核心,以現代媒介(電視、戲劇、網絡、電影等)為主要載體,以內容淺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戲謔的方式,通過戲劇化的濫情表演,試圖放松人們的緊張神經,從而達到快感的一種思潮[2]。泛娛樂化時代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沖擊,同時也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有極大的反向滲透作用。尚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甄別能力與閱歷經驗不足,文化的多元化更增加了其接觸和了解紅色文化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體系面臨著解構與邊緣化的危機。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導向與引領作用不斷降低。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不足、滲透力缺失阻礙了紅色文化傳播,進而影響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導致當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嚴重不足,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受到挑戰。(四)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度融合紅色文化作為歷史與實踐的產物,其內涵與外延豐富多樣。許多高校雖然注意到并積極開拓紅色文化教育資源,但是缺乏提升教育親和力的有效方法。紅色文化的教育方式依舊是傳統的故事講述、圖片分享、遺跡游覽等,只注重教育的形式,而忽視了將紅色文化精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學習生活之中,沒有做到教育的時刻滲透與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僅僅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與體悟。由于缺乏對紅色文化資源系統連貫的整合,導致學生對其中的精神內核理解片面化、間斷化,而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度和廣度不足,又導致紅色文化教育的表面化、局限化,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與感染力。

二、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弘揚紅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大學生紅色文化自信是指廣大青年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自覺認同感和認同力,既包含對紅色文化價值的充分認識和積極傳播,也包括對紅色文化生命力的傳承和發展[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作為肩負時代使命的大學生群體,應當毫不動搖地堅守文化自信,立足優秀文化之根。紅色文化的生命力根植于對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的繼承,弘揚紅色文化,不僅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與精神港灣的傳承和堅守。文化是國家的命脈、民族的基石、人民的精神家園,將紅色文化根植于大學生的心中,有助于其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中國精神,筑基精神力量,進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強化學生的精神支撐力量。

(二)樹立正確價值導向,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

紅色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精神建設與引領作用不容小覷。在娛樂化時代,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許多短視頻平臺刻意營造娛樂熱點爆點,其娛樂性和快餐化的內容,將大學生引入“物質至上”“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念誤區及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陷阱當中。而大學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塑造的雛形階段,一旦受到錯誤價值觀的誤導,其影響可能會伴隨一生。紅色文化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利于主流思想搶占網絡制高點,消減不良思潮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有深度、有溫度、接地氣的網絡紅色教育資源,將個人的思政學習小課堂與群體的社會教育大課堂融合,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良好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自發形成紅色文化自信及思想上的高度自覺,汲取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與精神力量,塑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三)豐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紅色文化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不但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廣度,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載體,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可度與接受度,從而充分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提升紅色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用生動鮮活的紅色短視頻和紅色文藝作品記錄紅色革命歷史、宣傳紅色革命事跡、弘揚紅色革命精神,通過網絡載體,充分激發了學生自覺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補充。高親和力、優質的紅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學生自覺了解歷史,將先進文化內化于心,在耳濡目染中傳承先烈遺志,發掘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

三、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堅守紅色主陣地,打造獨具魅力的網絡新課堂

傳統的思政課程多形式刻板,以理論教學為主,內容抽象枯燥,學生無法很好地接受知識傳輸。創設別具一格的網絡新媒體課堂,凸顯出此課堂無須定時定點、點名簽到的顯著優勢,充分調動大學生受眾的興趣及求知欲。將紅色文化融入網絡新課堂,打造“內容為王”的系列精品課程,通過網絡微課、網絡短視頻等紅色“燃”資源,讓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自主安排學習。此外,教師還需要利用網絡與學生交流心得,使思想政治教育互動化、多樣化。要使課程內容與大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緊跟時事熱點,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內涵和現實意義,從而吸引大學生主動觀看學習,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熏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多樣化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需要培養一批既對紅色文化有深入研究,又對網絡技術掌握嫻熟的教學隊伍,在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程中,能打破固化的課堂“填鴨式”教學,創設紅色文化學習鏈,使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將紅色文化學習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從網絡平臺汲取精神力量,形成獨具魅力的網絡新課堂。

(二)傳播紅色正能量,開辟別具一格的校園網絡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高校建立紅色校園網絡平臺可以凈化校園網絡環境,主動占據網絡思想的主流話語權,拓寬紅色文化教育的新路徑,依托網絡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實效性。高校可以圍繞官微、官方公眾號、校園網創設有自身特色的紅色文化校園網絡體系。例如結合自身校史沿革等開辟網上紅色文化長廊、網上紅色校史館等特色鮮明的紅色板塊;開展發揚紅色傳統、繼承先烈遺志、講述紅色故事的線上活動;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就紅色文化進行討論,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學習氛圍。通過將紅色基因有效嵌入校園網建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正確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成為網絡空間主流。但由于目前網絡環境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網絡輿情復雜,高校在大力開拓網絡思政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網絡資源的篩選和監管。

(三)突出紅色主旋律,充分發掘利用和打造紅色自媒體

自媒體時代背景下,每一個人都是新聞的接受者、制造者、傳播者。高校可以有意識地在師生中培養自媒體“意見領袖”,讓他們通過自媒體平臺傳播紅色文化,使紅色文化在學生群體中入腦入心,弘揚傳承蔚然成風,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合力作用,提升學生的自主傳承意識,提高學生參與文化建設的主動性。也可培植紅色文化網絡主播,打造紅色文化語境下的新“網紅”,用直播這種傳播方式引領討論熱點、學習思潮,為紅色文化資源的網絡傳播拓寬空間,從而牢牢掌握自媒體環境下傳播紅色文化的主動權。還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自媒體平臺建設,打造特色主題欄目,在潤物無聲中沉淀紅色精神。如“學習強國”“青年大學習”等官方應用都通過學生講述黨史故事傳播紅色精神,樹立了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自主建設的網絡學習新風向。通過學生參與的網絡微論壇、網絡微視頻等接地氣的“網言網語”進行傳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助于營造師生共建思想政治課程,傳播紅色主旋律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紅色文化的繼承傳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結語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新的挑戰,網絡時代的到來嚴重沖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力與話語權,但也提供了新興的教育載體。紅色文化作為不竭的精神源泉與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代表,具有巨大的教育挖掘潛力,將紅色文化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有助于發揚紅色文化精神,引領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將紅色文化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環相扣、深度融合,深挖優秀紅色資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開拓有溫度、有新意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大學生德育的全方位發展,持續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社會輸入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全方位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辛銳.淺析紅色文化的內涵及開發[J].人民論壇,2013(11):206-207.

[2]胡永祺.加強媒體社會責任感,對泛娛樂化之風有效治理[J].傳播與版權,2019(11):170-171.

[3]張福有.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1(01):89-93.

作者:單宋鶴 章穎逸 鐘鳳宏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上一篇: 企業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研究 下一篇: 公路工程物資采購管理研究
相關文章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色中文字幕先锋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 午夜久久两性视频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婷婷色中文字幕一二三 | 日韩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综合色在线97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