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支原體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時間:2022-11-11 15:21: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牛支原體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牛支原體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牛型支原體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首次在美國患有乳腺炎的患病牛牛乳當中分離得到,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首次報告該種支原體與牛呼吸系統疾病密切相關。目前已知的牛型支原體能夠導致牛群出現肺炎、關節炎、乳房炎,同時還會導致牛群出現結膜炎、生殖道炎癥、妊娠母牛出現流產,導致不孕不育,是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主要發病原因[1]。近些年,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牛支原體病在我國的西藏、青海、海南等牛養殖主產區廣泛發生流行,該種疾病的傳播流行與牛群的交易運輸密切相關,大多在引種牛群兩周左右突然出現臨床癥狀。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獲取

2020年到2021年青海省門源縣的5個鄉鎮當中按照隨機原則,對當地養殖的牦牛進行血液采集,將采集到的血液放置在采樣袋當中,低溫保存送到試驗室進行血清分離,兩年間共采集血清樣本1363份(青石咀鎮、皇城蒙古族鄉、蘇吉灘鄉、大灘鄉、北山鄉分別采集236份、291份、303份、223份、310份)和1923份(青石咀鎮、皇城蒙古族鄉、蘇吉灘鄉、大灘鄉、北山鄉分別采集436份、333份、421份、420份和313份),血清處理完畢之后在-20℃環境下進行低溫保存。檢測試劑盒是由上海玉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2檢測方法

將采集到的血清恢復到室溫狀態之下,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添加試劑與血清進行進一步的反應,然后使用分光度計進一步測定分光度值,根據分光度值來判定血清樣本的陰性和陽性[2]。陽性對照孔平均值要不小于1.00,陰性對照值平均孔要不大于0.10。臨界值=陰性對照孔的平均值+0.15。如果樣品的OD值小于臨界值則可以判定為牛支原體陰性,如果樣品的OD值不小于臨界值,則可以判定支原體陽性。

2結果

2.12020年青海省門源縣牦牛支原體病的感染情況調查

2020年從青海省門源縣的5個鄉鎮當中,共采集到牦牛的血清樣本1363份按照抗體檢測試劑盒的要求進行抗體水平監測,能夠發現不同鄉鎮的抗品陽性率存在一定差異性,其中以牦牛養殖數量相對較多鄉鎮和民族地區的陽性率相對較高,2021年青海省門源縣5個鄉鎮牦牛血清樣本中,支原體感染的總陽性率在7.92%。從感染情況來看,不同鄉鎮的支原體感染存在很大差異性,有些鄉鎮尤其是牦牛養殖數量相對較多的鄉鎮和民族地區,牦牛專用軟體的感染率相對較高,總體的陽性感染率相對較高。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當地農牧民群眾對支原體病的危害認知不足,沒有做出有效的流行病學調查,對該種疾病的發生流行動態掌握不足,發生疾病之后,經常會將其作為牛出血性敗血癥去治療,導致防治效果變差,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清除病情,再加上養殖場會存在隱性感染病例,周期性的侵染牦牛群,導致該種疾病在養殖場中的周期傳播流行。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2.22021年青海省門源縣牦牛支原體病的感染情況調查

2021年從青海省門源縣5個鄉鎮當中共采集牦牛血清樣本1923份,按照支原體抗體檢測試劑盒的使用說明進行抗體水平監測,能夠發現5個鄉鎮牦牛血清的陽性抗體率比2020年呈現升高的趨勢,并且不同鄉鎮地區的牦牛陽性率呈現出差異性的變化,有些地區的陽性率呈現升高有的些地區的陽性率逐漸下降,但5個鄉鎮牦牛支原體病的總體陽性率在12.38%,陽性感染率逐漸升高。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養殖規模逐漸擴大背景下很多養殖戶需要從外地引種,在引種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產地檢疫,引進的牦牛群體當中會存在個別的隱性患病病例或者處于慢性發病階段的患病牛,沒有實行針對性的封鎖隔離和針對性的檢疫檢驗,到達養殖場之后立即混合養殖,從而造成了該種疾病在養殖場中的傳播流行,危及到動物安全。詳細情況如表2所示。

3討論

3.1牦牛支原體病的危害

牦牛支原體病是由兩種類型的支原體感染引發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被稱為牛支原體肺炎,主要以纖維素型胸膜肺炎為主要特征,對牛養殖業構成的危害較為嚴重,目前該種疾病在亞洲地區,非洲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和地區廣泛發生流行。牛肺疫和牛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十分相似,早在上世紀的30年代~40年代曾在西北、東北、內蒙古、西藏等地區大部分發生流行。從1949年開始,我國針對牛肺疫啟動了疫苗免疫接種、隔離、撲殺等綜合性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牛肺疫的傳播蔓延,1996年我國宣布徹底消滅了牛肺疫等重大傳染性疾病,2011年5月24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第79屆的年會通過決議認為中國是無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國家。進入2008年之后,湖北地區從外地引進的一批架子牛群當中爆發了以壞死性肺炎和胸膜炎,常規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差,并且很多牛群會繼發出現關節炎癥狀和繁殖障礙,對當地的牛養殖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經過鑒定不屬于牛肺疫,是由牛絲狀出現體感染引發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被稱為牛支原體肺炎[3]。該類疾病的傳播流行與運輸密切相關。牛支原體疾病傳播流行速度相對較快,但發病周期相對較長,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主要以典型的呼 吸道癥狀為主,呼吸急促,呼吸不順暢,年齡越小的牛群對該種病原的易感性越強。青海地區牦牛養殖業是當地的支柱性產業和主導產業,近年來隨著養殖密度的進一步增大,以支原體肺炎為代表的呼吸系統疾病,在本地區呈現加重流行的態勢,流行范圍逐漸擴大,發病流行率逐漸升高。盡管牛支原體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但是牛群一旦出現該種疾病會周期性的感染疾病,會對牛群的正常生長發育產生嚴重威脅,甚至會降低飼料的消化利用率,不利于提高養殖效益和養殖質量,所以需要我們加強對該種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該種疾病的流行特征。

3.2牦牛支原體病的流行特點

自然感染條件下,潛伏期很難確定。有研究結果表明臨床健康牛群在購進24h之后,鼻腔當中就能夠檢測到牛支原體,但大部分牛在7d后經鼻腔就能夠檢測到支原體,多數牛群在運抵目的地2周左右相繼發病,不良的養殖環境以及中途遭受到應激刺激均是造成該種疾病傳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感染牛支原體的牛群可以攜帶支原體數月,甚至長達數年,是養殖場最主要的傳染源,病原主要通過飛沫呼吸道傳播近距離,接觸傳播吮吸乳汁和生殖道接觸也可以造成垂直傳播。在很多牦牛養殖場當中支原體病通常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國外早期認為細菌性病原主要有多殺性巴氏桿菌、溶血性蔓氏桿菌。但近年來研究發現,導致該種疾病的細菌性病原呈現逐漸增多的態勢,除了上述兩種致病原因之外還包括了化膿隱秘桿菌、昏睡嗜血桿菌等。此外某些病毒例如牛皰疹病毒、傳染性鼻血管炎病毒、副流感病毒、病毒性腹瀉病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牛冠狀病毒、呼腸孤病毒都可以導致牛群出現嚴重的免疫抑制,促使細菌性病原增殖并下行到肺臟組織引發肺臟出現嚴重的病變,此時支原體就會大量繁殖,產生致病性。對于牦牛養殖產業來說,由于處于海拔高度較高,氣候寒冷,應激因素相對較多,如果長時間運輸養殖方式突然發生變化,養殖條件突然發生,改變諸多應激刺激,都會導致牛群的身體抵抗能力下降,這是引發支原體病傳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此外支原體感染會對牛群的免疫系統造成極大的破壞,進一步促進繼發感染混合感染,加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除了細菌病毒出現混合感染之外,有研究表明血孢子蟲感染可能對牛支原體的發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3臨床診斷

對于牦牛支原體病在臨床診斷過程中,主要通過外在癥狀和臟器組織的病變情況對病情作出初步的判定。發病初期階段患病牛的體溫升高到42℃左右,精神狀態逐漸變差,采食量逐漸下降,并表現出典型的呼吸道癥狀,不斷的咳嗽氣喘,尤其是在清晨半夜或者氣溫發生突變時咳嗽癥狀逐漸加重,從鼻腔當中會流出很多清亮或者膿性的鼻炎,病情加重時患病牛不能正常采食。成年牛群的發病周期相對較長,患病牛生長發育不良,身體逐漸消瘦,背毛雜亂,失去光澤,大量牛毛脫落,體表皮膚蒼白失去血色,有的患病牛會出現腹瀉,排出水樣腹無泄物,甚至會在腹瀉物當中夾雜少量的糞便。有的患病牛排會出現關節炎,不能夠正常行走,關節腫大。也有的患病牛會表現出眼結膜發炎,眼結膜潮紅充血,大量膿性分泌物或漿液性分泌物從眼角當中流出。發病一段時間之后,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防控,病情較為嚴重時患病牛群的呼吸道癥狀逐漸加重,死亡率能夠達到50%以上。通過解剖能夠發現病變位置主要集中在胸腔和肺臟組織,胸部和胸膜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粘連現象,并且會蓄積有少量的粘液,心包積水比較嚴重,顏色呈現黃色澄清狀,在空氣當中暴露一段時間之后逐漸凝固成纖維素性凝塊。肺臟組織病變最為明顯,肺臟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炎腫脹現象,肺臟的病變程度往往與發病周期和機體的抵抗能力相關。身體抵抗能力相對較強的牛群主要表現為輕度的肺臟腫脹,肺尖葉、心葉、隔葉會出現紅色的肉樣病變,同時在肺臟組織表面還會出現化膿性的壞死病灶。病情加重之后在病變的肺臟組織會分布有大量的干酪樣或者化膿性的壞死病灶,病理組織檢查可以發現病死牛會存在支氣管肺炎或者化膿性壞死性肺炎,有時還會引發凝固性壞死性肺炎。

3.4實驗室診斷

肺炎支原體自然條件下的培養難度相對較大,在無菌條件上可以采集病變的肺臟組織,將其接種到液體支原體培養基上,在二氧化碳環境下進行液氧培養,一般培養4d~5d之后就能夠發現液體自然體培養基混濁,然后將培養物轉移到固體支原體培養基上,相同的條件下持續培養3d~5d之后,在固體支原體培養基上能夠形成煎蛋狀的致病菌菌落,小心調取分離得到的致病菌進行染色鏡檢,能夠發現革蘭氏陰性染色,但是染色不是很明顯的病原菌,姬姆薩染色劑能夠將病原菌染成紅色,在顯微鏡下能夠觀察到支原體呈現多種形態,有的呈現桿狀,有的呈現細絲狀,有的呈現逗點狀。另外在實驗室診斷過程中,也可以采集患病牛的新鮮血液,進行支原體全血凝集試驗。
3.5防控措施

確診之后,首先將患病牛單獨隔離并做好養殖場未發病牛群的持續不間斷的血清檢測,檢測出隱性感染牛之后立即隔離淘汰,構建無病的繁殖母牛群,并做好犢牛的隔離,投喂消毒的乳汁。通過妥善有效的凈化處理,能夠短時間的控制病情,培養健康無病的牛群。在未來牦牛支原體病防控過程中,應該進行引導基層地區的養殖戶加強牛群的針對性管理,堅持封閉化的養殖管理模式,避免隨意從外地引進牛群,減少交易環節,在引種之前應該做好檢疫檢測,防止引進患病牛、處于潛伏階段的帶菌牛。注重做好日常的養殖管理,保證圈舍通風良好,控制合理的養殖密度,避免過于擁擠造成病情的傳播蔓延。根據牦牛的生長發育情況,冬春季節應該注重做好精飼料的補充,保證飼料中維生素、礦物質元素添加合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防控該種疾病的有效措施。早期選擇使用相應的抗生素,能夠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了喹諾酮類抗生素,常見的包括了環丙沙星、泰樂菌素等。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牛支原體病是高海拔牦牛養殖領域危害較為嚴重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該種疾病發病周期相對較長,傳播速度較快,但造成的臨床癥狀相對較為緩和。由于該種疾病的傳播渠道多種多樣,成年牛群感染之后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特征十分緩和,如果沒有做好有效的凈化處理,將會對牦牛養殖業構成毀滅性打擊。針對這一現狀就需要不斷加強所在地區牦牛養殖領域支原體病的流行情況調查,掌握牛群的感染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凈化,構建無病的牦牛群,以此來推動牦牛養殖的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強,瞿慧,俞財榮,等.奶牛感染牛支原體的血清學調查[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1(6):33-34.

[2]蔣南,翟研妮,谷長勤,等.傳染性牛支原體肺炎自然感染病牛的病理學觀察[J].中國獸醫科學,2011,41(9):933-935.

[3]辛九慶,李媛,郭丹,等.國內首次從患肺炎的犢牛肺臟中分離到牛支原體[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08,30(9):661-664.

作者:馬翠英 單位: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浩門鎮人民政府

上一篇: 水稻稻瘟病的發病癥狀與防治研... 下一篇: 農田黃地老虎防治研究
相關文章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青青国产只有精品久久 | 亚洲电影手机在线五月 | 五月天AV在线资源网 | 久久久久的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123 |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