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1 15:17: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水稻稻瘟病的發病癥狀與防治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業病蟲害直接危害著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無法保證糧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國重要糧食作物,水稻稻瘟病呈現出高發態勢,尤其稻穗頸的影響更大。為了科學防治,應綜合采用農業、生物、化學等方面的防治措施,并利用無人機高光譜遙感平臺監測水稻稻瘟病的發生情況,及時預防,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
1水稻稻瘟病發病因素
首先是品種抗性,水稻品種抗性直接決定著稻瘟病的發生成熟,在開始引進水稻品種時,難免會發生輕微的稻瘟病癥狀,隨著種植年份的增加,發病程度也會增長。尤其當前部分區域種植垂直抗性水稻品種,對稻瘟病的抵抗能力較差,且由于種植品種單一,以致大面積發生稻瘟病后會不斷積累細菌,最終造成大范圍流行,危害嚴重。其次是氣象因素,水稻稻瘟病還會受到溫度、光照、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溫度與濕度兩者存在關聯關系。比如當溫度保持在23℃~30℃,相對濕度超過92%時,便會加快細菌的生長速度,很容易導致稻瘟病的大面積流行。若光照不足,且稻株抵抗力較差時,也會誘發稻瘟病。風也會影響稻瘟病的形成,會傳播病菌孢子,但風力較大且干燥的晴天,則會抑制病菌孢子的形成與侵入。最后是栽培管理,科學的栽培管理方式將會提升水稻抗性,降低稻瘟病的發生幾率。若實際栽培期間,種植密度過大,則會影響稻田的通風與透光性,且隨著田間濕度的增加,病菌傳播速度也會加快。同時,若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施肥灌溉不當,田間雜草叢生,也會增大稻瘟病的發生幾率。
2水稻稻瘟病的發病癥狀
水稻生長的整個時期均會發生稻瘟病,且其主要危害水稻地上部分,并根據不同的發病位置,包括苗瘟、葉瘟、穗頸瘟、節瘟、谷粒瘟等類型。2.1苗瘟苗瘟發生于水稻長出3葉之前,一般在2葉至3葉之間,當水稻稻種中攜帶病原菌時,則很容易誘發此病。發生苗瘟后,水稻秧苗顏色逐漸變為枯黃,基部變為黑褐色,葉片之間變為淡紅褐色,最終整株秧苗死亡[1]。
2.2葉瘟
水稻葉片屬于葉瘟發生的主要位置,葉鞘也存在少量情況。水稻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葉瘟,尤其分粟期至拔節期的癥狀更為嚴重。葉瘟包括白點型、褐點型、慢性型以及急性型等類型,其中慢性型與急性型最為常見。一是急性型,水稻葉片會出現橢圓斑點,顏色呈暗綠色或灰綠色,葉片正反面均可見褐色霉層。二是慢性型,葉片會出現暗綠色病斑,隨著病情逐漸加重,病斑面積變大,兩頭尖,邊緣部分變為褐色,最邊緣還會看到淡黃色,中間為灰白色。氣候潮濕的情況下,葉片背部也會出現灰色霉層,之后病斑連接為形狀不一的大斑塊。三是褐點型,一般老葉片葉脈會出現褐色斑點,病菌孢子較少。四是白點型,幼嫩的葉片較為常見,會出現白色圓形小斑,但不攜帶病菌孢子。
2.3節瘟
水稻抽穗后會發生節瘟,發病初期1稻節~2稻節會出現黑褐色斑點,之后逐漸擴散,斑點也逐漸變為黑色,植株較易折斷。發病初期會出現白穗,后期則會出現植株干縮或壞死問題。
2.4穗頸瘟
水稻穗頸、枝梗、穗軸等部位較易發生穗頸瘟,發病初期會出現淺褐色水漬狀斑點,隨著病情嚴重,斑點逐漸擴散,導致穗頸壞死。發病較早的穗頸瘟會出現白穗,發病較遲的穗頸瘟則會導致仔粒干癟,降低水稻產量。穗頸瘟不存在特效防治藥物,需要做好預防工作。2.5谷粒瘟水稻谷殼與護穎較易發生谷粒瘟,發病嚴重時還會導致水稻仔粒呈黑色。發病較早的谷粒瘟,谷殼會出現橢圓狀病斑,中間為灰白色,之后谷粒逐漸干癟。發病較晚的谷粒瘟,會出現不規則褐色斑點或橢圓形斑點。若護穎發生谷粒瘟,則會變為褐色[2]。
3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3.1農業防治
3.1.1選擇抗病品種。水稻種植時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適宜的抗病品種,以有效抵御稻瘟病。還可以混合種植水稻,通過混栽方式改變原有田間病原組成,降低致病性種群的比例,尤其混合間栽雜交水稻與優質的感病水稻,以顯著降低每個品種發生稻瘟病的幾率。實際種植期間,工作人員應采用多資源品種分布方式,合理布局種植品種,改善長期單一種植同源品種的局面。同時,還應定期輪換水稻種植品種,延長使用年限,但不可盲目引入新型品種[3]。
3.1.2種子消毒處理。播種水稻前,應做好種子的消毒工作,在避光條件下,將水稻種子浸泡在1%石灰水中,其中早稻種子浸泡5d~7d,晚稻種子浸泡1d~2d,以達到消毒效果。浸泡種子后,還應利用清水清洗干凈,去掉表面殘留的石灰水。或者也可以采用25g/L的咯菌腈懸浮劑浸泡種子,用量為300mL/100kg,不但可以達到預期的消毒效果,還可以加快種子發芽。
3.1.3強化稻田輪作與水肥管理。稻瘟病重發生的田塊,可采用水稻—瓜菜的輪換種植模式,避免水稻抗性降低,間接減緩稻瘟病的發生風險。同時,還應重視水稻施肥工作,適當增加有機肥比例,保證氮磷鉀肥的控肥比例保持在2∶1∶1,確保水稻可以獲得足夠的微量元素。除了補充必要的氮磷鉀肥外,還應為水稻添加適量的微量元素,尤其增加硅肥,促進水稻表皮細胞的硅化,全面提升水稻抵抗稻瘟病的水平。除了應注重施肥管理,還應為水稻提供適宜水分,在水稻不同生長階段,引入以水促肥的方法,營造不易發生稻瘟病的生長環境。種植人員應保證淺水插秧,當遇到干旱季節時適當深水護苗,改善秧田的通風條件,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拔節孕穗期,為了達到保葉、壯稈的目的,還應淺水勤灌,并根據苗情適當增加肥料,氧化結實期,為了有水插秧、濕潤灌漿,還應合理用水,谷秧半黃時才可以斷水[4]。
3.1.4強化防治稻瘟病源頭。為了由根本上消除水稻稻瘟病,應由源頭抓起,將其消滅在萌芽時期。一是在收割完成水稻后,應科學處理收獲的稻草,集中堆放發病田塊的稻草,不可混合其他稻草,并集中銷毀,不得將發病地塊的稻草捆秧把、搭棚等。二是利用牲畜窩草堆肥時,應高溫發酵處理,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避免傳播稻瘟細菌。三是優先選擇種植高產抗病的品種,降低稻瘟病的發生幾率。且避免長期種植單一品種,避免抗病性能減退。四是科學選擇秧母田,一般種植在上周期沒有稻瘟病的田塊,并保證向陽、不過水、不冷浸。五是移栽秧苗前,應用30%稻瘟靈或40%富士一號可濕性粉劑噴灑秧母田,一般在晴天下午噴灑,實現帶藥移栽[5]。
3.1.5科學監測病害。為了避免稻瘟病的大面積流行,應科學觀測水稻的生長狀況與稻瘟病的發生情況,提前開展預測工作,保證稻瘟病的防控效果。一般情況下,水稻分蘗期,稻株生長迅速且葉片寬大披垂,葉片顏色為濃綠色,則代表極有可能會流行稻瘟病。水稻分蘗后期,若田間溫度達到20℃,觀察是否存在濃綠稻苗或容易感染稻瘟病的秧苗,一旦發現癥狀,且連續出現陰雨天氣,則很有可能會導致稻瘟病的流行。水稻孕穗期,若稻株貪青,葉片寬大軟弱,則會延遲抽穗,此時若天氣高溫陰雨,則會增大稻瘟病的出現幾率。種植人員應認真觀察,及時針對上述情況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3.2化學防治
3.2.1葉瘟苗瘟防治。苗瘟與葉瘟可以及時預防,在移栽秧苗前,應利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秧苗,預防苗瘟的發生。或者在水稻分蘗期強化田間檢查力度,預防長勢繁茂或上年度重發稻瘟病的區域,一旦發現發病癥狀應立即噴藥防治,一般兌水噴霧40%稻瘟靈乳油,用量為600kg/hm2~750kg/hm2。如果田間發生葉瘟、苗瘟,可以利用40%稻瘟靈乳油1800倍液~2250倍液、75%三環唑懸浮劑9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劑1500倍液,兌水噴灑,發病嚴重的區域應多噴施,若噴藥后下雨,還應重新噴施。需要注意的是,水稻葉瘟與苗瘟的發生與氣候存在直接關系,當遇到連續陰雨天、濕度較大、空氣流通不暢時,種植人員應及時用藥,以免造成擴散。
3.2.2穗頸瘟防治。水稻穗頸瘟直接影響著產量水平,應在破口期或破口前的3d~4d,利用75%三環唑懸浮劑900倍液兌水噴霧。當田塊出現白穗時,應及時利用75%三環唑懸浮劑9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150倍液、40%稻瘟靈乳油1800倍液,兌水噴灑。穗頸瘟發生嚴重的地塊,噴藥之后還應持續觀測發病情況,一般在噴藥后3d~4d還應再次檢查,若發現病害并未完全控制,應繼續噴灑。
3.2.3封鎖發病中心。當田間發現稻瘟病時,應及時用藥控制發病中心,避免大面積擴散。若秧苗生長嫩綠,持續陰雨天時,病斑速度發展較快,應連續防治2次~3次。
3.2.4重發年份二次噴藥。稻瘟病的防治應注重2次用藥,第一次在水稻破口期前3d~5d,此時對藥物的吸收能力較強,可以使用三環唑、稻瘟靈等藥劑,在治療葉瘟的同時預防穗頸瘟。第二次用藥應在水稻齊穗期,可以使用嘧菌酯、吡唑嘧菌酯等藥物,在鞏固上次用藥效果的基礎上,達到增產目的。水稻抽穗期雨水少、光照強,此時用藥一次即可。水稻灌漿期遇到多雨天氣,可以補充施藥,降低枝梗瘟的發病幾率。
3.3生物防治
3.3.1微生物農藥防治。首先是生防微生物,利用生物防治的微生物防治稻瘟病,此種方法無殘留、特異性強、不易產生抗藥性,主要包括芽孢桿菌、假單胞菌、放線菌、毛殼霉、粘質沙雷氏菌等。在實際防治期間,真菌屬于十分關鍵的生防微生物,其代謝產物可以明顯抑制稻瘟病菌菌絲的生長,避免形成分生孢子。芽孢桿菌不污染環境、病原菌不易產生抗藥性且抗逆性較強,屬于稻瘟病防治的關鍵生防真菌。分離后的芽孢桿菌可以抑制稻瘟細菌,可以在防治的同時,促進水稻植株的生長。假單胞菌數量多、分布廣、繁殖快,屬于重要的生防因子,可以用于防治稻瘟病的包括熒光假單胞桿菌、惡臭假單胞桿菌等。放線菌可以在溫室條件下明顯減少葉瘟病斑,抑菌率可達92%,具備良好的防治效果。
3.3.2農用抗生素。春雷霉素屬于廣泛使用的農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治水稻苗瘟、葉瘟、穗頸瘟等疾病。使用時可以產生氨基糖苷,有效抑制稻瘟細菌,具備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利用2%水劑370倍液~75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
3.3.3植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指的是在植物某些部位或從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或者由分離純化的單體物質研制,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比如可以利用果皮的皂普提取物以3∶4的比例制作殺菌劑,或者利用木荷、油茶、樟樹等代謝物質研制殺菌劑,以有效抑制稻瘟病病菌菌絲與分生孢子的萌發。或者利用木橘提取物合成殺菌劑,有效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萌發。
3.4落實農業管理責任
稻瘟病的防治不僅涉及種植人員,農業管理部門也應發揮自身作用,結合稻瘟病發生經驗,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防治體系。一方面,縣級農業部門應進行統籌防治。水稻屬于重要農作物糧食,作為農業主管部門,應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全面宣傳稻瘟病的防治方法,并督促農業科技、信息、農民培訓等職能部門利用送科技下鄉,為農戶傳授更多稻瘟病的專業防治知識,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或者可以利用植保專欄、服務熱線、手機短信、農技耘APP、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巡回宣傳車等方式,及時為農戶宣傳稻瘟病的發生危害,普及防治知識,強化防治意識,提升經濟效益。同時,還應聯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強化監管農資市場,保證農戶使用安全的稻種、化肥與農藥,以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應全面發揮鄉鎮農技站的監測作用,稻瘟病防治的關鍵在于及時預警監測,尤其在水稻破口期,應實時指導農戶科學預防稻瘟病,保證預期的防治效果。
4結束語
稻瘟病直接危害著水稻產量與質量水平,在防治期間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模式,在病原菌、品種、栽培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預防,以達到預期防治效果,提升水稻經濟效益,保證農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任林.一平浪鎮水稻稻瘟病的發生與防治[J].當代農機,2022(6):92-93.
[2]溫明雄,謝祥恩,董繩有,等.不同藥劑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種子科技,2022(3):9-12.
[3]鄭盛友.水稻稻瘟病綜合防治技術及其推廣策略[J].南方農業,2022(2):66-68.
[4]陸亞萍.不同藥劑對稻瘟病防治效果試驗[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8):85-86,88.
[5]呂連慶,顧小剛,廖榮才.不同殺菌劑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1(7):104-105,109.
作者:嚴貞 陳付琴 單位:江蘇省金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