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

時間:2022-10-12 15:07: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

1研究概述

研究立足互聯網盛行的當下,探究大學生群體在固化三觀、實踐成長、淬煉成才過程中,受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影響的實際效應;采取調查、實踐和對比等研究方法,綜合運用歸納總結、統計分析、論證等方式,進行系統性、針對性分析;掌握大學生對網絡文化認識的狀況,了解社會媒體平臺運營模式與其關聯度,對比分析其對大學生群體網絡文化的影響,探尋制約其對優秀網絡文化的認同感和對不良網絡文化成癮性的問題;積極創作促進大學生成才、強化育人功能發揮的網絡文化成果,及時在教育教學、社會實踐、第二課堂延伸等領域,有效搭建網絡平臺,持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工作,提出適宜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科學化方案,有力助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諧發展。

2研究實施過程

面向吉林醫藥學院在校生,以分層分級分專業分地域方式,通過問卷、走訪和座談等,初步掌握大學生對網絡文化認識現況。先后赴浙江杭州、山西平遙、吉林長春等地,參加全國高校媒體融合創新研討學習等活動,參觀浙江傳媒學院、阿里巴巴公司、吉林省高校網絡思政中心等地,實地考察其網絡運營模式及服務群體,與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學習強國融媒體中心、梨視頻、新浪微博等有關人員長期聯系,分析社會媒體平臺對大學生群體網絡文化的影響及其關聯度。先后參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使命擔當等專題網絡培訓,學習總時長已逾2500學時。積極參與互動討論,圍繞“履行立德樹人教育使命”“力促思政課程改革”等內容,建言獻策、撰寫心得,及時發布、發表研究成果,學做結合、學以致用,堅持面向師生開展線上線下理論宣講、實踐研究和學習研討。研究依托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創新發展中心,聚焦師生關切,圍繞網絡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積極開展新時代網絡文化育人工作。主導參與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項目培育建設、國家網絡安全宣傳教育等網絡文化活動,引領師生積極主動開展喜聞樂見的網絡活動,力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精準化運行。研究充分利用網絡載體,分年級隨機分層抽取千名大學生,圍繞事先設計好的相關內容,進行網上思想政治狀況調研,分領導干部、一線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層面,召開思政工作座談會,圍繞學生關注、教師關切的問題,及時分析師生思想動態,形成調研報告,分享研究成果。研究對比了“優秀網絡文化成果”和“低俗網絡文化媒介”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各自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分析多彩的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諸多影響因素,探尋制約其對優秀網絡文化的認同感和對不良網絡文化成癮性的問題,積極創作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強化育人功能發揮的網絡文化成果,進而分析相關影響因素,探究適合當前持續“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大背景下,提高大學生對網絡文化的甄別取舍和實踐運用,及時有效運用于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3研究成果運用

研究圍繞大學生日常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整合優勢資源,利用網絡空間,發揮網絡熱點宣傳闡釋功能,形成了“新媒體平臺開辟疫情速報專欄解答師生關切”“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撰寫網文激勵師生愛國情、奮斗心和報國志”“開設藝術賞析網絡課程助力大學生藝術修養提升”等工作案例。出版專著,發表研究論文,在社會主流媒體刊稿,積極創作校園網絡文化成果,榮獲中央網信辦全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獎,另獲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一等獎等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獎十余項。成果及時在高校官微、官網、報刊及自媒體平臺上廣泛傳播,有效運用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和藝術選修課程的教學,獲評兩項校級教學成果獎,由此還引導大學生積極創作優秀網絡文化成果,以“朋輩”身份在學生之間進行科學化傳播,營造積極和諧校園文化氛圍。成果還佐證于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創新發展中心培育和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有力保障創新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作用發揮,助力網絡文化育人功能的研究。

4研究概評

4.1研究自評

研究通過對大學生網絡文化育人功能的研究與實踐,掌握當前大學生特別是“00后”學生對網絡文化認識的狀況,了解到社會媒體平臺的運營模式與大學生的關聯度。對比研究優、劣網絡文化,分別對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交際、娛樂和社會實踐過程中的作用。探索網絡文化在“內容、形式、傳播媒介”上的迅猛發展對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創作了促進大學生成才、強化育人功能發揮的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獲得高層次獎項,積極搭建平臺,針對性、廣泛性、創新性地進行思政教育實踐。研究取得系列可喜成績,結合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路徑,提出適合新時代發展的對策。研究對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助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和諧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

4.2研究創新點

研究方法創新。融合調查、實踐和對比等多種研究方式,在傳統研究范圍基礎上,結合政府及社會媒體參與,注重對成果的形成性評價,成果有效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體現出了科學性與實用性的有機結合。研究內容創新。重在對比“優秀網絡文化成果”和“低俗網絡文化媒介”分別對大學生育人功能的研究與實踐,針對性創作了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網絡文化成果,充分結合“課程思政”教學,及時將成果運用于高校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持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作用與借鑒意義。

5研究展望

在未來進一步研究中,需要采用多種研究方法有機結合的方式,深入開展網絡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發揮的研究與實踐,建立一定規模的數據庫,掌握新時代大學生在成長之路上,受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影響的程度。積極聯動政府、高校、社會及相關平臺共同參與,基于系統性、針對性分析后,進一步提出適宜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更好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方案。結合實際,制作、傳播更多貼近大學生特點、并廣受青睞的新媒體作品,在努力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的當下,多角度、全方位應用于“課程思政”改革項目及藝術文化類課程,極力運用大學生喜歡、易于大眾接受的表達方式,有效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科學分享網絡文化成果,共同投身構建和諧的網絡文化建設工程,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郭瀟.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9.

[2]張振軍,高睿.網絡文化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傳媒,2021(11):89-91.

[3]楊廣平.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文化融合的考量與構建:評《網絡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9(1):122.

[4]何平.優秀網絡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4):5-6.

[5]張海玲,高意如.基于文化傳承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育人研究[J].高教學刊,2021,7(20):168-170.

[6]杜哲,劉軼.新形勢下推動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7):112-114.

作者:郭天笑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

上一篇: 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機制... 下一篇: 醫學細胞生物學翻轉課堂教學模...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 视频国产欧美视频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 色先锋在线不卡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