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 14:59: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口腔解剖生理學翻轉課堂設計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背景
口腔醫學專業本科培養目標明確指出,要培養掌握口腔醫學基本理論和臨床操作技能,能在醫療機構從事口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預防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口腔醫學人才。在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向學生講授牙體解剖生理、口腔頜面頸部解剖和口腔功能三大基礎理論,又要培養學生牙體形態描繪雕刻、口腔頜面頸部實體解剖和口腔功能測定三大基本實踐操作能力,為護生學習后續口腔臨床課程打下基礎。如何快速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這是口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口腔解剖生理學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預習教材,教師進行理論講解,接著指導學生操作實踐,課程評價由理論成績和實驗成績兩部分組成。理論成績為課程教學結束后的卷面考試成績,實驗成績包括每次實習成績和課程教學結束后的結構指認考試成績。教師主要通過終結性考試結果分析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進而調整下一輪教學計劃,因此教師難以在教學過程中快速、精準地掌握學情變化,無法隨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反饋存在滯后性。在實驗課中,部分學生盲目操作,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口腔頜面頸部結構的立體層次,學生只能機械、重復地進行模擬操作,即使有臨床病例作為教學實例,但因學生未能構建牙體與頜面頸部結構的基礎框架,難以理解基礎理論對臨床診療的指導作用,如因未掌握牙冠各軸面特征,而無法理解口腔修復學中義齒修復時聚合角、外展隙、倒凹、就位道的使用原理;因未能掌握牙正常排列時的傾斜規律,而不能理解口腔正畸學中排齊牙列時在托槽底部增加槽溝轉矩角的意義;因未能充分掌握頜面部神經、血管、淋巴分布情況,而不能理解在可能有淋巴轉移的惡性腫瘤手術治療時需清掃病患區域淋巴結,預防腫瘤復發的臨床意義。若臨床實例與基礎理論相脫離,會加大學生學習難度,降低其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自主學習時,學習資料有限,主要為教材、圖譜,遇到疑難問題不能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使教與學缺乏有效銜接,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因此急需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工具來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1.2信息技術對教學改革的推動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指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中,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學業評價中,運用信息技術研發新的教學模式、先進的教學工具[1]。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慕課、微課等在線課程資源豐富多樣,使用頻率較高的線上教學平臺有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雨課堂、學習通、藍墨云班課等[2-7]。信息技術可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8],學生易于接受并使用慕課的原因主要為上課時間不受限制及可選擇的課程資源更豐富,然而學生的自控力差,難以保證學習效果,進而導致慕課結課率低,僅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并不代表學生學習效率會提升[9],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掘新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需求,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教育改革。
1.3信息技術在口腔解剖生理學中的應用現況
根據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目標,常見的在線教學和移動式教學這兩種以網絡虛擬環境和個性化主題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雖然可協助完成基礎理論的通識性教育,但卻無法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而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整合在線自主學習和傳統面授課堂的優勢,能更好地滿足課程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的需求。翻轉課堂是醫學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模式[10],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課前完成基礎知識的預習,在課堂中師生合作利用理論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11],經過課堂內外時間的調整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12]。慕課為翻轉課堂的課前預習提供了視頻教學資源,慕課需要有效的利用才能發揮其教育資源有效共享的作用,如何將已共享的慕課資源融入教學實踐中,還需進一步探討。
2基于慕課+雨課堂的口腔解剖生理學翻轉課堂設計與實踐
為培養出具有臨床崗位勝任力的口腔醫生,湖北醫藥學院在2016級口腔本科班中借助慕課和雨課堂嘗試采用口腔解剖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見圖1),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搭建師生有效互動的橋梁,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2.1雨課堂的使用
雨課堂包括電腦端、手機端、遠端服務器三大模塊(見圖2),電腦端主要用于制作教學資料,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安裝雨課堂插件就可創建多個板塊,可在制作課件過程中插入內置慕課視頻或網絡視頻,還可組織話題討論、投票,群發公告等。手機端關注雨課堂微信公眾號后即可隨時查看教學資料,課堂上可利用雨課堂的各種功能進行簽到、隨機點名、隨堂測驗、投票等。遠端服務器是電腦端和手機端的數據處理工具,用于支撐系統的運行以及教學大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和決策[13]。教學前,師生集體學習雨課堂的使用方法,并創建班級課程目錄。
2.2資料準備
(1)發布教學課件。教師提前發布根據教學大綱編制的教學進度表、課件,內容應包括理論課重難點知識、實驗操作要求、器械操作的動作要領等。(2)整合慕課視頻。課前,教師根據教學設計,在雨課堂內置慕課視頻中選擇西安交通大學孫慧玲教授主講的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視頻作為預習內容,并發布學習任務。(3)制作試題庫。前測試題為基礎知識理解記憶題,課前發布并回收反饋數據,了解學生課前預習后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隨堂測試為重難點知識應用題,在理論課教學中穿插隨堂測試,考查學生課堂聽課效果;后測試題為易錯知識鞏固練習題,教學結束后發布并回收反饋數據,檢測復習情況。(4)布置作業。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發布作業,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考查題和臨床應用分析題,要求學生完成并提交作業,教師及時批改。(5)創建討論區。設置典型病例討論區,將理論知識與臨床應用相結合,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如牙體牙髓病中牙髓炎進行根管治療時需要打開牙髓腔,并徹底清理髓室和根管系統內炎癥牙髓及壞死物質,操作的基礎就是熟知牙體內部解剖結構;口腔修復中相關牙齒缺失選擇尖牙作為基牙是因為尖牙的牙根長,在牙槽窩內穩固,通常是口腔內保留時間最久的牙齒;口腔正畸時牙列排列矯正中對錯位牙齒施加適當的力使其向正常位置移動,利用的是上頜骨與下頜骨牙槽突骨組織的可改建性;口腔頜面外科中嚴重的腭裂需要手術修復,拔斷翼鉤的目的是為了使腭帆張肌失去原有張力,從而緩解軟腭張力,使兩側黏骨膜瓣能在無張力的情況下縫合。(6)構建課程評價體系(見表1)。課程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30%)和終結性評價(70%),在理論課形成性評價中,線上學習占10%(包含慕課視頻學習、線上測試、線上作業、討論區互動、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等),線下課堂占5%(包含課堂簽到、投票互動、課堂測驗、病案討論等);理論課終結性評價占50%,為期末理論閉卷考試成績。在實驗課形成性評價中,線上慕課視頻學習占5%,線下實驗操作占10%(包括牙齒雕刻和頭面頸部解剖操作過程);實驗課終結性評價占20%(包括牙體結構和頭面頸部解剖結構辨認考核)。(7)制作評價表。利用雨課堂發放并回收學習效果評價表,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學生自評表和學生評教表。學生自評表主要考查學習態度(包括自立性、自為性、自律性三大類)和學習行為(包括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效果三大類);學生評教表主要考查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指導效果和對翻轉課堂教學的接受程度。
2.3線上學習
(1)學生閱讀課件及觀看慕課視頻,預習教材內容;(2)完成前測試題,并自行分析測試成績;(3)完成評價表;(4)參與線上病例討論;(5)教學結束后,學生完成后測試題及作業;(6)學生遇到疑問可再次觀看慕課視頻,并與教師、同學進行討論。
2.4線下課堂
第一階段,理論課大班教學。教師集中講解理論知識,利用雨課堂進行簽到、隨機點名、投票、隨堂測試等,在課堂中快速梳理疑難點并加以分析講解;公布線上討論區發布的臨床病例討論結果,和學生一起討論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應用的相關性,使學生明白理論知識對實踐操作的指導性作用。第二階段,實驗課小班教學。在實驗課的前15分鐘,教師講解實驗操作的目標和動作要點,然后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要求操作后展現解剖結構點,如上頜中切牙石蠟牙雕刻需展現近、遠中切角的差異,尖牙雕刻需展現構成牙尖的4條嵴、4個斜面,前磨牙雕刻需展現頰尖與舌尖的區別,磨牙雕刻時需展現功能尖與非功能尖的差異;頜面部骨學、肌學、關節學實踐課,要讓學生理解每塊骨的構成、表情肌和咀嚼肌的分布、顳下頜關節的構成及運動形式,掌握頜面部淺層結構解剖需顯露面動脈及面靜脈的位置、腮腺與面神經的層次關系,頜面部深層結構解剖需展示顳間隙、咬肌間隙、面側深區的毗鄰關系。要求學生把每次操作都當作是一次手術,帶著臨床思維去操作,遇到困難可請教師示教或回看操作視頻,避免盲目操作。教師在巡回指導的過程中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協助學生拍照記錄操作過程,并要求上傳實驗結果。
2.5數據分析
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需貫穿學習全過程,教師利用雨課堂發布教學課件,統計學生學習數據,分析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終結性考試結束后分析理論試卷考試結果和標本結構辨認考試結果。
3基于慕課+雨課堂的口腔解剖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分析
3.1雨課堂幫助學生突破了時空限制
學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反復學習課程內容,不僅有效延伸了學習空間,還能及時與教師互動,使學生將學習變成一種習慣。課前,學生通過預習明確學習目標,基本掌握口腔頜面頸部解剖框架體系;課中,經過教師指導,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更加牢固,實驗操作中動手能力顯著提高;課后,學生通過完成線上練習題及作業,構建了知識體系。
3.2雨課堂使師生互動更有效
雨課堂遠端服務器實時記錄學生學習動態,學生只要登錄雨課堂進行學習,系統就會記錄其學習的時間節點及時長,如觀看慕課視頻、閱讀課件、完成測試題、參與討論等情況。教師可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時間,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規律,調整教學計劃。雨課堂的數據分析功能詳細分析學生答題正確率和得分失分情況,師生可共同分析失分原因,找出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從而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3.3雨課堂可提升教學效果
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傳統課程評價只有終結性評價性質的期末考試和實驗考試,教師無法掌握學生的知識內化情況;課程結束兩周左右便進行期末考試,復習時間緊張,學生常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應對考試,但僅注重考試成績,偏離了培養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學習目標。教學中應充分發揮雨課堂的作用,教師通過公布考試成績,學生自行查找失分原因,如因課前預習不充分、理論知識掌握不穩固導致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可通過加強課前預習來完善;若因實驗操作不當失分,可回看操作視頻或課上請教師講解操作要領,逐漸掌握操作技能;若是課后作業失分,就要反思是否充分了解實驗操作目的。通過學情分析,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學習參與度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和臨床邏輯思維能力。
4討論
通過雨課堂進行口腔解剖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學生可總結自身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的優缺點,能根據考試成績調整學習計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可通過雨課堂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快速反饋并提供幫助,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與主動性。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給學生帶來了新的學習體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如線上學習雖有學習時長統計和測試題,但難以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進度,缺乏監管性;實驗課小班教學由多位教師同時授課,無法保證教師教學進度的統一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思考如何保持翻轉課堂的新鮮度及如何確保線上課程能按照教學計劃有序進行;教師也要不斷了解和學習口腔醫學的前沿動態和新穎的教學信息技術,保證理論知識和臨床案例的有效銜接,從而突出學習口腔基礎醫學課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王正青,唐曉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動力邏輯與推進路徑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94-100.
[2]寇曉霞,吳愛武,劉向輝,等.慕課對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教學的啟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9,33(4):389-391.
[3]王小龍,李林,張春晶,等.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2):102-103.
[4]孫慧玲,張倩.淺析《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慕課學習模式[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6):1044-1047.
[5]姚齊穎,張冬梅,趙慧,等.“雨課堂”與基礎醫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1,41(1):130-134.
[6]劉峰舟,王瀚,張敏,等.“超星學習通”在航空航天臨床醫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5):820-824.
[7]李巧會.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移動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5):79-81.
[8]靳玉樂,張銘凱,孟憲云.信息技術時代的課程論發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4):47-56.
[9]高秋鳳,廖嘉俊,王志杰,等.大學生對慕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體驗感知差異:以優課聯盟“積極心理學”課程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4):86-91.
[10]唐波,張琳景,楊敏,等.翻轉課堂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前景[J].重慶醫學,2019,48(22):3942-3945.
[11]曾文婕,周子儀,劉磊明.怎樣設計“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大學翻轉課堂[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5):77-85.
[12]馮達云,陳琨.PBL聯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解剖實驗課學生培養的影響[J].解剖學研究,2020,42(6):562-564.
[13]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5):26-32.
作者:龐磊 王配軍 賀細菊 田宗瀅 陸俊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基礎醫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