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1 14:42: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現狀與對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農機化技術的基本內涵
農機化技術從本質上講就是指農業機械化技術[1]。即將原始勞動力(人畜力)轉化為機械化生產,在耕種、排灌、植保、收獲等環節取代手工勞動,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該技術已經成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技術,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十四五”發展階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出臺了多項綱領性文件來確保農業機械化管理體制機制的持續優化,不斷完善、發展、推廣農機化技術。例如,在由農業農村部“農機兩站”舉辦的前裝農機導航終端應用工作推進會中,遴選出了截至“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的十項農機化適用技術(水稻無人機精量條直播技術、水稻側深施肥機械化技術、旱作馬鈴薯半膜單壟雙行生產機械化技術、黑土地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技術、玉米全株青貯機械化收獲技術等),進一步加大了農機化適用技術宣傳力度,全面展示了農機農藝的深化與融合,以此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確保農機化技術在田間野地用得上、用得好,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從而實現科技興農、智慧興農。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已經成為推動農機化高質量發展、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利用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有利于加快農業生產與發展的轉型與升級。其在新形勢下的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帶動農村“產業興旺”
農機化技術的宣傳與推廣有助于全力推進農村地區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升農機化綜合水平,為農機產業化項目的落實打下堅實基礎,為農業產業興旺提供科技支撐,從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民創業就業開拓更大空間,實現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增值,逐步帶動農村地區“產業興旺”。
2.2實現農村“生態宜居”
農機化技術的普及應用和全面推廣,可以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再加上機械化的使用可以實現精準施肥施藥,從而避免在農業耕作工作中因化肥和農藥的過量施加而導致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最終能夠有效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3]。
2.3促進農村“鄉風文明”
農業機械化的大規模推廣與應用可以改變農民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模式,使其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引導其共享現代文明的成果,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研究和現代化生產,以此吸引高素質人才,最終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2.4確保農村“治理有效”
在農業生產與經營過程中,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可以提高規模生產效益,優化農村組織結構和功能,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和凝聚力,使其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節省勞動時間,提升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能力,由此實現生產經營性收入的增加,最終確保農村“治理有效”。
3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現狀
筆者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為研究對象,該縣為做好服務農村、服務農業等“三農”工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部署,持續推動農機化技術推廣和服務,健全完善農機補貼各項規章制度,落實“一站式”服務要求,確保農機補貼政策順利實施。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在助力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鄉村產業振興方面發揮了獨特優勢,為全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推動了該縣砂糖橘、沃柑、香柚、糖料蔗等優勢特色農作物生產的機械化進程,切實發揮了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與此同時,該縣在農機化推廣工作中仍然面臨一定困境,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農業機械化程度不均衡
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4]。當前,環江縣農業基礎設施雖然整體呈現大幅度提升的態勢,但是從各鄉鎮發展水平來看,農機化程度依然較為薄弱。基礎配套設施不全、農業機械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等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
3.2農戶的購機熱情有所減退
在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背景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中小型機具擁有量接近飽和,土地流轉造成小型機具使用率下降,加上該地區農機具補貼金額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導致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減弱,影響了補貼機具的購買率。
3.3難以突出區域聯動和帶動優勢
環江縣農業生產專業化、組織化還處于初級階段,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力不強,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還沒有形成。同時,當地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特色產業布局不夠集中,農機專業化生產基地相對分散,缺少覆蓋面大的示范性生產基地。
3.4現代農機專業人才匱乏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業產業的農戶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能夠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專業人才或高層次人才稀缺,農業人力資本積累嚴重不足。且農村勞動力結構普遍老齡化,現代農業專業人才匱乏,嚴重制約了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4農機化技術推廣策略
4.1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持續改善農機作業條件
針對當前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業基礎設施發展不均衡和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加快補齊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短板,改善農田農機通行條件。通過開挖回填土壤等工程措施,滿足大中型農業機械的進出需要,修建地塊進出坡道,推動改善農機作業條件,優先改造坡度小于15°的地塊,對于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層,盡量將其改造成規模化耕地,以此提高農機適應性,確保耕地集中連片[5]。完善田間道路,實現地塊與道路之間銜接順暢,消除作業死角、對尖角,優化地塊布局,延長機械作業線路。整理改造彎月形、異形地塊,避免耕層內出現影響機器作業的石塊,建設以條帶狀分布為主的耕地地形,減少機械折返頻次。通常地塊長邊均以田埂為界,少數地形波狀起伏,田埂線隨之略有弧度,但是從整體看,地塊應順應地勢呈扇形,必要時可以修成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地塊短邊最短宜在5m以上,水田區(旱田區)長邊宜為短邊的3~5倍,地塊標準面積宜為1畝以上,改造后的縱向坡降不大于10%(單塊旱地),田面高差控制在3cm范圍內,土體厚度不低于50cm。如果是耕作層(旱地),厚度不低于25cm,水田不低于20cm,最大挖填高度不高于2m。此外,還應該注意到,溝渠的修建應兼顧農業機械通行需要[6]。坡向與鄰地塊雨水排泄流向一致(排水溝布置應與田間渠相協調),避免出現背溝和圍溝問題,設置必要的下田坡道,生產路間最小間隔為160cm,田路間最小間隔為300cm。在地塊整理成形后,表層耕作土壤應該與生熟土混合。通過以上方式開展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全力打造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可著力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程度不均衡問題。
4.2持續推進農機補貼政策的宣傳,提高農機化服務能力
針對當前農戶購機熱情有所減退的問題,相關部門要想提高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就必須加大對農機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將農機化技術的使用優勢作為宣傳和推廣的亮點和側重點,在將農機“三補”(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作業補貼、農機更新補貼)落實到位的基礎上,鞏固和提升“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成果。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項:1)加強對農機購置補貼的實施調控和監管[7]。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強化工作責任,加快落實惠農利民政策;在補貼申請、審核、公示、核查、歸檔等方面,建立“誰辦理、誰負責,誰核實、誰負責”的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落實補貼資金風險防范機制,明確風險表現、防控措施、責任主體,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張貼公告、播發信息、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增加工作透明度。2)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將農機安全生產納入鄉鎮政府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形成“政府負責、農機主抓、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深化農機安全監管,主動適應免費監理新常態。堅持“服務惠民”理念,下到鄉鎮開展拖拉機年檢上門服務,既可提高年檢率,又方便了群眾。3)開展“農機技術下基層”活動。組織全縣農機專業技術人員到鄉鎮、村屯、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進行農機具檢修和農機質量檢查,確保農業機械時刻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8]。4)開展農機產品質量集中整治與專項檢查活動,對農機銷售及維修企業進行常態化檢查,杜絕坑農害農行為,維護農機消費者的正當權益。通過以上方式,提高農機化服務能力,最終提高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
4.3依托鄉村振興戰略,通過農機化技術推廣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步伐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應立足當前特色農業強優的惠民工程,開展試點示范建設,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主要發展措施如下:1)對接大灣區市場的農產品基地,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在推廣和使用農機化技術的同時,大力推進區域農業交流合作和市場開拓,通過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提升環江農產品核心競爭力。2)深化海陸雙向開放,加強電子商務及信息平臺建設,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實現產品高效集聚與流動,為環江縣現代農業產業提供健康的發展空間;加快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因地制宜,因勢發展,繼續抓好農機化項目示范建設,以此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3)利用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為環江縣現代農業發展帶來新紅利。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以此不斷延長產業鏈。相關農機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服務組織應該全面推進技術聯合、服務聯合,創建農業機械高效、高利用率的農機化服務平臺,以此提高農機化服務能力。加強農機化技術指導,尤其應該做好甘蔗等特色產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組織召開農機化技術演示會,從而促進環江縣農業技術推廣,重塑農業產業形態,為農機化技術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最終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變革。
4.4強化農機技術推廣和服務,培養鄉土技術人才
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加強農民技術骨干培訓,培養一批鄉土技術人才,使其熟練掌握示范區主導產業的種養技術,為當地群眾服務,帶動群眾科技致富。建立健全農業科技網絡,穩定縣、鄉(鎮)兩級農業科技推廣隊伍,推動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服務,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技術員的帶動和示范作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農民采取半農半讀的方式就近接受職業教育[9]。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計劃,把質量興農的知識技能作為課程組成部分開展培訓,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具有新理念、新技能、新覺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比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舉辦“水稻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究與示范”現場會,帶動周邊群眾不斷加強對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優勢的認同,農機中心技術推廣部門與農業技術部門展開合作,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政策宣傳和現場咨詢解答,在必要時舉辦農機管理人員農機化技術培訓,完成上級下達的培訓指標任務,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和服務力度,提升農機設備的綜合利用水平,以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統籌優化農機化各項工作。在大力培養農機作業和維修能手的同時,相關部門還應該注重實施“人才引進”戰略,與當地高校、職業院校、科研機構展開合作,不斷提高技能型、科研型人才的占比,以此有效解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機中心人員老齡化的問題,擴大農機專業人才儲備量,發揮現代農業專業人才優勢,最終加快該地區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發展進程[10]。
5結束語
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可以加快農村地區農業生產與發展的轉型與升級,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快補齊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短板,改善農田農機通行條件;將農機化技術的使用優勢作為宣傳和推廣的亮點和側重點,提高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利用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為環江縣現代農業發展帶來新紅利;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最終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變革。
參考文獻:
[1]樸松花.提升信息員能力推進農機化宣傳工作:2020年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信息員和全國農機推廣與安全監理信息宣傳工作培訓班在濰坊舉辦[J].農機科技推廣,2020(12):25-25.
[2]唐文蘇,翁貞林,鄢朝輝.信息獲取、風險偏好與技術密集型農機社會化服務:基于江西省水稻規模經營戶的調研[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2,27(4):270-280.
[3]劉國娟.農機技術推廣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和推廣策略[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2(6):87-89.
[4]皮婷婷,許佳賢,鄭逸芳.農地經營規模對農戶農機服務外包的影響:基于地權穩定性的調節效應[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1,42(5):850-859.
[5]蔣團標,羅琳.農機投入、財政支農對糧食產出的影響研究:基于2007—2019年廣東、廣西市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1,42(6):215-222.
[6]趙鑫,任金政,李書奎,等.農機作業服務能提升小麥生產技術效率嗎?:基于2007—2017年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0,25(11):150-161.
[7]樊榮利.新型農機技術應用及推廣路徑[J].南方農機,2022,53(10):171-173.
[8]覃遠興,謝植旺,陳麗強.農機技術推廣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和促進策略[J].現代農機,2022(1):54-55.
[9]王能強,陳軍義,張彥紅.循環經濟視角下農機再制造修復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分析:評《中國制造2025:農機裝備》[J].中國食用菌,2020,39(6):249-249.
[10]徐東明.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面臨的問題及措施分析[J].現代農機,2022(1):50-51.
作者:譚慶革 單位: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