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10:13: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語文分層作業設計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校語文學科組在“深度學習·思維課堂”區域教學改革背景下,結合集團學導課堂“以學定教,循學而導”核心理念,致力于探索分層作業設計的可操作性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先學后導——基于歸納語文經驗的實踐式分層作業
“先學后導”理念非常重視學生的前置性學習。預習作業的設計,要求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試誤、解決并提煉方法,必須能滿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讓他們都各有所得。以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9課《父愛之舟》為例,對于課文中出現的一些事物,學生不太理解。我們可以設計以下這樣的分層作業以調動不同層次學生預習的積極性。第一層次作業:你知道“冤枉錢”“搖櫓”“姑爹”“廟會”是什么意思嗎?借助工具書試一試。第一層次預習作業指向學困生,指導他們借助詞典等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并能聯系上下文做出正確的選擇。例如,“冤枉”一詞,詞典中給出了三種解釋:(1)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加上不應有的罪名;(2)使無罪者有罪,沒有事實依據給人加上惡名;(3)不值得;吃虧。學生讀讀課文,就會選擇第三種解釋,“冤枉錢”就是“不值得花的錢”。第二層次作業:讀讀課文,你還發現哪些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接觸的詞語?自己想辦法嘗試理解它們的意思。第二層次預習作業,旨在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發現“客棧”“糶稻”“茶房”等生僻詞,通過不同方法進行理解,進而總結出理解生僻詞語的方法:根據已有經驗聯想,或聯系上下文語境理解,或根據字形進行猜想,等等。比如,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并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茶房”一詞,就是“舊時在旅館、茶館、火車、劇場等處從事供應茶水等雜務的人”。繼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理解了“賬房”“門房”這一類詞語的意思。再比如,糶稻的“糶”是個會意字,學生根據字形猜出是“賣出(糧食)”的意思,甚至還會聯想:它有沒有反義詞呢?“買進(糧食)”叫什么呢?查查字典,還真有這個字,這個字就是“糴”,讀“dí”——這樣,學習的收獲就更多了。
二、以學代導——基于習得語文要素的圖表式分層作業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結合“以學代導”的分層作業設計理念,常常利用圖示、表格更加清晰地梳理語文要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善圖示、表格的過程中各個擊破、層層推進。例如,《金色的魚鉤》,它出自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說單元,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板塊,教師為加深學生對于小說三要素——環境、情節、人物的印象,設計表格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習過的《燈光》《橋》兩課的主要內容。隨后,繼續利用表格引導學生梳理《金色的魚鉤》的人物、特定環境、特別情節和特殊事物等。在該項作業中,“主人公”“特定環境”以及“特殊事物”是第一層級的設計,比較簡單。比如說,《燈光》的主人公是郝副營長,特定環境是“圍殲戰”,特殊事物是“燈光”;《橋》的主人公是老漢也就是老支書,特定環境是“山洪暴發”,特殊事物是“橋”;等等。“特別情節”“人物形象”為高一個層級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全體學生相互交流、補充、完善表格的填寫。比如,《燈光》的特殊情節是郝副營長點燃手中的書為后續部隊照亮前進的路,自己卻犧牲了,彰顯人物“自我犧牲”的光輝形象;《橋》的特殊情節是老支書指揮村民安全撤離,自己和兒子犧牲了,彰顯人物“先人后己、舍小家為大家”的光輝形象;等等。就這樣,學生反復練習,漸漸學會了利用圖表、抓住一些要素就能快速了解小說主要內容的方法。他們用得熟練后就會明白,敘事類、小說類文章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把握。
三、循學延導——基于激發語文興趣的開放式分層作業
“學導課堂”導學單的使用,打通了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路徑。尤其“拓展運用”部分為師生提供了很多值得品味的經典文章。這些文章可以成為我們設計“循學延導”理念下課后分層作業的重要資源。三個層級的作業在難度上以梯度呈現,在交流和評價前兩個層級的作業之后,很多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有了自己獨特的想法,向第三層級的作業發起了挑戰。一些學生在教師范例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思維導圖,精益求精;一些學生創造性地將自己獨到的理解可視化。例如:女兒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因擔心椿樹寂寞受凍,用爆米花吸引了鳥兒來到椿樹下。這樣的椿樹仿佛又恢復了生機,鳥兒和椿樹又給女兒帶來了往日的幸福和快樂。女兒、鳥兒、椿樹有機構成了一條“世界萬物,充滿友情”的愛之鏈。學生的思維導圖使各個要素之間產生了一定的邏輯聯系,體現了自己的思維水平。這樣的表現是很可貴的。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梳理文脈、感知文章中心思想,其細微之處還有很多值得精心設計的地方,例如,板塊的大小、箭頭的指向、要素的位置等。在教學中教師若能經常讓學生想一想、畫一畫,相信是對學生進行結構化思維訓練的一個有效方式。我們應該正視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能力習得速度的差異,將“以學定教,循學而導”的理念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分層作業設計的始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不同層次學生思維的發展。
作者:周曉蕾 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通江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