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0 09:45: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醫學院校學生媒介素養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據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1.6%。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已累計開通5G基站96.1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5G手機用戶數量迅速增加,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3.65億戶,占全球80%以上,較2020年12月凈增1.66億戶。而學生群體又是使用網絡媒介占比較高的群體,為此,本研究為如何使醫學院校學生高效利用網絡媒介,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媒介信息中篩選出對自身有用的信息,并且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力”,同時為學院更好地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意見。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在接收不同媒體中的各種媒介信息時所表現出的信息質疑能力、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辨別能力、生產和創造能力以及評估和反應能力。概括來說,媒介素養是指建設性地、正確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媒介信息資源提升自我,共同參與社會進步,主要包括公眾利用媒介信息動機、使用媒介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態度、利用媒介信息的有效程度及對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等[1]。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在面對各種媒介信息,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新聞報道時,應如何選擇、怎樣辨別與評估都將對醫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而在醫學院校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不僅有助于提升醫學生的醫德水平,同時還能培養醫學生的人文關懷理念。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江蘇省某醫學院校在校學生及附屬醫院在院實習生。
1.2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滾雪球抽樣的方法,以網絡問卷的方式共發放問卷542份,回收有效問卷542份,有效回收率100.0%。對問卷的數據除了進行必要的人工統計之外,還使用SPSS23.0軟件對獲得的問卷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并由此探討醫學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2調查結果
2.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中男性占21.03%,女性占78.97%;城市和農村分別占48.34%和51.66%;臨床醫學相關專業、護理專業、康復和醫學技術專業、管理相關專業以及藥學相關專業分別占13.84%、31.37%、14.02%、16.61%和24.17%,其中臨床醫學相關專業對媒介素養的認知水平相較于其他專業偏低(P<0.05);對于媒介素養的認知水平,調查對象對此表示很清楚、比較清楚、不太清楚和不清楚的分別占11.07%、43.36%、40.59%和4.98%。總體來看,調查對象的樣本分布情況與江蘇省某醫學院校的實際情況基本吻合,可做進一步的統計分析。
2.2媒介接觸和使用情況
當前,青年人“機不離手”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根據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在所調查的醫學院校學生中,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媒介主要是手機和電腦,其使用的主觀目的主要是休閑娛樂、獲取信息和社交活動。其中每天使用媒介所花費的時間在5小時以上的占比45.6%,使用3~5小時的占比34.7%,使用1~<3小時的占比18.1%,而使用不足1小時的僅占1.7%。若一段時間不使用或不接觸媒介,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勉強能接受,但是會出現心神不定、若有所思的現象,并表示還是很想使用。很多學生對網絡媒介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并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比如76.6%的調查對象表示會因上網導致晚睡甚至熬夜,20.5%的學生表示還會導致不按時吃飯等作息不規律的現象出現。針對這一現象,81.0%的醫學生認為造成其媒介素養缺失的原因是受到當下媒介環境的影響;79.7%的醫學生認為社會對于這一問題的關注度不夠,從而導致青年人媒介素養的缺失;65.7%的醫學生表示學校和家庭宣傳教育力度還有待提高,尚未形成相對完善的教育體系。另外,根據調查問卷的數據,不同性別、生源地、專業和對媒介素養重要性的評價的調查對象,其媒介素養的認知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調查對象對媒介素養的認知水平與其性別、生源地、專業和其認為媒介素養對自身重要性的認知是相關的。
2.3媒介信息辨別與評估水平
大數據時代雖然帶來了海量的媒介信息,但是通過調查可以發現,仍然有80.8%的學生對一些專門的學術搜索引擎表示不夠了解,64.9%的學生表示看不懂英文網,甚至有41.9%的學生還不知道獲取所需資料的途徑。在辨別和評估媒介信息的真實性上,17.5%的調查對象通過主流媒體或官方發布的報道來辨別,67.7%的學生表示會從多方面進行比較,從而綜合判斷。同時調查發現,僅有30.6%的學生表示會通過網絡表達個人觀點。在面對網絡上的熱點話題時,僅有2.6%的學生表示并不會對此進行獨立思考,但大部分學生還是會進行理性思考和評價。在對媒介信息的信任程度上,44.8%的學生表示會通過比較不同媒介的報道去努力弄清真相,36.0%的學生表示對此是否信任取決于該信息對自己的重要程度,有10.5%的學生對此不太當回事,有8.7%的學生僅憑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另外,在面對網絡上有爭議性的觀點時,49.6%的學生表示害怕受抨擊而選擇不參與其中。根據調查數據將上述問題與性別進行卡方分析可以得出,對媒介信息有所懷疑和面對網上有爭議觀點時的做法與性別有相關性(P<0.05)。
2.4網絡安全意識水平
隨著我們逐漸步入信息化時代,對當代醫學生媒介素養培養的主要內容包括對信息辨別、安全意識、法律意識、道德意識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根據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醫學院校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如在他人計算機上登錄個人社交等賬號的占62.2%,隨意連接公眾場合免費Wifi的占57.0%,26.9%的調查對象會點擊他人發來的陌生鏈接。
2.5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形式
為了更好地提升醫學院校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68.5%的醫學生希望以主題講座或在線課程的形式開展;36.0%的醫學生認為不需要單獨設置課程,融入某些人文課程即可;18.3%的醫學生希望學院單獨設置課程并納入正規課堂。
3討論
3.1個人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科技發展對醫學院校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來說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新時代醫學院校學生而言,若合理獲取和利用國內外各種媒介信息,則能獲得更多學習知識的途徑,同時也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不但沒有充分利用好媒介信息資源,反而將媒介信息作為日常娛樂消遣的一種方式。其中,男性對于媒介素養的認知水平相較于女性更低(P<0.05),更不易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隨著各種短視頻App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對手機等媒介產生過度依賴,故不能專心投身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導致工作和學習效率低下。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更加考驗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僅有少部分學生會通過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易公開課等學習類App進行自主學習和查漏補缺[2],大部分學生對于專門的學術搜索引擎的使用還有所欠缺。
3.2媒介信息辨別力不強
在大數據時代,隨著媒介應用工具逐漸趨于智能化,給醫學院校學生提供了更多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算法推薦就能較好地滿足學生對媒介信息個性化的精準需求,但也讓學生逐漸習慣于各大網絡媒介平臺的自動推送,從而導致其養成了一種懶惰思維[2]。針對臨床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對媒介素養的認知水平較低這一現象不難發現,這對于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對各種紛繁復雜的媒介信息無疑是不利的。同時通過調查可以得出,在對媒介信息的信任程度方面,僅有一部分大學生對媒介信息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而大部分學生對于某些問題的獨立思考和拓展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
3.3網絡安全意識相對薄弱
網絡安全意識包括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意識形態安全意識、網絡技術安全意識等內容,涉及網絡社交、網絡學習、網絡娛樂、網絡購物等多方面[3]。面對多元化、誘惑力強的媒介信息資源,大學生很有可能落入信息泄露的陷阱,從而導致情感受騙、經濟欺詐等情況的發生[4]。根據調查發現,生源地為農村的學生相較于城市的學生媒介素養的認知水平更低(P<0.05),而醫學院校學生由于日常學習或工作的需要,難免會出現需要臨時在他人計算機上登錄個人社交賬號的情況,但是如果后期沒有將個人相關信息進行及時處理或刪除,則很有可能暴露個人的真實信息,從而埋下網絡安全隱患,甚至可能會給個人帶來不良的后果。
3.4媒介素養亟待提高
媒介素養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大學生網絡媒介的批判能力,使其能夠合理、充分地利用媒介信息資源,從而不斷完善自我,并且主動參與社會實踐[5]。目前,由于醫學院校學生對媒介素養的認知水平有所欠缺,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媒介素養的重視程度。而根據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自身媒介素養缺失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受到當下大環境的影響,且社會沒有對此給予高度重視;二是家庭和高校相關的教育力度不夠,尚未形成相對完善教育體系;三是學生自身的網絡媒介道德水平還有待提高。
4對策與建議
4.1社會層面:營造和諧健康的輿論環境
首先,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對這一問題引起高度重視,不斷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從而增強對輿論氛圍的引導作用。其次,“解鈴還須系鈴人”,應向受眾傳播真實、可靠、理性的媒介信息,及時制止、切斷不良輿論信息的傳播。作為一名媒體人,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謹記行業的責任和使命,充分發揮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最后,還應該充分發揮公眾人物和網絡名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從而進一步向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在城市中營造好健康輿論環境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農村輿論環境的建設,最終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和諧輿論環境。
4.2高校層面:與家庭攜手共建創新教育體系
首先,高校在不斷建立健全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的同時,對于媒介素養認知水平較低的專業,高校應該考慮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如醫學院校學生更傾向以相關主題講座或在線課程的形式開展,或者將媒介素養教育與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等人文課程深度融合,則醫學院校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可以考慮采取上述措施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水平,從而在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引導其對媒介素養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高校還可以通過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新型網絡平臺對廣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這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時也能利用網絡媒介平臺與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與互動,讓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和及時反饋內心的想法[5]。最后,家長應順應時代潮流,以身作則,在提高自身媒介素養的同時努力縮小與孩子之間的“代溝”,與高校攜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4.3個人層面:提高自我約束和自身發展能力
網絡媒介具有迷惑性和復雜性,而廣大的學生群體又是使用網絡媒介的主要群體,所以就需要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媒介素養,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一要提高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提前做好每天的計劃安排,合理控制好上網的時間,尤其對于那些沉迷網絡游戲、自律性較差的男生要做好引導教育;二要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熟練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搜索引擎并充分利用好媒介信息資源,不斷夯實自身的專業基礎;三要增強對媒介信息的辨別和應用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努力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這也是醫學院校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必要性所在。
參考文獻:
[1]魏艷.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職學生媒介素養提升路徑及其現實意義:基于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媒介素養狀況調研結果[J].現代職業教育,2018(9):68-69.
[2]胡余波,潘中祥,范俊強.新時期大學生網絡素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浙江省部分高校的調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5):96-100.
[3]杜迎范.網絡新常態下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基于鄭州市南大學城八所高校部分學生的調查[J].河南教育,2019(3):28-32.
[4]張文萃.“微”時代視域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引導和培育研究[J].高教學刊,2019(4):176-178.
[5]張雪黎,肖億甫.信息化發展對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影響[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39(1):78-84.
作者:劉鈺婷 陳秀芳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