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后學習新模式探討

時間:2022-10-09 09:44: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小學語文課后學習新模式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語文課后學習新模式探討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要努力打造開放且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诖?,教師在基礎的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整合課內外資源,結合教學目標和學情展開必要的拓展延伸,由此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能力。

一、小學語文課后學習模式的應用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了主導地位,依據不同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各類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育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教師通過設計和豐富課后學習模式,能促使學生積極整合知識、查閱資料,從而充分激發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最終實現對課內知識的拓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體驗。

(二)強化理論知識聯系實踐

課后學習模式是對課堂知識的有效補充,一般情況下,教師按照教學進度和教案設計等展開集體教學,個別學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可能無法完全吸收知識。同時,課堂教學的學生較多,較難達到人人動手的效果。所以,開展課后學習模式,能夠讓每個學生邊做邊記、發散思維、遷移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將理論知識輔助實踐,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還進一步彌補了課堂教學抽象單一的缺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課后學習模式的設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扎實的教學技能,還要具備成熟的活動設計能力。教師在課后學習模式的組織中,應兼顧到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和彼此之間的個性化差異,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技能,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后學習模式和內容。如果教師盲目的設計課后活動,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容易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成效。所以,教師需要將課后學習模式看成一種科學輔助方式,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著手,不斷優化探索,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努力。

二、小學語文課后學習新模式的實施策略

語文學習方法是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綜合體,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從整體上看,語文學習包含了具體的活動方式,也包含了基本的思想方式。從細節上來看,語文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心理、技能、習慣。小學語文課后學習模式的開展就必須要從整體和細節層面著手,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指向閱讀拓展的課后學習新模式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其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感悟文本情感,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通過閱讀開闊視野,獲得知識的完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材文本,讓學生通過閱讀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能正確解答課后的習題,還需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發展特點,為學生推薦多樣化的課外書籍,由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自覺運用相關方法,感受閱讀的快樂。例如,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推薦張秋生先生的其他作品,像是《躲在樹上的雨》《鋸成兩半兒的月亮》《太陽落在身邊了》等。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到小鼴鼠在洞里睡著溫暖的覺,等待著第一場夏天的雨的到來;小青蛙從瞌睡里醒來,發現月亮變成了兩半;兩只小蛤蟆在荷葉下美美地睡午覺,醒來之后有一個圓圓的、紅紅的東西跑到它們旁邊來……如此,在充滿趣味的故事中閱讀,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故事的樂趣和魅力,還能充分調動自身的想象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對比相似的文章,通過人物、情節的比較,說一說不同文本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進一步幫助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拓展中步步深入,延伸思維。

(二)指向表達拓展的課后學習新模式

閱讀是學生接收文本、吸收知識的過程,而寫作則是一種信息輸出、情感傾吐的過程。葉圣陶曾經說過:“傾吐能否合于法度,明顯和其前期的吸收有關,學生只有通過閱讀,不斷積累,才能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彼裕谛W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常常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板塊,教師只有將二者充分聯系起來,才能幫助學生增加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在課后學習模式中,教師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寫作,通過豐富多樣的寫作形式,讓學生在口語表述及在書面表達方面擁有更為出色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貓》《母雞》《白鵝》后,教師就可以拋出練習:“請你觀察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并抓住它的特點展開描寫?!彼哪昙壍膶W生會怎樣描寫動物呢,怎樣表達情感呢,這都是教學中需要突破的重難點。基于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介紹其他經典文章,例如《記鳥語》《老銀斑》,要求學生在課后展開閱讀,初步了解到不同描寫文本表達方式的差異,《記鳥語》給人以樂曲的美感,整篇文字具有跳躍性,十分生動形象;《老銀斑》則是用感人的故事表述作者的情感。不管是哪種表述方式,都源于作者的細致觀察和對動物的喜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動物,給寫作提供更多的可能。

(三)指向思維拓展的課后學習新模式

郅庭瑾曾說:“教會學生思維應當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普遍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學會思維,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成為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睂τ趯W生來說,其正是處于思維培養的重要階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要求學生掌握牢固扎實的理論知識,掌握相應的閱讀、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通過思維的強化,讓學生在思考每一個問題、每一件事的時候更加具有條理性和嚴密性,最終面對同一個問題時能獲得不同的感受,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養成。例如,在教學《落花生》時,這是許地山先生的經典作品,在課堂學習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后自主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梳理并提取關鍵信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情感。教師可以邀請學生搜索老舍先生的《落花生》,和課文進行對比,說一說兩篇文章分別帶給自己怎樣的感受。教師可以設置系列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問題一一思考并解答,例如“同學們已經知道不同的作者通過花生、桃子、石榴等來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那么你們長大之后,是準備做像花生一樣的人呢?還是準備做像桃子、石榴那樣的人呢?為什么?”如此,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從“落花生”到“做人的道理”,展開多角度的對比思考,從而逐步學會讓學生透過語言的表象追根溯源,并讓學生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提高關鍵信息的提取能力,讓思維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厚度。

(四)指向文化拓展的課后學習新模式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是承載和傳承文化的重要媒介。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也是獲得文化的過程,教師應有意識的幫助學生豐富文化底蘊,積極地傳承并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人生信念,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和學習態度。指向文化拓展的課后學習模式,旨在補充課堂上學習的經典詩文、名家名篇等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后展開閱讀和思考,并感悟字里行間蘊含的文化元素,感受經典的魅力。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后,學生了解到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不同地區的春節習俗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布置課后練習,要求學生回家搜集相關資料,說一說東北、西北、豫南一帶、上海、四川等地有著怎樣的春節習俗,而后形成總結,還可以用繪畫等形式呈現出來。有學生了解到,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在初一的早上吃湯圓,寓意為團團圓圓。還有學生了解到,豫南一帶的除夕年夜飯一般會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之后,還會再上一道菜——魚,寓意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會將餃子和面條一起煮著吃,寓意發財。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自己寫一寫,你印象中的春節是怎樣的,如此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五)指向審美拓展的課后學習新模式

小學語文本來就是一門蘊含了結構美、意蘊美的學科,不同的文本內容能給讀者帶去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力,陶冶學生情操,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課后學習模式指向審美能力的拓展,就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去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由此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學會用美的眼睛來看待事物,用美的語言來表述一切事物。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暑假的時候閱讀作品《城南舊事》,這篇文章的作者以質樸純真的筆調和夢境般的語言,描繪了生活中的情境,帶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教師拋出問題:“小說中描繪了北京城南的哪些景物?哪些人物?作者是怎樣描述的?”而后,借助關維興先生繪制的插畫《城南舊事》,讓學生結合圖片再一次閱讀文中對應的精彩段落,感受文字與圖畫帶來的美。教師還可以讓家長為學生播放林海創作的鋼琴組曲《城南舊事》,出示林海音聽到這段鋼琴曲后創作的小詩《靜靜地聽》。如此,通過優美的文字、悠揚的旋律、生動的插畫以及詩歌,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一次發現美的旅程,讓學生深刻地明白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也在學生心中種下審美的種子。

(六)指向生活實際的課后學習新模式

藝術來源于生活,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的這一優勢,將課后學習模式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消除學生的陌生感,調動其已有的認知和經驗,這不僅能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還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生活資源,幫助學生完善知識框架,賦予教材課文現實活力。與此同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結尾都留下了一定的“空白”,這也在無形之中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和創作空間。再加上學生的想象本來就天馬行空,所以教師還要把握住這一教學契機,將文章的終點轉變為課后學習的起點,如此讓學生聯系實際,發揮創作力,為課文巧妙的補白。例如,在教學了《姓氏歌》后,這篇文章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較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姓,除了文中的姓氏,中國的姓氏還有很多很多。教師拋出問題:“同學們,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姓什么呢?你們還知道哪些姓氏呢?請大家回家可以詢問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可以詢問其他人,形成自己的答案,在下節課上我們互相分享?!边@樣聯系生活補白,學生思考的成果就不僅是語言文字,而是精彩廣闊的生活世界。又例如,在學習完《繁星》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聯系生活中的“繁星”,對詩歌進行補白?!胺毙鞘鞘殖R姷?,它引起了古今中外無數人的遐想,同學們一定也觀察過天上的繁星?你們是怎樣觀察的?有什么感受?”“如果是你,你會將繁星比作什么?你會采用哪些修辭手法?表達怎樣的感情?”通過揣摩作者的聯想和想象,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結語

拓展延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還要關注課后的學習模式創新,發揮課后學習模式的價值,并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從多個層面切入,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從閱讀、寫作等方面選取可行的拓展角度,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掌握更多的學習策略,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傅小殷.以課后習題的教學化助力小學語文“提質減負”[J].中國教育學刊,2022(2):107.

[2]任勁濤.基于課后練習題的小學語文自主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159.

[3]劉岱雯.如何用好課后練習題,落實語文要素[J].華夏教師,2020(7):89—90.

作者:王占敬 單位:聊城市東昌府區廣平鎮中心小學

上一篇: 微課導學在滋養型課堂教學中的... 下一篇: 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的培養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欧美、日本v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 | 亚洲一级亚洲一级 | 一级A中文子幕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