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5 14:45: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自市場經濟制度確立以來,人類的物質文明也達到了新的高度,人們的追求開始從物質文明轉化為精神文明[1]。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一定層面上導致了環境的惡化,產生了全球氣候變暖、酸雨蔓延以及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各類環境問題。基于此,我國制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綠色戰略,重視經濟、自然和人的協調發展,在保證環境質量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綠色教育理念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會涉及眾多環境問題,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綠色教育理念對科學的建筑施工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3]。
1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堂中融入綠色教育的必要性
1.1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必要選擇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需要從提升人才素質入手。大學綠色教育主要包括向學生宣傳環保理念和環境倫理道德,以此加深其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大學生群體的全球意識和環境意識,為其樹立科學的資源觀和環境觀奠定堅實基礎,以此實現融入綠色教育的目的[4]。大學生群體需要樹立全局意識,培養對環境負責的意識和觀念,全面把握和了解人類的生活環境,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展開深層次思考。解決目前出現的環境問題,不僅需要政策的制定和法律的頒布,還需要從轉變人們自身的思想觀念出發,形成自覺的環境保護意識[5]。大學課堂是為社會輸送各類人才的主要陣地,在大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綠色教育,能夠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幫助其掌握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和技術,從而培養他們的道德觀念和環境意識,養成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及行為方式。
1.2增強全社會綠色意識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并成為現代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相關部門決策者需要不斷更新自身觀念和思想,建立更加完善的決策約束機制。為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在各項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現有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適配性,實現經濟由高速度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加強綠色教育在大學校園中的宣傳與普及,能夠尋求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協同路徑,使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樹立綠色施工的理念,從而幫助其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充分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增強全社會的綠色意識。
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大多是傳統的施工技術和工藝,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缺乏施工材料、施工技術和施工設備等知識的更新,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導致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此外,教學內容的重復性導致學生產生厭惡和抵觸情緒,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2.2實踐教學比重不足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教學內容相對偏少。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屬于實操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實踐教學比重不足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實踐教學內容的匱乏,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對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掌握程度不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3課程設置有待完善
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對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部分畢業生表現出了相關專業知識及技術掌握不足的問題,無法滿足行業的人才需求。目前,部分高校片面地將分數作為評定學生學習能力及教師教育能力的衡量標準,一些學生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出圖上,在模擬及分析軟件上所花精力相對較少,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較弱。
2.4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興趣較低
目前,在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中,部分教師仍采取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課本知識,且土木工程教學內容較為枯燥繁瑣,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較差,未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此外,課程考核以理論考查為主,缺乏過程性評價,學生只要背誦和記憶相關知識點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從而產生懈怠的想法,導致學習態度不端正,不能積極有效參與課堂,學習效果不夠理想。
2.5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當前,部分高校土木工程教師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但實踐能力較弱,大部分教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開展教學工作,缺乏相關實踐經驗,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僅停留在理論階段,長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實踐場地和設備,使得目前的實踐教學條件難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
3以綠色教育為導向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路徑
3.1優化課程教學體系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體系中,應調整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手段。第一,調整課程教學順序,利用模塊教學的方式,給予學生充分選擇的權利,使其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對課程進行選擇,或改變課程學習的先后順序。第二,豐富課程內容,對綠色建造內容進行合理分類,在此基礎上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知識進行系統融合,以此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第三,以綠色教育為課程改革目標,進一步拓展課程內容,將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分類,并融入綠色施工技術內容的教學。
3.2更新教學方式
構建開放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開展在線網絡課程教學,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資源,形成一套適合學生自身個性化特點的新型綠色課程,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根據自身情況開展線上自主學習。開放式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增進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總結和分析當前先進的綠色工程理念,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3.3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以此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可以與所在地區的建筑設計院所達成合作,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與施工現場,并重點觀察生態建設與綠色施工技術之間的關系,在實踐操作中掌握知識,最大程度地發揮綠色觀念的作用。
3.4優化課程設置
近年來,各高校針對技術課程進行了相關設置,增設了一些以綠色教育為導向的課程內容。如環境控制學、建筑特種構造等相關課程,對現階段的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施工方法進行講解,環境控制學對生態節能技術以及設計方面的知識背景進行拓展,涵蓋了區域性環境控制技術、建筑控制應用技術、太陽能應用以及環境控制技術等領域。同時,部分高校將新增設課程內容與原有技術相融合,實現了舊有知識的更新。當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結合時代發展需求,不斷更新和挖掘新材料、新技術,充分闡述綠色生態觀念,實現建筑工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和生態價值觀,開展案例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其生態價值取向。此外,將模擬和分析軟件的實踐操作技能納入到期末考核內容中,使學生加強對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視。
3.5轉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
當前,我國針對教育事業發展所發布的相關指導內容,對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仍有部分高校教師教學觀念較為陳舊,仍以教師為中心,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和監督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對于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內容,針對不易理解的知識自行查閱相關資料,也可通過小組討論或辯論等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此外,高校土木工程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以及實踐分析軟件,將抽象的知識以更加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6加強師資力量建設,開展校企合作
隨著土木工程行業的不斷發展,其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高校應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定期組織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增強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邀請企業中的優秀技術人員進行課堂教學,解答學生和教師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實踐技能。加強硬件設施建設,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操作環境及體驗。此外,高校應積極與企業進行合作,定期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也可與企業、學生簽訂協議,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讓學生具有學生和員工的雙重身份,使學生掌握更完備的知識體系,有效提高其個人核心競爭力,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4結語
綠色教育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之間的聯系較強,在現代生態保護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作用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更需要融入綠色教育理念,從課程改革和教學方式轉變路徑上開展多環節和多角度的探索,為綠色生活和高品質生活提供支持,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倩,韓記,范香.BIM-FILM技術在“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集水井施工為例[J].南方農機,2021,52(14):175-177,186.
[2]張建經,牛家永.中西方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模式的差異性探討———以西南交通大學和英國利茲大學巖土工程課程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3(04):152-156.
[3]馬瑞彥,栗莎,王輝.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為例[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3(04):68-70.
[4]曾雪琴,王利文,丁川,等.應用型本科土建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土木工程施工組織”課程為例[J].常州工學院學報,2021,34(03):90-95.
[5]楊勇,薛亦聰,史慶軒,等.依托“名師、名課、名專業”,打造“專業與思政”雙核心課程———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03):100-107.
作者:佟建楠 單位:唐山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