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9 05:03: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物質環境創設對幼兒教育的影響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兒童在幼兒園所處的物質環境是指兒童學習、日常活動、游戲和同齡人交往所依賴的所有物質條件,幼兒的成長離不開這些物質環境,同時幼兒也一直在與周圍的環境產生互動,并且得到智力的開發以及感知能力的培養等。幼兒園物質環境是幼兒教育賴以生存的媒介和源泉,幼兒園的物質環境的創造在兒童的身心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在當今社會也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一大特色。馬克思說過:我們可以創設環境,同時,它也可以創設和改變我們。也就是說,我們賴以生存的客觀環境可以由我們創設,但同時,我們周圍的環境也在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我們,改變著我們。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幼兒教育要達到更高的效率,我們就一定要優化環境。幼兒指導方針提出:幼兒園應該培養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兒童,讓幼兒的生活和生活環境更加豐富多彩,要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一切條件,讓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概述
什么是幼兒園物質環境?兒童所處的物質環境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指對兒童培養產生影響的所有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中物的因素的總和,比如自然風景、園舍建筑、社區風光、家庭環境、空間裝飾、室內布置等;另一個是指幼兒園里影響兒童的教育與培養的所有條件和因素,比如幼兒園的建筑風格、空間的布置裝飾、活動場地的安排、硬件設施、活動場地的安排與使用還有多種因素與條件的設計和利用方式等。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物質環境,可以提高幼兒園教育工作的質量。而不良的物質環境不僅使幼兒的日常活動安全得不到保證,而且還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我國當前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以教師為主導或主體,幼兒主體性體現不夠。二是互動性或對話性不強。三是功能性不突出。包括教育性不明顯,沒有體現教育過程;園所特色的彰顯不足。四是不能充分反映幼兒園的主體觀念。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創設應是符合教育目標并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兒園教育所主張的一些文化制度和精神。五是審美性較差。色彩搭配與造型不符合美學基本規律和原則,無法滿足幼兒審美趣味。六是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到處張貼幼兒識字內容。七是環境主題更換頻率不適宜。有的更換過于頻繁,有的長期疏于更新。
三、創設良好幼兒園物質環境的作用
在幼兒教育中創設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對兒童健康有直接的影響;建立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可以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對兒童的人格和個性的發展頗有影響;創設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可以對兒童社會交往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不難看出,幼兒園教育中的各個方面,都受到物質環境的影響。
1.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的發展
良好的物質環境有益于兒童身體的發展,如幼兒園創造的自然環境,硬件設施,安全環保的游戲材料,活動器材,等等。這些良好的物質材料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還能發展幼兒的心智。總之,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可以對幼兒的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良好的物質環境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如幼兒園中的文化設施、建筑風格、班級環境創設、文化長廊、知識手冊、主題墻等。一個良好的且有意義的物質環境可以打開幼兒視覺以及聽覺等多種感知通道,均衡、協調幼兒的感知能力,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從而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3.對兒童的情感和個性的發展頗有影響
良好的物質環境對幼兒的人格和情感的發展也頗有影響,如幼兒園內張貼的能夠促進幼兒情感發展的海報、宣傳標語、標志,以及可以促使幼兒形成積極人格的良好行為教育的榜樣,等等。這種良好的環境營造可以促使兒童形成積極情感,具備積極情感和道德意識,同時對兒童的個性和情感產生重大的影響。
4.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良好的物質環境可以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例如幼兒園所營造的物質環境內容及其所創造的良好氣氛可以對兒童的行為作出積極、正面的指導和提醒。如宣傳以友好相處、學會謙讓、學會分享、尊老愛幼等為主題的內容就可以相應減少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和消極不穩定的情緒等行為。擴大幼兒的活動場所,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等,也可以對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如何創設一個良好的幼兒園物質環境
1.創設的物質環境應具有教育意義
一個有意義的自然環境應該是有益于兒童進步和發展的環境,應該是有發展意義的并且是可以促進目標實現的。兒童每天在幼兒園學習、游戲、生活,作為教育者更應該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有意義的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我們所營造的這個自然環境必須能夠促進兒童某一方面的發展或進步,幼兒能夠在這個環境中充分發展,從而得到有意義的結果。
2.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保證幼兒的參與感
幼兒園所處的教育大環境應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組合而成的,而不是教育者的單邊活動。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教育者應該根據幼兒的個體發展水平和能力讓幼兒負擔起相應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讓幼兒體會到參與感和責任感,并且能夠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應該為集體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所創設的環境必須是安全的、衛生的
兒童應生活在適合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中。只有在保證幼兒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教育者應當把兒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找出日常生活中在環境中潛在的安全隱患,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教給兒童基本的安全知識。
4.所創設的環境要具有開放性
幼兒園所創設的環境不僅要包括幼兒園內部的環境,同時還應囊括幼兒園外部的環境如家庭環境、社區環境等,只有這幾者協調合作、有效統一起來,才能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和進步。
5.所創設的環境要符合經濟節約性原則
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力和經濟水平,不要隨波逐流盲目跟風。在創設過程中要能夠體現經濟節約的原則,充分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應以促進幼兒發展和進步為基本準則和依據。五、結語自然環境的營造必須科學而有意義,一個有意義的環境能夠對兒童的發展推波助瀾。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要為幼兒創建一個良好的有意義的物質環境。我們更應該認清物質環境所帶來的重大教育意義,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與社會各界共同搭建一個良好的大環境,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良好物質環境所帶來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陳幗媚,馮曉霞.兒童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2]吳赟.“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J].文教資料,2018.
[3]劉曉燕.建構靈動環境滋養兒童成長[J].當代學前教育,2018.
[4]劉善歌.論3—6歲幼兒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的培養[N].黃岡師范學院,2017.
作者:李青青 單位:德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