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8 04:48: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大學生德育途徑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道德產生于人類勞動中,約束和調節著人們的行為和交往。道德成長是指人們在道德方面的學習、體驗、實踐、反思和評價過程中,道德素養獲得和諧成長。“它主要體現為人的道德知識的增長、道德能力的增強、道德情感的豐富、道德品格的提升和道德習慣的形成。”[1]道德成長需要是人們由于道德在生命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而產生的對于一定道德環境、規范、行為以及完善自我人格的需要。包括社會發展需要和個體發展需要。道德的社會發展需要,體現在社會的進步與和諧穩定有賴于社會成員較高的道德素養;而道德的個體發展需要,則體現在個體的生存與發展有賴于個體道德的健康成長。個體道德需要是社會道德要求的內化和反映,個體道德需要的內容基本符合普遍性的社會道德要求。因為個體所處的社會經濟關系及由此決定的社會道德關系這一大背景,使個體道德需要具有共同性,所以道德的社會發展需要和個體發展需要其實是一致的。一個人的道德若沒有得到成長和發展,早晚會被社會淘汰。因此,當代大學生在自身成長過程中,應將道德成長需要作為完備自身道德品質的第一要義。一定的道德需要產生相應的道德行為,在大學生道德成長過程中,要基于他們的道德成長需要,從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使他們的道德素養獲得和諧成長。
一、家庭層面開展家風建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每個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筆者對100多名大學生展開的小范圍調查中,當問及“在個人成長中對您影響最大的人是誰”,64.9%的學生表示對自己成長影響最大的是父母,排第一,21.1%的學生則表示是教師,排第二。這個數據可以體現家庭以及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家庭教育包括品德教育,良好家風家規家訓的傳承。家風引領一個家庭的精神追求,在家庭成員間形成凝聚力,從而形成家庭鮮明的道德風范,使家族得以傳承久遠。家規是家庭成員必須遵守的規范和準則,家訓、家誡、家法、家約等等都是其表現形式。我國歷史上的大家族都很重視家風建設,如《顏氏家訓》、司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訓》、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等,把與人為善、勤儉持家等美德作為家族后人為人處世的準則。因為有良好家風傳承,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才得以子孫興旺。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2]每個家庭都要充分認識到優良家風對家庭成員尤其是下一代的積極影響,要注重家風建設。家庭營造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圍,關心大學生成長,注重言傳身教,是大學生道德成長的基礎。營造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圍。家庭氛圍和睦融洽,家庭成員之間有愛、有良好的溝通,必然會使家庭成員形成互助、合作和團結的氛圍,以樂觀和包容去面對和化解家庭矛盾。在這樣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圍中,大學生可以學會理解與寬容;反之,冷漠沖突的家庭氛圍則容易讓大學生產生冷漠與仇恨繼而對大學生的為人處事產生負面影響。關心大學生成長,注重言傳身教。家風建設就是用傳統文化治理家庭,傳承家族的傳統風尚。良好的家風對個人成才,家庭發展,乃至于整個社會風氣都大有裨益。大學生道德成長深受家庭道德風貌尤其是父母的道德風格、父母的期望和榜樣示范的影響。但大學生由于多數時間住在學校,與家庭接觸時間較少,很多家長習慣于把大學生的教育推給學校乃至于社會,忽略了家庭的教育作用。事實上,大學生和家人尤其是父母之間的天然聯系決定了父母應該主動關心關注大學生的成長,這種關注不是局限于考試,更應該重視大學生的道德成長。同時,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傳身教,為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學校層面完善德育體系
在筆者的調研中,當問及“德育受益場域”時,在提供的“家庭、學校、社會”三項選擇中,41.2%的受訪者選擇了學校。所以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主要場所,要回應時代變化,回應大學生道德成長需要,完善德育體系。通過貫徹大德育理念、加強德育隊伍建設、豐富德育內容和活動形式、建立德育評價體系等舉措使大學生道德成長具有根本保障。貫徹大德育理念。大德育理念要求我們在大學生道德成長過程中,摒棄那種“德育是思政課教師的事”這樣的觀念,將德育貫穿到學校教學、管理、科研、實踐等各個學習生活環節,使學校層面形成德育合力,促進大學生道德成長。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高校教工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大學生產生影響,大德育理念要求我們要重視提高全體教工的道德素養,以教師為重點加強教工隊伍德育培訓,更新德育理念,創新德育方法與手段。互聯網時代,自媒體日益在大學生身上具有重要影響力,更加需要高效教工隊伍適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以新的方法手段及科學的理論對新現象做出回應,從而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德育工作的時效性,促進大學生的道德成長。豐富德育內容和活動形式。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面臨著很多和以往不同的情況,高校德育不僅要加強傳統德育內容,還要與時俱進,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不斷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回答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滿足學生的道德成長需要。筆者調研中,大多數學生反映現有的德育內容需要加深拓展,要增加生命倫理道德、科技道德等內容。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育方法和實踐活動。比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道德文明創建活動,舉辦各類有利于提升學生道德知識和素養的人文通識類講座、競賽,開展“文明月”、“禮貌周”以及各類校內公益志愿實踐活動,用主流文化戰勝課桌文化、墻壁文化和廁所文化等非主流文化,使大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提高道德素養。建立德育評價體系。德育評價體系使德育的目標、內容等有了明確界定,也給德育的各參與要素提供可以量化的參考指標。德育評價體系可以采用動態與靜態、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評價結合的方法,對德育工作內容、載體使用、教師工作、學生道德行為等內容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高校教工可以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而學生則可以修正自己不符合道德規范的言行,進而提高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與教育的能力與水平。比如在大學生中樹立學生身邊的道德榜樣,這本身就是對大學生道德行為的一種認可和評價。由于大學生比較容易受到身邊同齡人及同輩朋友的影響,通過樹立身邊的道德榜樣,并在校園內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大學生向榜樣看齊,學習榜樣身上的勤奮好學、積極進取、自強自立、品格優秀等良好的品質,進而形成良好的校園道德文化氛圍和風尚。
三、社會層面優化社會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文化不斷演變;改革的深化可能會觸動利益格局,激發矛盾;而改革開放繼續深入也使各種西方思潮涌入,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人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發生著變化,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現象。比如“扶不扶”的兩難選擇就曾經使很多人產生困惑。而如果整體社會環境得到優化,類似于這種困惑也就不復存在了。通過健全制度保障體系和優化網絡空間等舉措優化社會環境,使大學生道德成長具有良好的土壤。健全制度保障體系。權利和義務是一對孿生體,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也如是。如果崇尚道德履行道德義務會犧牲利益,而違背道德的行為卻能夠獲利,從個體的行為選擇看,也許不會再有下一次犧牲自己利益的道德選擇,而從整個社會看,由于看到了他人損失利益的道德選擇,其他社會成員會引以為戒不再效仿。那么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整體來看,這樣向善、助人的道德選擇都是不可持續的,這就說明其實背后的制度建設是不科學的滯后的。公平合理的制度要確保有道義的人不吃虧,品行惡劣的人受懲罰,只有建立賞罰分明的制度機制,才可以使人安心地做出道義的選擇,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西方國家對于人們的道義之舉出臺了法律條文來保障救助者的權利,比如美國的法律豁免見義勇為者在特定狀況下的責任,以此鼓勵人們見義勇為;而對于人們乘車逃票等不誠實行為的懲罰是,以后不能辦理信用卡、貸款等;對于高校考試作弊等行為則處以開除的懲罰。顯然這些制度對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和行為,是積極有益的。近年來,我國在保障救助者權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包括全國及地方的活動,評選感動中國人物、道德模范、英雄模范人物等,對典型人物、典型事跡進行表彰,一方面是對典型人物的肯定和保障,同時也是對公眾進行感召和示范。還有各地方政府頒布“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設立見義勇為基金,用以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而2013年8月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則是全國首個專門立法來保護救助人,誣告陷害救助人的行為將被追責并被錄入個人信用記錄系統,這個專門立法為好人好事行為撐起了保護傘,值的其他地方借鑒。用制度約束不義之舉,廓清了社會風氣,大學生處于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踐行道義之舉也將無后顧之憂。優化網絡空間。網絡是把雙刃劍,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極易影響大學生的道德判斷。首先,政府要加強對網絡活動的管理,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信息的健康傳播。其次,要建立網絡分級管理制度,打擊不良網站,減少不良信息和平臺對青少年的傷害。與分級管理制度相配套,設立相應級別的社會管理機構,負責網絡倫理道德管理。如韓國曾經成立“網絡中毒咨詢中心”,通過講座、網絡活動等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網絡生存習慣。這其實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再次,從技術層面開發屏蔽不良信息的軟件,加強論壇管理和建設,提高不良信息管控能力。第四,要建立高質量的網站,讓積極正能量的網站搶占網絡陣地,以大學生樂見的形式風格吸引他們參與其中,消除負面信息帶來的影響。第五,加強網管隊伍建設,打造網絡技術強,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高的隊伍,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同大學生交流和溝通,促進大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建成.道德成長的探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11):53-56.
[2]: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
作者:高凌云單位:武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