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7 05:29: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探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應該是其教育的基本要求,然而就目前來看,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部分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學生職業素養與企業的要求并不對等,因此而造成了該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社會上競爭力差,對學校產生了較大不良影響,甚至還影響到學校的生源問題。而對于企業來說,難以招收到符合要求的人才會使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受阻。此外,職業素養較低的學生也很難被一些大型企業所青睞,無法發揮出來自己的真正價值。綜上來看,校企合作進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教育出真正符合企業要求的專業人才,這既是對學校、企業和學生期望的滿足,也是實現各自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一、對于校企合作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相關概念進行剖析
(一)校企合作基本要求內涵
校企合作是在上所強調的,對于學校和企業來說,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教育模式,對于學生來說,這是將所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好機會,而對于社會來說,這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又一重大措施。從其具體實施上來說,也就是將區別于以往的傳統職業教育,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所進行的校企結合,職業素養教育都是采取學歷與技能相結合,并要求在三分理論的學習以后進行七分實踐,使學生學有所用,盡可能的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1]。針對我國飛速發展的各企業來說,這是對自身所需的人才進行針對性的要求,可以填充隨著快速發展而導致的人才缺口,進而引領社會發展的腳步加快,并較大程度上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職率[1]。
(二)職業素養教育基本要求內涵
所謂的職業素養教育,也就是針對于目前的一些高職院校只關注學生的就業問題,他們將培養學生的重點放在了技能和就業,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而作為任何一項職業進行所必需的內在操守和綜合品質,職業素養教育是包括要對學生進行從業者的思想道德、行為和技能的教育,對于前二者來說,明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這需要較為長時間的實踐和教育。
二、在進行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培養中所出現的問題
(一)對于職業素養教育重視度不夠
部分高職院校雖然進行了校企合作,但由于雙方合作時間較少而導致經驗不足,或者由于雙方未重視職業素養教育而導致在實際進行培養時看似注重對于職業素養教育的培養,但其實僅僅只強調了職業素養中的技能培養,最終導致學生雖然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職業思想品德素養,比如在就遇到工作錯誤時,很難及時調整心態,最終導致惡性循環等。所謂重視職業素養,就首先應該對職業素養所包括的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品質、職業習慣行為和技能等進行了解,進而進行同等重視和培養,這才是在校企合作下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真正的培養。
(二)規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目前多種新政策和新改革的提倡都沒有進行過多的實踐,因此往往在實際進行時發現由于規章制度的不完善而帶來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在進行校企合作時,只流于形式和表面,針對于高職院校設施和教學材料不足的問題,企業并沒有對其進行扶持和幫助,使得合作僅在學校進行。實際內容只在書面和口頭上,并不存在實際意義上的幫助,這種現象的頻發將會對于校企合作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針對此類情況,國家和政府應該相應的出臺針對性的規章制度,結合司法和執法部門進行強有力的監督,以將校企合作的政策落到實處,盡可能的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力度和質量。
(三)教師團體素質不高
由于高職院校自身的限制,常常可見其教育設備和教師資源的不足或低下,雖然國家已經進行了大力的扶持,然而難的問題也很難在短期內進行解決。尤其是目前引進的教師大多數都是各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等新人才,對于高職教育并不具有相應的經驗,尤其是針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就顯得更為捉襟見肘。而大部分高職教育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卻也不愿意承擔起職業素養教育的重擔,以至于職業素養教育很難得到真正的發展,這是目前在進行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職業素養中難到的難點問題之一[2]。(四)學生的素質偏低與第三點所述一致,也是高職院校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問題之一,也就是在生源方面,很少有較為優質的學生,他們大多數在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素質上有著不足之處。因此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較低,如果不進行嚴格的監督就會出現倦怠現象。除此之外,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對職業素養較為輕視,這主要是由于無法認識到職業素養在未來對自身所造成的影響,在認知方面仍然認為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即可,并沒有考慮到在社會上的實際應用,更不用說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做以長遠的規劃,而同樣對于該類問題也是高職院校所長時間存在且很難解決的難點問題之一。
三、校企合作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對策
(一)企業入駐學校對于各項教育政策進行聯合分析
針對以上出現的諸多問題,首先要求學校和企業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進行詳細的分析并達成一致,也就是要在決策層達成統一。進而雙方進行規章制度的討論,在政府的決策之下進行細化,進而將教育資源和企業理念帶入學校。具體來說也就是,校企雙方首先要重視對于職業道德品質等非職業技能的教育培訓,尤其是重點由企業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與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教育方法指導,前者是針對于職業素養專業性的加強,后者則是將該專業性思想引入到教育理念。之后在規章制度方面,企業要給予學校支持,學校要加大對于職業素養的教育力度,進而企業的綜合實力隨著人才增加而提高,而學校的教育質量、理念和所培育人才的社會競爭力都能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二)對于教師團體的素養培訓
上文中提到由于高職院校自身的局限性,在師資力量上較為薄弱,而引進的大多數高校研究生、碩士、博士等人才又并不具有豐富的職業素養,雖然通過企業引入了職業素養較高的專業人才,然而專業技術和職業思想較高也并不意味著有著較好的教學手段。因而只有各方集合起來進行培訓,取長補短,將職業素養融合在教育理念之中并予以教師團結的培訓。起來也可以定期組織部分教師進入合作企業進行對職業素養的實際考察,在進行大量的了解以后,以此來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素養教育水平[4]。
(三)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校企合作進行職業素養的起點并不是國家倡導,也不是校企合作,而是社會對于人才的大量需求,也就是說在進行校企合作時,要將工作重心放在學生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作與教育手段和理念的更新。而針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素質較低、在思想品德方面有所不足的情況,首先最為主要的應該是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要促進學生對于學習觀念的轉變,將目前的重點在于理論學習轉變為如何將理論學習應用到實踐中來,并且由企業提供實踐的機會,通過實踐再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于自身的長遠規劃而逐步的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除此之外,在學校方面也要開設相應與職業素養有關的課程,比如職業規劃和職業禮儀等,使學生對于自身在企業實踐情況中出現的不足進行彌補[5]。
四、結語
本文主要對于校企合作的職高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探討,尤其首先對校企合作和學生的職業素養分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由此而對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了闡述。針對于教師素質問題、教育方向等問題也利用企業深度合作和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進行了解決,針對目前校企合作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希望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策略可以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張呈旭.基于校企合作的民辦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培養培訓存在的問題與策略[J].科技經濟導刊,2019(22):128-129.
[2]劉舉.校企合作條件下高職院校涉農專業教學改革[J].農家參謀,2019(15):264.
[3]魯小卉.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9(24):102-103.
[4]王靚靚.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創業實踐教學模式分析[J].才智,2019(21):195.
[5]夏艷.高職學校美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5(10):96-98.
作者:劉幸興 朱琪 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