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形勢探討

時間:2022-09-12 05:09: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大學生就業形勢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就業形勢探討

1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變化

1.1增速放緩、崗位減少、高校畢業生無業可就

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發展從追求高速發展轉向穩扎穩打,從粗放型發展模式轉向質量型效率型發展,經濟增速目標也在不斷調整,從2008年的8%先后下調至2012年的7.5%、2016年的6.7%、2018年的6.5%、2019年的6%~6.5%,整體上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經濟增長率下降,意味著企業投資擴建的速率也隨之下降,勞動力需求量相對減少,失業率相應增加,就業崗位相對減少。自然資源緊張、人口老齡化加劇、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上漲,迫使一些產業逐漸轉向原材料、土地、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區域,從而導致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較快區域就業崗位相對增多,經濟發展滯后區域產業規模減小,就業崗位相對減少[1]。因此,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整體放緩,就會導致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有所降低,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減少。與此同時,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2018年達到820萬,創歷史新高,如此龐大的求職者隊伍同臺競技,必將使得就業工作更具挑戰性,部分高校畢業生面臨失業,無業可就的局面。

1.2結構調整、失業率上升、高校畢業生有業難就

經濟結構調整意味著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逐漸被高效環保、高質量的新技術產業替代,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化和高級化。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經濟發展理念指引下,一大批能耗高、產能過剩、污染重的產業將被改造升級,一旦市場需求量降低,勢必會導致該行業的投資、利潤、銷售額相對減少,就業崗位出現裁員和調崗安置現象,而高新技術產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緊缺,勢必導致結構性失業。2016年,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的一大批行業產能被壓縮;2017年,壓縮范圍擴大到煤電行業;2018年土木工程建筑業、化學原料及化工制品、汽車制造業等六大產業產能過剩,而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被兼并重組、破產清算的重工業領域勢必會新增一大批需要調崗安置、調整分流的員工,而新興產業又迫切需要吸收一批創新型人才,兩種對立的局面將迫使處于中間能力層面的高校畢業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面臨有業難就的窘境。

1.3動力轉變、專業人才缺乏、高校畢業生有業不就

過去,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貿易、投資和消費。現在,隨著國際貿易壁壘加劇、國內基礎建設投資減弱、老百姓花錢的積極性下降,我國產業結構及時進行調整,逐步從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發展方式也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而帶來經濟增長動力由要素、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領域取得一批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伴隨著高新產業迅猛發展和高新技術廣泛應用,高新產業對專業型、創新型人才的親睞,勢必會淘汰一部分專業知識不過硬、創新能力不突出的高校畢業生,而傳統行業正在逐漸裁員,當新舊產業在勞動力需求和報酬上形成對立局面時,結構性失業狀況就會愈演愈烈。此時,“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心態、生活上的衣食無憂以及“怕吃苦受累”的心理會使部分畢業生做出有業不就的選擇,就業工作陷入慢就業狀態。

2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導致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因素

2.1高校大學生培養體制改革滯后

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但高校大學生的培養體制改革仍然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培養體系未及時改革創新。課程設置仍然以思想政治理論課、英語、數學等基礎學科和專業課課程為主體,就業相關課程僅有職業生涯規劃課、幕課和就業指導課等;二是專職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師配備不齊。大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關注理論課學習,缺乏對最新就業形勢的了解,在遇到就業問題時,不能及時向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尋求專業指導;三是專業課老師的就業指導作用未充分發揮。目前,專業課老師扮演的角色主要停留在授課者和科研工作者上,對于大學生的職業與就業指導甚少。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學生自身主動性差;另一方面是專業課老師未接受系統的職業與就業培訓,缺乏相關知識。總體上看,大學生在職業發展方面接受的培養,缺乏系統性、連貫性和針對性,這從根本上催生了大學生就業的被動性和盲目性。

2.2高校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過硬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高校大學生就業面臨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學習能力差、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創新意識不夠、交際溝通能力欠缺、責任感不強、奉獻意識弱化等原因導致。某招聘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曾經表示,他們很重視學生的面試表現,通過面試,可以了解一個學生的價值取向、人生追求、應變能力等,而他們更喜歡招聘有能力有想法的大學生。大學教會了學生專業知識,培養了許多學霸,但往往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較多學霸存在“高分低能”的情況。另外,生活上的衣食無憂和成長過程的順暢,滋長了部分學生的依賴性,久而久之,他們在遇到困難時,常常選擇回避,不敢直接面對,而且在受挫時,習慣于尋找各種客觀理由,很少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在習慣被給予、被關照之后,畢業生們往往認為自己所得都是理所當然,缺乏感恩和回報之心,對用人單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不強。

2.3政府部門服務保障缺位

在大學生就業擇業過程中,政府部門服務保障缺位主要表現為就業創業培訓力度不夠、福利待遇的地域性差異過大、失業和特崗補貼效用不強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發生重大變化,直接導致就業崗位相對減少和結構性失業,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創新型人才稀缺、普通行業員工過剩,而目前針對高新產業和傳統產業員工的專業培訓極度匱乏,從而加劇了失業狀況;另一方面,由于福利待遇的地域性差異過大,大多數畢業生寧可在中東部和沿海地區從事一份普通工作或者待業,也不愿意到西南和廣大農村地區鍛煉提高自己。再者,由于某些行業的特殊性,人事部門在選人用人時,往往會歧視女性,侵犯了女性的平等就業權。此外,政府部門對失業和特崗人員的補貼缺乏,很難從實質上解決問題。同時,政府部門出臺的就業方面的文件和投入的物力還不能完全滿足目前的就業市場需要。

3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對策建議

3.1深化大學生培養體制改革,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高校要深化大學生培養體制改革,科學設置招生專業,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完善大學生實踐教育,強化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完善課程培養體系,將足夠規模的就業相關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能力過硬的人才。此外,高校仍需加強大學生職業發展觀教育與引導,樹立正確的擇業觀[2]。第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目標,增強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提高職業道德[2]。第二,加強職業發展規劃的指導,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熟悉外部工作環境,正確定位,理性抉擇。要適應新常態,就必須把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觀的教育和引導作為首要任務,通過對大學生的求職目標、心態、價值觀進行引導,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層就業[3],最終實現就業工作目標,保持大學生就業局勢基本穩定,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滿意度。

3.2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增強自身職業競爭力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知識和創新能力的較量。同樣,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和差異,也主要取決于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方面,更親睞專業素養高、應變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求職者。但是,應試教育大環境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普遍存在死讀書讀死書的情況,或者只擅長考試,不適應職場環境,或者埋頭苦干,不擅長溝通交流。以上兩種情況,既不利于大學生的職業發展,也不滿足用人單位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每位大學生,都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既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夯實專業基礎,拓寬知識領域,也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不放過一切可以鍛煉展示自己的機會,著重培養自己的禮儀社交、人際交往、溝通合作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加大自身在就業市場的競爭籌碼[4]。

3.3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充足就業崗位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由傳統工業緩慢轉型向高新服務產業,高校畢業生更加親睞有較高薪酬和社會認可度高的高新產業。因此,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才是解決就業難問題的主要途徑。目前,國家提出多項經濟發展戰略,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其中包括堅持“三個轉變”,即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意味著我國逐步從低端制造業轉向以服務業和電子信息為主的新興行業,嚴把產品質量關,凸顯本國產品優勢,擴大產業規模,不斷提升國內的消費水平和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從而改善產業結構,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今后,各級政府部門還需全方位、多渠道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盡力破除地域間存在的就業差距,并為畢業生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統籌引領,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水平,努力實現人人能就業、人人滿意就業的良好局面。

4結語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和發展動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原有的大學生培養體制、政府部門的服務保障體系以及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畢業生的工作需要。因而,必須從學校、大學生、政府等多方面多維度的進行改革創新,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滿意就業,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余琳.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的就業形勢及政策改革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7(4).

[2]劉瑞瑜,李祖來,黃國雄.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職業發展觀引導與教育研究[J].價值工程,2017(3).

[3]曾淑文.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路徑創新[J].繼續教育研究,2017(2).

[4]蘇紅.對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6(1).

作者:陳天明 王荷花 田勇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紀委辦公室 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

上一篇: 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探索 下一篇: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研究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专区一区国产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在线观看激情AV更新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第一页 | 香蕉伊大在线中字色中文 | 亚洲96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