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2 04:26: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理工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問卷星網站創建電子問卷。在西安某高校理工科16個專業中發放調查問卷,學生自愿完成問卷402份,并同部分學生進行了個別交談。此次調查得出了理工科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的基本特點。
(一)對理想信念的認知
調查中,98%的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識基本準確;87%的學生有非常明確的入黨意愿;94%的學生有比較積極的入黨動機。當調查“在樹立或者考慮理想的時候,是否會以社會理想為基礎?”時,61%的學生認為個人理想應以社會理想為基礎,個人理想適應社會理想的大方向;35%的學生認為要視社會因素而定,但個人理想以不損害他人利益為前提;4%的學生認為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沒有聯系。說明大部分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有初步的概念,大多數學生認識到社會理想對于實現個人理想的作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更關注個人理想的實現。在訪談中,不乏有學生提到“讀書就是為了找工作”的論調。
(二)對理想信念教育的態度
93%的學生認為理想信念教育對自身成長有幫助;98%的學生在思政教育理論課堂全勤或偶爾缺席;98%的學生在班會、年級大會、報告會等教育活動全勤或偶爾缺席;68%的學生愿意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調查表明,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對個人成長成才的積極意義,多數學生愿意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同時,相當一部分學生還存在被動接受,不關注、不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
(三)對理想信念教育的期望
在調查學生對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效果是否滿意時,64%的學生認為滿意;36%的學生選擇了不滿意、不確定或其他。學生對教育效果最好的教育形式投票選擇結果依次是課外實踐占49%、年級大會占19%、班會占15%、報告會占12%。學生認為教育效果最好的思政教育類課程依次是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占34%、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占21%、人文素養教育網課占15%、預備黨員培訓學習班占14%、學生干部各類培訓占6%,還有大約9%的學生認為現有思政教育類課程都不好。調查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總體上發揮著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但是,也要清醒的看到高校思政理論課和傳統的思政教育方法也存在著一些有待加強和改進的地方。一方面,當前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創新性不足,當今大學生身上明顯帶有新時代高速發展、信息爆炸、急劇變革的鮮明特征[3],同學們期待更好的教育,更適合自己的教育。另一方面,多數同學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授方式枯燥乏味,過于咬文嚼字,照搬書本上的知識。對于當今個性鮮明的大學生而言,他們渴望老師言傳身教,比較貼切實際的來講解理論性的知識,期待教育上能夠得到相應的改善。
二、加強理工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
(一)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當今時代,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夢想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但是也面臨著挑戰,這挑戰歸根結底就是中國所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奉行的“普世價值”孰優孰劣的問題。要想抓住機遇,戰勝挑戰,那就必須要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用科學的理論正本清源,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3]。在新時代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構建理想信念理論框架,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學生答疑解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幫學生解答相關理論、概念的疑難點[4]。同時,新時代的思政教育還需要結合當今大學生的鮮明特性,探索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容易接受,樂于學習。
(二)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熱點討論
理想信念教育應該整合社會資源,除了課本和課堂之外,還可以在追蹤社會、網絡熱點新聞事件開展教育活動,緊密聯系大學生生活的環境實際,將社會和網絡作為第二課堂,將理想信念教育與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網絡熱點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和看待社會熱點事件。一方面調動教師的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自身求學經歷、奮斗經歷分享給學生,幫助學生們構造理想信念的框架,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各學科、各行業先進模范典型的事跡、人物,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里程碑式的成就作為教育資源,讓學生真關注、真體會、真感動。學生能夠深入學習和理解的理想信念教育,才是成功的、有效的教育,從而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好社會網絡、大眾傳媒等典型人物案例和輿論觀點,引導學生們正確的看待,適時地將他們的個人理想引導到中國夢的實現上來。
(三)創新實踐活動載體
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要達到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需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例如,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內外的實踐教學、專業實習、專題展覽、專題報告等各類實踐活動,要兼顧教學內容和學生理想信念的引領。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選擇上,應貼近理工科學生的實際,更多的開展諸如支教、支農、參觀學習、話劇排練、社會調查、創新創業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學生們對理想信念的認知。利用講解理論性的知識,把馬克思主義貫徹到實踐中,提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興趣,帶動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熱情,帶動大學生認識國情、黨史,引導大學生不斷追求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理想信念教育只有讓學生參與其中,主動學習,主動收獲,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參考文獻:
[1]王清風.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著力點[J].青海社會科學,2005(3):146-149.
[2]劉彬,莊璟.政治社會化視域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7(11):99-103.
[3]趙書.“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芻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7):138-140.
[4]張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17(2):112-113.
作者:邱嶺 李化杰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