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08:36: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研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院校培育人才的根本宗旨就要落實于塑造高水準的職業人才,確保學生本身能夠擁有優良的綜合職業素養。具體在涉及到語文學科的課改時,院校有必要全面關注于職業能力,通過運用綜合性的舉措來提升職業能力。
一.高職語文教學全面關注培養職業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高職院校中,語文學科構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學科,其在高職當前的教學體系中具備基礎性的地位。從現狀來看,高職語文教學正在致力于自身的全面轉變,其中關鍵要素就在于職業能力的塑造。這是由于,高職語文教改如果能夠適當滲透培育職業能力的舉措,則有助于顯著提升學生擁有的日常溝通技能、公文寫作能力、處理以及獲取崗位信息能力以及思維創新能力。高職學生即將面對激烈化的崗位競爭,因此亟待憑借語文課改的途徑與方式來塑造高水準的實踐素養,對于同學們當前表現出來的各項職業能力予以全面增強。具體而言,針對語文教改致力于培育職業能力,此項舉措能夠全面增強同學們自身擁有的各項職業能力。語文學科與高職學生的平日生活之間具備內在性的聯系,因此在全面施行各項課改舉措時,高職院校就要更多側重于溝通技巧的培訓與鍛煉,確保學生在面對日常性的崗位操作時能夠妥善與他人開展溝通,對于自身具備的協作認識以及配合能力予以強化。
二.探求改進舉措
(一)將實踐要素融入語文教學
在傳統模式下,高職語文課單純關注于講授語文大綱涉及到的基本內涵,但卻忽視了核心的實踐融入。因此為了全面加以轉型,針對語文學科的日常教學有必要更多側重于實踐性,同時也要緊密銜接開放性實訓、畢業實習以及其他有關環節。具體在當前的語文教改中,側重點應當落實于融入多層次的語文實踐要素,針對語文寫作以及語文閱讀等環節都應當突顯實踐性。通過運用上述的轉型舉措,語文教學將會體現為更高層次的實用價值,對于同學們應對未來就業也能給予必要的輔助。
(二)全面突顯職業性的語文課改思路
從現狀來看,高職院校有必要設定全新的學科教學宗旨,對于職業性的語文教育性能予以全方位的突顯。這是由于,高職院校并非僅限于傳授各學科的有關知識,此外還需更多關注實訓性以及實踐性。在目前階段中,作為高職院校就是要緊密結合自身具備的辦學基本目標、辦學特性以及語文學科的功能,因地制宜實現多層次的課改轉型。具體而言,高職在自身開設的語文課中應當融入不同職業崗位實踐要素,對于職業性的課改舉措給予更多重視,開設除文學教育之外的實踐環節,如口才與溝通技巧、應用寫作、公文寫作等,這對學生進入不同的職業和崗位起到很好的作用。為了強調職業性的學科教學思路,高職有必要著眼于常規評價模式的轉變,從而將過程性的要素融入學科評價中。通過引進多樣化的語文學科測評模式,高職學生將會擁有強烈的語文探究熱情,對于自身具備的學科學習潛能也能夠顯著進行激發。
(三)構建有針對性的教材
語文日常教學不能夠脫離語文教材作為必要的輔助,因此可見,語文教材在根本上構成了平日教學的載體。然而在傳統模式下,高職院校并沒能全面致力于發掘語文教材蘊含的深層次內容,而是單純將其視作教學工具。在此前提下,高職院校針對現有的學科教材就要全面加以更改,確保其能夠用來輔助實現職業素養的提升。在全面關注語文課程人文基礎教育的同時,建設學科教材也要突顯綜合性的語文職業能力。不同院校具體在編排語文教材時,應針對本校設置專業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當前社會上現有的大部分崗位真實狀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編制一本兼具人文教育性和適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有針對性的語文教材。
參考文獻
[1]劉薇.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高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7,4(16):55-56.
[2]李朝暉.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35(09):184-187.
[3]董學勤.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5(34):93-95.
作者:王藝霖 單位:北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