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

時間:2022-05-14 09:10: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藝術類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藝術類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歷史發展和時代變革離不開工匠精神的傳承和創新。傳統的工匠精神強調的是祖輩親系之間的繼承,追求技藝上的精巧,道技合一的思想追求;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則強調的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當代工匠精神不僅要專注自身工作,堅持自己的專業領域,還要具有新思維,善于創造,擁有刻苦專研的創造精神。工匠精神是勞動者職業生涯發展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需要,也是國家產業長久發展和走向世界的需要。同時也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活力,給高校藝術人才的高質量培養帶來了新氣象[2]。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需要有正確積極的工作態度,優秀的工匠不是一日速成的,它需要人們去堅持,專注地鉆研自身工作,并在其中不斷積累經驗和教訓,從而得到收獲,這也是每個行業發展起來不可或缺的一種職業品質。當今社會,所謂“工匠精神”,即勞動者對專業領域獨具匠心,對質量精益求精,對技藝不斷改進,擁有創新的精神追求[3]。其現實內涵可以從三個層面來闡述:

(一)表現在“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的認識是從實踐中產生、獲得的,也是為實踐所服務的。單純的理論知識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工作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實踐是理論知識得到驗證的重要過程,也是使精神物化的主要載體,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讓精神實質在現實生活中產生效應,或轉化為經驗財富,或轉化為體驗閱歷,發揮其重要作用。

(二)表現在“精益求精”的創造精神。勞動者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對技術、技藝等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理性思索,用強大的專注力,反復改進,不斷推敲,在前人的實踐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推陳出新,以創造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技術制品。

(三)表現在“求實創新”的工匠靈魂。求實主要指實事求是,尊重實際。創新則指永不滿足,與時俱進,追求新高[4]。求實為創新提供了扎實基礎,創新則是求實厚積薄發的外在表現。在實踐過程中,應不滿足于技術現狀,勇于鉆研,善于自我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用高水平、高水準嚴格要求自己。

二、高校藝術人才培養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從學生層面來分析

當前,要破除學生一旦脫離學校環境,學歷證書與企業需求脫節、職業素質落后于產業發展標準的現狀,少年強則國強,學生的發展不僅關系著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也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如何使學生在于社會接軌的過程中不被社會淘汰,職業素養與企業企業需求相吻合?只有促使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高尚的精神品質,外化為優秀的行為習慣,學生才可獲得在此專業長遠發展的持久動力,才能為實現自我價值不斷奮斗。

(二)從高校層面來分析

藝術人才的培養重在學校教育,高校作為教育與培養優秀藝術人才的主陣地,其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能否為社會、國家輸送高素質優秀藝術人才,對培育藝術人才的工匠精神具有先導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教育質量引起來自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及重視,而當前我國高校藝術類人才教育現狀引人擔憂。首先,基礎研究重視度不夠,藝術學術風氣過于浮躁,學生實踐操作機會較少;其次,多為借鑒西方藝術教育理論,缺少本土優秀文化的融入,學生創新能力弱。教育理論、教學實踐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藝術人才。工匠精神的發展及提出使高等教育在藝術人才培養方面有著更加明確的方向,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很好地滿足了現代化高等教育的發展需要,實現了高效人才培養的發展目標,提升了藝術人才的職業素養,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時展的藝術人才。

(三)從國家層面來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蓬勃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我國的制造業發展水平與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很大差距。針對這一現狀,國家產業結構需要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要實現這個偉大目標,缺少不了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從業者。工匠精神不僅涉及到中國制造及其產品質量,更是勞動者實踐過程中敬業精神的集中體現[5].對待自身職業認真專注、精益求精,不僅是勞動者的優良品質,而且也是一個民族對待工作的優良品質,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的精神要求[6]。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作為國家工業制造未來的接班人和創建者,肩負著重大社會責任,藝術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同時也關系到國家未來的進步和長遠發展。

三、工匠精神為高校教育理論指明方向

教育理論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改進完善使其富有生命力。好的教育理論可以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與目標,使學生適應社會以及國家的發展需求。工匠精神作為一種正面積極的精神,對高校藝術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現階段,普遍高校對工匠精神缺乏深入研究,優秀的高校教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可使得教學方法得到創新,教學藝術也可得到一定提升,課堂教學也能得到更顯著的效果。教育理論在教學中的滲透主要通過高校教師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所實現的。這就要求高校積極通過組織教師校外學習,如:組織藝術類專業教師參加其專業工匠師傅從業心得專題座談會,通過與工匠師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探討,對當代“大國工匠”故事進行深入解讀,身臨其境地感受何為“工匠精神”,針對基于工匠精神的教學內容,采取為其專門研制的教學方法,改變一味的灌溉式教學,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通過創設互問環節,引發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好奇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深入了解、體會杰出工匠的日常生活,工作內容及內心世界,逐漸升華學生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工匠精神注重精益求精,求實創新,高校在整合教育資源,強化學生工匠精神的過程中,要注重圍繞工匠精神的內涵,使工匠精神在高等教育理論得以深入滲透,使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內在實質,從而能夠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更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融入工匠精神內涵的高校教育理論可以增強學生的靈活性,擴展思維,從而指導實踐,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的藝術人才。

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藝術人才教學實踐

(一)高校合理配置資源,創造良好工匠精神學習環境

工匠精神在好的高校環境中醞釀和產生,在實踐中升華和固化,通過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目的在于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順利就業需要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和熟練運用,高等教育的發展首先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近年來,藝術市場利益化的出現,部分學生難免會受其影響,追逐物質利益的高回報而喪失自身的藝術追求和匠心品質,熱衷于用低成本、低投入,高收益的勞動方式獲得更多的物質資料。高校應及時把握學生精神動態,側重于對藝術人才工匠精神的熏陶、培養。2019年1月8日,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為青島理工大學師生宣講題為《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改革開放中的海爾發展探索》的精彩報告,在這場報告中,張瑞敏為各位學生詳細講解了海爾的發展歷程及逐漸形成的企業文化,并寄語學生積極發揚創新精神,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腳踏實地、潛心感受工匠精神,擁抱夢想,超越自己[7](如圖1、2)所示。通過邀請本領域優秀人士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加強道德教育,把鮮活的工匠精神、職業素養帶進課堂教學,提升高校藝術人才淡泊名利、恪守精益求精的原則底線、追求“匠心”的精神境界。舉辦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創業創新精英分享會等,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校中就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力量。其次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灌輸式教學削弱學生自主性及藝術創作積極性,使學生思維僵化,難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牢樹工匠意識,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針對理論實踐化方面,高校更加注重藝術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校內根據藝術人才專業不同開設實踐活動。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將精工實習納入學生考核體系中,如:工業設計類的每屆學生都需要分組跟隨學校實訓基地的師傅們對車間機器工具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跟隨師傅學習之后,依次從簡單到難的順序進行操作,小到一個螺母,大到等比例縮小汽車模型,根據學生每人表現及最終產品,由所帶的師傅按照企業相應標準進行記錄,評價,打分。精工實習使學生通過對本專業工具的使用和了解,將實踐與生活體驗中獲得的藝術靈感進行結合,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設計創作,激發學生的工匠熱情,提升藝術人才的能力與素養,以理論升華和實踐鍛煉來培養學生對專業領域的深層次理解,對工匠精神內涵的領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大賽,通過在比賽中錘煉自身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思維,避免眼高手低的情況產生,將工匠精神納入藝術人才培養的成績考核指標中,改進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培養體系。

(二)企業為藝術類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新場地,加強社會契合

2018年6月27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青年創業就業見習基地”揭牌儀式在濟南山東書城舉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與山東新源文化置業有限公司簽約,山工藝為企業輸送高質量藝術類人才,基地為其提供具有技術技能含量的見習崗位,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努力傳播泉城濟南及周邊地區的傳統文化、弘揚工匠精神[8](如圖3)所示。校企合作是使藝術人才深入體會到工匠精神,并將其精神內涵影射到工作實踐中的有效途徑。調動企業參與到高校藝術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有利于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也為企業的長足發展提供新動力,具有工匠精神的藝術類人才是企業獲取行業競爭優勢的保障,是制造高質量產品的重要推力。高校與企業協同育人,讓學生了解如何在工作崗位上滿足崗位需要。企業是高等教育的直接相關者,與高校緊密合作,通過共同協作互相影響,進而提升雙方各自發展潛能,同時使工匠精神的內涵得到具體化和實用化。創新型孵化器是現下流行的一種擁有政府政策支持,塑造高校人才創新品質與助力企業經濟新發展的新平臺。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之一,同時也是時展的需要。2016年4月19日,海爾海創匯“創業+”孵化基地正式在青島高新區揭牌并投入運營,海爾嘗試把一個制造產品的企業轉化成一個孵化創客的平臺。這就為高校培養創新創業藝術類人才提供了“舞臺”(如圖4)所示。創新型孵化器的出現和發展,一方面可以鍛煉藝術類人才的自身各項素質,可以在一個好的平臺去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并使其理想逐漸變為現實;另一方面,對企業而言,依靠孵化器的優惠政策可以降低企業的創新成本,實現藝術類人才與企業內部的良好互補,為企業提供新鮮“血液”。高校與企業雙方進行經驗交流,學校培養的藝術人才與企業需求是否存在差異,制訂藝術人才培養方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組織學生到優秀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在了解行業前沿的同時深刻感受企業文化,體會企業各個部門運轉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激發學習動力,有利于對高校藝術人才“工匠精神”的塑造,讓工匠精神成為學生的自覺追求和實際行動。結語“工匠精神”作為一種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及追求專注、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促進高校加強對藝術類人才的專業培養,對藝術類人才職業生涯發展也產生很大的影響,藝術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實用性極強的學科,與社會產業發展息息相關。高校作為大學生成長基地的同時也是優秀藝術人才的輸出地,社會責任艱巨,只有調整和豐富教育理論,弘揚專注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培養具有匠心的優秀藝術人才是推動國家產業轉型的第一步,為推進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對于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促使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新華網.

[2]林炎紅,張群."工匠精神"下高校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交際.2017,30(11):127-128.

[3]張歐.應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實效性路徑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9(12):76-78+138

[4]安宏杰.工匠精神助力中國智造[J].卷宗.2018,7(21):1.

[5]詹麗峰,紀力敏.校訓凝煉與工匠精神培育——以汕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36(12):97-101.

[6]張娜."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J].科教導刊.2017,9(8):1-2.

[7]“改革先鋒“張瑞敏將海爾創新發展的故事帶進青理工.山東:青島理工大學官網.

[8]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舉行“青年創業就業見習基地”簽約及授牌儀式.山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官網.

[9]陳沛捷.中德設計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思想評述[J].設計,2017,30(5):94-95.

[10]陳沛捷.中德合作模式下高職設計類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策略研究[J].設計,2017,30(7):100-101.

[11]曹晉.基于現代工匠精神視野下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設計,2017,30(17):76-77.

作者:宋玲 王健慧 朱宏軒 單位:青島理工大學

上一篇: 小學數學教學作業評價探討 下一篇: 體育教育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第一情网站久久网 | 午夜视频在线在免费 | 色福利网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午夜亚洲影院在线 |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