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9 09:50: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市政道路施工技術探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污水管頂管施工技術日趨成熟,已經形成了多樣化的施工工藝,應結合其施工的原理,發揮出頂管技術的優勢,縮小施工占據的場地,順利的完成頂管埋設,合理的控制造價,施行非開挖技術,在氣壓平衡、泥水平衡和土壓平衡的條件下,適應現場的環境,按照施工的區域環境與設計的要求,合理選擇設備,提高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保障施工進度有序推動。
1道路排水污水管頂管施工技術
1.1在污水管頂管施工的前期,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施工之前應確認施工的范圍,了解施工現場的土壤性質、施工管道的各項數據參數,地下水位的情況,附近的建筑物布局與環境影響等,經過一系列的勘察和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頂管施工方案,因地制宜結合排水工程的要求,評測管道的受力要求,度量管道的直徑,從而對于材料的性質要求有充分的了解,應結合頂管工藝的形式確認頂管的長度,經過精細化的計算,將施工過程中會應用到的各項設備準備完畢,并做好檢查與維護工作。
1.2在頂管施工過程中,應做好頂管接收井以及工作井的制作
施工的形式應契合施工設計中要求的時間與目標,通過施工工期較短,剛度較大的施工形式,合理的控制攪拌樁垂直度以及間距,利用人工開發的方式,開挖接收井與工作井時,每一段護壁的相對高度距離大概為0.8-1.0m。頂進的過程中泥漿會產生阻力,減少阻力作用時可采取觸變泥漿減阻的技術手段,使得將阻力控制一定的范圍內,施工可連續性的完成,應提前預防機頭出洞后發生下沉,強化地基土的承載能力,在東外可設定1.5m的范圍壓密注漿。
2.1穿墻
市政道路的排水排污建設中,可通過制造短暫性的阻水與擋土效果,利用紙筋粘土填充在穿墻管中,并壓實水泥黏土的形式,保障穿墻孔與土體具備足夠的強度,提高土體的整體穩定性,外側的穿墻距離應保持在一定的范圍要求之內,并完成注漿等一系列的工作,穿墻的前期要做好準備工作,制定有關的問題處理措施,結合穿墻中會遇到的問題,迅速的通過工具的推進完成止水任務。
2.2管節頂進施工
頂管的頂進施工之前,可在洞口處安裝止水圈,洞口處的水土有可能會隨著施工推進,在縫隙處滲透進入到工作井內,安裝止水圈之后就可以避免水土沿著外壁隨意化的滲漏,頂進施工的進程中,減摩泥漿能夠保持完整性,減少流失的可能,頂進時相對的阻力也縮小,準備工作就緒之后,可以將在工作井的內部軌道上放置管節,并在方向調整合適后開始頂進,要注重避免管線的偏離,測量角度做好沉降過程中的觀察測量。每頂進50cm至少觀測偏差1次,隨時糾正偏差減少頂進中的差值,結合設計時的規范要求進行對接,當土壤性質較為松散不適宜灌注時,可利用中繼間裝置進行頂進接力。
2.3糾偏
在市政頂管技術下,利用工具進行糾正偏向,在距離軸線一定的距離后,間斷性的對管端方向進行調整,糾偏時按照施工工藝的流程次序進行控制,最終保持工具管與設計軸線的位置重合并攏,通常角度問題應引起特比的重視,對于角度應有明確的認知,角度的過度偏離會導致管道內的裝置安裝時出現不合理的情況,可嘗試采取糾偏系統的自動化控制更加精良的利用感應器驅動糾正。
2.4注漿減阻
注漿減阻是排污施工中較為重要的一項要求,填補管道周圍產生的空隙,通過觸變泥漿的壓注,將泥漿整體上形成一個保護結構,產生對地層的支撐力,避免在地面上出現沉降的可能性,進一步使得頂管頂進的過程中縮減阻力。
3注意事項
市政道路污水處理的頂管施工技術下,要結合施工的情況做好安全的防護,施工的周圍應設定現場擋板,安放施工的提示語,對于進入施工范圍內的人員進行監控,并避免非施工工作人員的來回走動,井口通常會預留廢土的出口,有些部分難以安置防護欄,應在周圍裝設防護網,進行提醒避免人員的不注意情況下的跌落,強化對現場設備的檢驗驗收,施工中應嚴格的施行驗收制度,定期檢查設備的工作狀態,針對設備等應有專人進行維護,在材料的進出庫上也應有專人登記,定期檢查設備狀態與工作進度,禁止不按規定操作,工作日的結束后應及時查驗,遇到問題及時上報,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4結語
總之,隨著市政建設的不斷拓展延伸,城市的污水排水要求也逐漸增多,管道施工工藝需要結合現階段的污水處理相關要求,在管徑不斷增大的同時對工藝進行創新,頂管施工應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并在施工的過程中通過對壓力的調整,結合現場問題進行整改,在有限的施工期限內降低施工的難度,提高市政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裕清.淺談市政道路排水污水處理工程施工技術[J].科技資訊,2010(18):67.
[2]蒲吉見.市政道路污水管頂管施工技術污水處理技術[J].路基工程,2007(04):84.
[3]符巍,符鋼,于龍河.淺談市政道路及排水污水處理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08):167-168.
作者:毛艷敏 單位: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