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探究

時間:2022-05-07 10:10: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探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探究

一、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政策的指引與相應傾斜,我國農村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但是在農村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與之共生的另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生態環境的破壞可謂是觸目驚心。眾所周知,近些年,我國城市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非常令人堪憂。而如今鄉村遇到了和城市一樣的問題,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產生了令人緊張的環境污染問題。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成因與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成因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方案與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路徑分析的方法與城市的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路徑分析的方法也不一樣。下文將具體分析我國農村環境建設的現狀。我國農村環境建設的現狀總體來說不算太糟,但是依然存在著以下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對鄉村生態環境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

1.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我國當代農村環境污染中最嚴重的一種污染形式。我國農村的土壤污染已經到了嚴重影響農作物生產,進而嚴重污染相應產生的農產品。進而影響到農村居民乃至消費農產品的城市居民的飲食安全的地步。我國鄉村土壤污染的根源基本可歸因于不科學的種植模式。受傳統種植模式的制約和影響,我國大多數農村過度追求農業質量,因此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這些能大范圍導致農產品增產的化學品。這些傳統做法所造成的土壤板結、農藥殘留、水體污染異常嚴重。同時,廣泛使用的農作物地膜沒有得到有效科學的處理,這也嚴重危害了土壤的質量。

2.水體污染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水資源甚至比城市地區的水資源更加豐富。但現實的問題是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生產和生活垃圾引起的水體污染嚴重危害農民的身體健康。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一些具有污染性質的工礦企業正在不經意之間由城市轉移到鄉鎮,再加上許多農村并沒有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統,因此,未被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到河溝與水渠當中;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生活用水消耗量與排放量也在逐年提高,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污水伴隨著土壤中化肥與農藥的殘留物滲入到地下,進而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3.空氣污染不僅城市有空氣污染問題,我國農村地區也有空氣污染問題。我國農村空氣污染問題的原因與我國城市產生污染問題的原因是一樣的,都是由于沒有建立科學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是我國農村空氣污染問題的成因與城市空氣污染問題的成因完全不同。農村空氣污染問題的根源在于大量人畜糞便的堆積、生活垃圾的隨意傾倒、農作物秸稈的隨意焚燒以及沒有使用清潔能源等原因。這些原因都造成了農村中的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二、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難題的成因

1.傳統發展模式根深蒂固

我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但長期以來,在傳統發展觀的指導下,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不能正確定位與認識生態環境的價值,從而導致了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一直以對立和沖突為主。由此引發了生態環境惡化問題。這種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重問題。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小農意識以及傳統發展模式根深蒂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很多農民也忽視甚至是漠視了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甚至明明知道會付出環境代價,甚至刻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自身的經濟利益。因此,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切實轉變為固有的一種傳統思想觀念也是勢在必行的。

2.基層環保執法部門懈怠執政

我國最基層的環保部門是縣一級的環保機構,鄉鎮一級尚無相關職能部門。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執行環境保護與監督的職能便由鄉鎮政府代為行使。無論是出于地方保護主義的考慮還是基層政務紛繁復雜的因素,很多基層行使環保執法職能的相關工作人員懈怠懶政。

3.一些農民環保法律意識淡薄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很多農民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比較低,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知之甚少,甚至是完全漠視,這一點也是造成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屢屢出現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缺少對環保法律法規的認識和學習,不能在思想上將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為底線的同時,身體力行,除了自己將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理念始終印刻在腦海,同時還敢于同針對環境的不良不法行為做堅決的斗爭。因此,一旦這些農民發現了危害環境的行為時,既不會制止,也不會勸阻。一些鄉村干部遇到危害環境的行為時,也由于法律意識的淡薄,采取消極的、怠慢的、默然的態度,進而環境問題被忽視,從而讓環境污染問題得不到解決。

三、構建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路徑分析

在關于新農村建設的一系列講話中提到,我國農村經濟要發展,與此同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要協調發展。人類文明與生態保護是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生態文明建設也是“五位一體”布局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生態文明建設搞好了,也是提供良好公共服務的一個表現。如何做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建設好生態文明呢?這就需要探究如何構建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的路徑?具體措施如下:

1.堅決摒棄傳統觀念的束縛

傳統的發展觀念是單方面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而不顧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發展模式。首先要從意識層面進行更正,要樹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并行不悖的發展的理念。首先政府應該在這方面起到一個主導作用。上級政府應該給鄉村政府官員開展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講座。通過這一系列講座,讓鄉村政府官員樹立環境保護的強烈的意識。一旦這些鄉村政府官員真正樹立了強烈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后,就算為了政績,不斷發展經濟,也不會忘記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著手生態文明建設,盡最大努力構建美麗鄉村。這也就意味著這些鄉村官員摒棄了傳統觀念的束縛。而且也可以不那么追求鄉村經濟發展,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正是由于上級政府對鄉政府有太多的經濟發展的政績要求,才會導致一些鄉鎮為了滿足政績考核,盲目發展經濟,不加選擇的招商引資,鼓勵了許多可能會產生污染源的制造型企業在鄉村生根發芽。這些制造型企業為了盲目追求利潤,在生產產品時完全不顧會產生污染物的情況,進而產生了許多對鄉村環境造成污染的事件發生。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采取的辦法是上級政府關閉或勒令撤走一些可能產生污染源的企業,同時在對鄉政府進行政績考核時不再只注重對鄉政府所作的經濟成就即鄉村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一味地苛刻追求,也應該考慮該鄉村的生態環境狀況。

2.多種措施并舉來加大環境執法力度

環境監管是環境保護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在充分發揮各級政府職能的同時加大監管的力度。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法律手段來加大監管力度。對于破壞環境的行為,一律要嚴懲不貸。但是僅僅依靠環境監管這一種手段是不夠的,需要多種措施并舉。具體而言,就是依靠法律監管、道德約束等多種手段并舉來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多種措施也包括各種各樣的合適的獎懲措施。對于危害生態環境的行為,要嚴懲不貸。但是對于為保護環境積極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行為,要給予一定的獎勵。無論是鄉村基層政府做了保護環境的事情還是普通民眾做了保護環境的好事,都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相應獎勵。獎勵的程度要一樣,不能因人而異。同樣,不管是鄉村政府還是普通民眾,還是制造型企業,只要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就要受到懲罰,并且受到懲罰的力度和輕重程度也應該是一樣的,不能有差異。

3.扎實開展環境保護法制宣傳

要想讓農民有非常好的環境保護意識,那就離不開必要的環境保護法制宣傳。如何扎實開展環境保護法制宣傳呢?那就需要通過政府來發動各種各樣的環境保護法制宣傳。需要把環境保護法制宣傳落到實處。具體而言,上級政府應該派人到下級政府部門去開展環境保護法制宣傳。比如說縣政府派人到鄉政府去開展環保法制宣傳或者縣政府組織全縣各鄉的鄉政府的官員統一到縣里來集中學習,學習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縣政府在舉辦各種各樣的針對鄉政府干部的環境保護法制知識學習班的同時,也可以在環保法制學習班結束時,舉行相應的結業考試。結業考試合格者才能被授予結業證書。這樣通過考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鄉村政府官員更好地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并且深入了解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而且設置結業考試以及授予結業證書可以更好地激勵前來學習的鄉鎮政府官員更好地掌握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及法律法規。由于環保局最低也只是到縣一級,所以很多鄉鎮的環境保護執法工作由鄉政府來執行。一旦這些鄉村政府官員通過考試取得了環境保護法制教育學習班的結業證書。那么他們在環境保護實際執法過程中,就更加有法可依,并且制定的方針政策也更加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會對解決鄉村的環境污染問題起到很大的推動與促進作用。此外,要想真正實現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有序發展,光靠上級政府派公務員到下級政府去開展環境保護法制宣傳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普通民眾(即村民)開展一定的環境保護法制宣傳工作。為了更好地達到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可以采取縣政府和鄉政府聯合開展宣傳教育的模式,這樣可以更好地促使鄉村居民形成環境保護意識以及深入了解環境保護的相關的法律法規。縣政府派公務員前往本縣的各大鄉村,去宣講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讓村民樹立環保意識只是其中一方面。在另一方面還需要鄉政府來本鄉或者村政府在本村進行各種各樣的環境保護法律宣傳。只有兩方面雙管齊下,才能促使鄉村環境保護及環境污染治理等一系列工作更好、更有成效地進行。另外,省級政府或者市級政府可以嘗試建立環境保護干部學院,聘請高校教授或者是環境保護相關領域的專家,如環保立法領域的專家,環保技術層面的專家來環境保護干部學院授課或擔任客座教授。邀請省、市、縣環保局相關領導或基層公務員以及各鄉政府干部、村政府干部前來參加環境保護干部學院的學習。或者借助高校的力量,建立隸屬于高校的環境保護干部學院。目前國內雖然有環境保護干部學院,但是針對鄉村干部培訓的環境保護干部學院寥寥無幾。所以建立針對鄉村干部的環境保護干部學院,對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建立環境保護干部學院,這樣既可以實現環境保護干部學院的創收,也可以實現對鄉政府官員、村政府官員環境保護意識養成及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深入了解。進而實現鄉政府官員在環境保護實際執法過程中更高效。進而促使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四、結語

扎實開展環境保護的法制宣傳是我國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最佳路徑。因為只有開展好了環境保護的法制宣傳,無論是鄉政府還是普通村民,才會因此樹立強烈的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良好的環境保護法律知識。而其他的促使我國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的路徑,如堅決摒棄傳統觀念的束縛、多種措施并舉來加大環境執法力度都是要以扎實開展環境保護的法制宣傳為基礎的。只有扎實開展環境保護的法制宣傳,才能更好地通過多種措施并舉來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摒棄傳統觀念的束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劉依依.我國鄉村旅游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7(03).

[3]高為民.生態文明試域下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探析[J].農業經濟,2014(12).

[4]羅賢宇,俞白樺,曾麗萍.社會主義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

[5]陳群元,宋玉祥.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探析[J].生態經濟,2007(03).

[6]徐玉明.積極推進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農學通報,2009(02).

[7]梁靜.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探究[J].農業經濟,2018(03).

作者:何帆 單位:廣州華夏職業學院新農村研究院

上一篇: 農業推廣與信息化網絡研究 下一篇: 裝配式建筑外墻防水探究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一 | 中文字幕国产日韩欧美 |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 亚欧日韩欧美一区 | 亚洲中文三级情片在线观看 | 日本乱亲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