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9 10:02: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啦啦操表象訓練探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前言
表象訓練又稱想象訓練,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大腦中進行想象和幻想動作的方式來實現訓練的效果。啦啦操對于學生的動作以及團隊配合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考驗,是集人體的健和美于一體的運動方式。結合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借助表象訓練的方式能夠實現百分之八十左右的運動技巧學習,剩下的借助老師教學的方式進行彌補。因此,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表象訓練的方式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習的效果與質量,通過大腦想象和構建技能表象,同時在實際鍛煉中加以記憶和練習,來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2.啦啦操教學訓練中表象訓練存在的問題
2.1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表象訓練效果不佳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啦啦操的表象訓練中。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了解表象訓練的目的和意義,致力于提升學生對表象訓練的熱情與積極性,才能夠達到理想的表象訓練教學效果,充分發揮表象訓練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在啦啦操訓練活動中,部分教師會向學生介紹關于表象訓練的作用、訓練方法以及鞏固方式等內容,從而來深化學生對這方面內容的理解與認知,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在啦啦操的學習過程中融入表象訓練,使其學會表象訓練的具體措施和應用技巧,從而促進啦啦操的學習和掌握。但是,部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一味的追求課堂效率,為了能夠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多講一些知識和技能,從而將課堂重點放在啦啦操動作技巧的教學、演示以及隊形訓練等方面,花費較多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動作的練習,卻缺乏對表象訓練的重視、引導和落實。因為課堂時間大部分投入在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上,從而導致學生能夠進行大腦想象、回憶等表象訓練的時間比較欠缺。即便學生能夠對啦啦操學習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和認知,但是因為沒有吸收、重建的表象訓練,容易造成學生無法有效的把課堂上獲取的視聽信息轉變為身體信息,容易出現認知偏差、記憶錯誤等問題。
2.2教學過程本末倒置,課堂實踐和表象訓練比例失衡
俗語有云:“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這句話在運動項目中尤為適用,啦啦操教學也不例外。若想有效的提升啦啦操教學水平,最重要的便是學生能夠對啦啦操的動作和技巧進行細致的鉆研,通過多次的練習和糾正來提高動作標準度以及團隊的配合度。借助表象訓練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更好的對課堂教學的動作要領以及相關內容進行理解記憶、強化鞏固以及構建重組。雖然表象訓練作用顯著但仍然無法代替實踐訓練的作用和效果,因此,需要將表象訓練合理的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才能夠實現相互彌補、取長補短的訓練效果。在啦啦操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過分的看重表象訓練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強化啦啦操的表象訓練,在教學和講授完啦啦操的動作技巧并進行示范以后,選擇讓學生自行對剛剛教學的動作和技能進行回想、消化、重組等表象訓練,給予學生太多的表象訓練時間而忽略了實踐演練的重要性。教師過分的強調學生對所教學啦啦操的內容進行自主記憶、鞏固、構建和回想,卻忽視了更加重要的實踐動作練習以及隊形訓練,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顯然對于提升學生的啦啦操水平不利。只有正確實施表象訓練和動作實訓組合訓練,才能夠有效的保障教學的效果與質量。而過分依賴表象訓練導致教學比例嚴重失衡的狀況,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激情,也會造成表象訓練的真實效果難以得到發揮。
3.啦啦操教學訓練中運用表象訓練的措施
3.1完善教學內容,充實課堂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正確的認識對于實踐活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展開課堂學習和知識的吸收。相反,錯誤的認識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的作用和影響。基于此,在啦啦操課堂教學中,要能夠對教學內容加以規范和整理,形成科學、有序、合理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的提升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所以,在表象訓練實施過程中要能夠提升啦啦操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完善性以及實用性。結合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一些學校在開展啦啦操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傾向于選擇通過技巧和動作講解進而示范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講解內容的科學合理性以及演示效果的規范性都對啦啦操表象訓練有著積極的促進效果,也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視覺表象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啦啦操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能夠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水平以及記憶水平和吸收能力,進而對啦啦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和設計,保障教學的重難點突出,教學層次分明,簡單易學,能夠有效的將知識點的講解與實際演練進行科學的結合,借助優化完善的教學內容設計來促進學生對啦啦操動作技巧、隊形變化形成更加深入、清晰的表象認識,能夠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從而便于理解、記憶和學習。通過教學內容的完善和優化,能夠為學生的表象訓練創設良好的條件,為啦啦操學習提供較好的幫助。
3.2促進表象訓練和實際練習的平衡化,形成優勢互補
結合啦啦操的特點來看,其與單純的舞蹈有一定的區別,是融入了力量性、時代性等特點的運動方式,因此,啦啦操是集力量、美感以及韌勁于一體的綜合型運動項目。對學生的節奏感、身體協調能力以及動作完成度等都有著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單純的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或模仿學習的方式難以較好的吸收和掌握啦啦操運動的精髓,除此之外,因為學生在基礎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領悟水平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距,通常會有部分學生可能難以跟上音樂的節拍,出現身體不協調或遺忘動作等問題。所以,在啦啦操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有效將內容講解、表象訓練以及實踐練習進行合理的結合,科學的規劃和安排,促進表象訓練與實踐練習的均衡性,從而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啦啦操教學的水平和效果,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和優化,提高講解方式的趣味性、技的體育教學,擁有豐富的經驗,整理了完備的體育鍛煉方法體系。并且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師是專業的體育院校畢業,儲備了完整的體育理論和實踐的知識體系。同時對于國家最新的體育方針政策、體育發展動態和體育賽事等信息,高校的體育部門、體育社團及相關的宣傳部門能夠及時獲得,并且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學術講座等各種途徑及時進行宣傳和報道。
3.3閑暇時間充足為高校體育場館開放提供了時間保證
高等院校的體育場館由于學生的假期而具備充足的閑暇時間,因此高校的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擁有充足的時間保證。高校每年都有3個月的假期,在這3個月里面,學校的教學活動停止,大部分學生離開學校,導致體育館設施處于閑置的狀態。除了這3個月比較長的時間,在正常教學期間,也有很多課余時間,例如雙休日、五一、十一等小長假,這些閑暇時間為社會活動提供充足的時間保證。
3.4各級政府的相關政策為高校體育場館開放提供了依據
目前,在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學校體育館在保證學校正常教學任務能夠完成的情況下對外開放,已經被很多國家所運用。國外已經推出了相關法規,如“所有設施包括學校設施在內,應充分利用,向各類使用者開放”和“凡屬于國家和地方的運動場地設施都應向公眾開放”等【5】。在我國,對于高校對外開放的一些政策法規也相繼出臺,對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所以,從這些法律法規中可以看出,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對社會體育消費者開放,既是社會體育消費者的要求,也是國家、法律賦予的責任。
3.5高校師生的支持為體育館的開放提供了思想保障
高校最主要的活動群體是廣大師生,高校體育資源向社會開放不僅由高校的體育資源狀況、社會對體育資源的需求和各級政府相關的政策法規決定,而且取決于學校廣大師生群體對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的認識態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自身的建設與市場經濟息息相關的觀念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對于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態度也更加積極。因此,高校的一些領導、教師和學生對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表示支持。
4.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的優勢
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才會有師生加入并參與其中,才能為高校體育場館給學生提供有償服務創造機會。由此說來,體育場館的開放,間接地成為了體育場館有償服務的前提。體育場館有償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優勢。
4.1市場優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健康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從過去人們不注意身體健康,到現在人們紛紛開始參加體育活動,以保證擁有良好的身體健康。高校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公共事業單位,不管是在人數上,還是在資源上都有很大的優勢。學校師生是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的主力軍。高校體育場館相對于社會體育館有很大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基礎設施的完善上。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大量的社會體育消費者積極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導致社會公共體育館供不應求。因此,他們把目光轉向高校體育場館,這給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提供了可能。
4.2資源優勢
高校體育場館相對于社會公共體育館具有優勢,高校體育場館的面積大、體育場館內設施齊全、健身條件優越,高校體育場館大多為綜合性的體育館,能夠滿足體育消費者各方面的體育需求。過去,高校體育場館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對學生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任務完成以后,高校體育場館通常會閑置,沒有得到再利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以及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為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通過對外開放,不僅可以很好地利用高校的體育人才和先進的體育設施,還能解決高校的建設經費問題,同時也能有效地推動體育消費者健身活動的開展。
5.結語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加體育鍛煉,我國社會公共體育資源短缺與全民健身需求矛盾突顯。同時,我國高校眾多,擁有豐富的體育資源,但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這阻礙了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把高校豐富的體育場館資源,利用閑暇時間向社會開放,對于廣大的體育消費者來說,不僅能夠滿足其對體育消費的需求,也可實現高校體育場館對體育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充分利用,同時提高了國有資產的投資效益,是我國建立現代教育觀念、改革體育體制的重要手段。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有效實施,將實現共享經濟時代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田云平,徐冰.遼寧省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共享的困境與優化策略[J].才智,2018,(28):102+104.
[2]鐘天朗.小康社會居民體育健身消費需求特點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03):39-42.
[3]馬柯杭.河南省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對外開放現狀分析—以駐馬店市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21:51-52.
[4]韋喜文.鄭州高校體育場館市場化經營對策研究[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09,(08):26-29.
[5]張群華.“兩型社會”對湖南體育產業的影響及對策[J].體育研究,2018,40(06):61-64.
[6]高斌,秦紀強,等.高校體育場館托管模式的理論探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25(02):80-82.
[7]楊震,李艷翎.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困境與優化策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01):91-96+101.
作者:于慶霞 單位:蘇州市田家炳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