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09:57: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質量管理視角下食品安全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東莞食品企業經營現狀
從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庫查詢得到,東莞市食品生產企業約1027家,小作坊企業202家,食品經營單位有122258家。經對東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供的2015年企業名單篩選后,食品生產企業約1100家,主要包括食品制造(如餅干、糖果制造、速凍食品、方便食品、糧油、飲用水、膨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等)、化妝品企業、食品相關企業(如美耐皿、包裝容器制造等),這些企業除了徐記、雀巢、華嘉等為數較少企業上規模外,絕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不少企業為美耐皿類型,這類小企業經營不穩定,所用到的計量器具較少。
2食品企業檢測現狀
目前在東莞市范圍為食品企業提供儀器檢測服務的,除了法定計量機構外,較為活躍的民營計量機構約有10家,大部分是規模較小,“三房兩廳”式的小公司,設備、人員和實驗室環境均比較差。這些民營機構為了生存,為了獲得市場訂單,可謂手段百出。為了獲得檢測訂單,民營機構往往將低價作為市場的“敲門磚”,檢測費用約為權威法定機構的5折,甚至更低。這種純粹以低價,甚至低于正常檢測成本而獲取市場的行為,往往犧牲了檢測質量。比如,一般食品生產企業的主要檢測儀器有:凈化工作臺、pH計、恒溫干燥箱、恒溫培養箱、分析天平和電子秤,權威法定機構檢測費約2500元,需1人1天完成檢測工作,但民營企業價格僅需約1000元。民營計量機構需要盈利,必將通過控制成本與提高效率來實現,成本的控制主要通過購置低價的設備和招聘低學歷的技術人員。低價設備準確度無法滿足要求并不在民營機構的考慮范圍,而廉價的技術人員更無法得到規范培訓,基于成本與人員流動性考慮,民營機構技術人員普遍“自學成才”,部分人員甚至根本不知道所檢的儀器該采用哪些規程規范。提高效率也不是通過購置先進的、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計量標準器具,而是通過減少檢測時間和檢測數據來實現,甚至未檢測就直接出具虛假報告。不難看出,民營機構的設備、人員及檢測過程均難以保證檢測工作的質量。更有甚者,部分民營機構通過紅包回扣等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獲取市場后,超能力范圍檢測,倒賣證書報告。為控制成本,食品生產企業通常只是對不同的計量檢測服務機構進行簡單的價格比較,但不少企業人員并不具備綜合評估計量檢測服務質量的能力,簡單的價格比較往往犧牲了質量。而作為行政部門,應該有責任提醒企業,把好質量關。
3檢測風險
3.1監管質量風險
民營計量機構的技術人員多為低學歷的人員,甚至沒有經過系統的計量知識培訓,對檢定規程/校準規范一知半解,缺乏計量法律法規知識和計量專業知識,開展的項目基本沒有建立計量標準。早期因實驗室認可不需建立計量標準,民營機構通過購置簡單的儀器獲得了CNAS認可,但其所開展的儀器校準工作難以保證質量。對企業而言,取得難以保證質量的證書,其儀器數據無法保證準確,對生產是潛在的風險。對監管部門而言,被監管對象的設備難以保證符合相關文件的要求,為監管帶來風險。2014年海南救災物資霉變事件中,保質期為180天的食品不到30天就發生了霉變,并存在凈重不足的問題,最后救災處處長停職檢查,省民政廳長向受災民眾道歉。當然這些事件可能不是一個簡單的質量問題,但從食品生產角度,檢測設備的不準確也容易引致食品發霉。在食品生產企業使用的常規儀器中,凈化工作臺和恒溫培養箱不符合要求都能造成檢測結果的不準,影響食品保質引致霉變。分析天平常用于食品添加劑的稱量,其數據不準確將會造成添加劑超標,電子秤不準確則容易引起凈重不足。如何對食品企業的監管做到滴水不漏,采用怎樣有效的方法去消除隱患,是監管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
3.2企業風險
目前民營計量機構出具的儀器檢測證書均為校準證書,校準證書僅給出了被檢儀器與標準值之間的數據關系,并沒有對儀器的符合性進行評價,即是否合格的判斷。因工作及專業所限,大部分企業的技術人員不具備對證書數據進行分析的能力,不清楚拿到手上的證書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要求,若僅為取得證書,而忽視證書內在的數據質量,則必將增加企業對其產品的檢驗質量風險和安全風險。況且,民營計量機構并未按照《計量法》和《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辦法》有關規定建立相應的計量標準,難以保證企業檢測設備的有效溯源,企業檢測數據得不到保證,無法保障產品質量,容易導致食品安全事故。如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食品安全丑聞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至今談起還觸目驚心,光罵商家黑心與無良作用不大。如何對食品企業的監管做到滴水不漏,怎樣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完善檢測,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4質量管理建議
為配合行政監管部門做好食品企業的監管工作,保證食品生產企業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4.1專項檢查
在全市范圍內由食品監管部門開展食品生產企業計量器具質量專項檢查,通過隨機方式抽查一定比例的企業,由當地權威法定計量機構派出專家就企業檢驗儀器性能及證書質量進行檢查,確保食品生產企業檢驗設備的性能滿足要求。
4.2設備抽檢
按比例對食品生產企業的檢測設備進行抽查檢測,并將檢測數據與檢測設備的證書數據比較,偏差較大的則要求企業整改。
4.3規范行為
為保證食品生產企業檢測設備計量工作質量,為食品生產企業提供檢測服務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應建立相應項目的計量標準。
4.4嚴格要求
為保證對食品生產企業的有效監督,以及降低企業檢測質量風險,在對食品企業審查時,嚴格審查計量儀器的證書,建議對有國家規程的檢驗設備應提供檢定證書。
4.5增強質量意識
為保證食品企業生產質量,鼓勵企業建立計量保證體系,保證企業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并建議食品企業技術人員參加計量知識培訓,提高人員技術水平和質量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志勛.系統論視角下的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研究[J].法學論壇,2015,(01).
[2]任峰.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政府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3]林亞榮.政府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機制建設淺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4,(06).
[4]王愛蓮,孫金玲.淺析食品安全的風險分析與應對措施[J].綠色科技,2012,(11).
[5]曾玉林.我國食品流通安全監管新系統的構建研究[J].中國市場,2011,(32).
作者:陳康娣 單位: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東莞計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