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5 04:08: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基礎會計課堂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引言
“有效教學”問題的研究源于20世紀初的教學科學運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指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通過教師對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得學生學有所獲。教學有無效益,并不是單純地指教師有沒有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教的是否認真,或學校是否配有先進的會計模擬實訓室等,而是指學生是否真正從中學到了知識,以便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學以致用。作為一名從事會計教學工作多年的教師,如何使每一堂課精彩而有效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和不懈追求的目標。
2.1從教師層面來看,教師對課程的教學研究不足
長期以來,很多會計教師都錯誤地認為《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知識簡單,授課容易,不需要做深入地研究,有的老師甚至認為閉著眼睛都能上好這門課,其實則不然。該門課程看似簡單,但是如果教師在授課時采用滿堂灌這種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僅僅側重于對書本知識點的講解,而輕視應用能力的培養;只注重認知領域,而忽略情感目標,結果往往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教師自覺已經講解得很透徹,然而學生實際上仍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2.2從學生層面來看,生源質量下降,教學難度加大
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形勢不容樂觀。高考人數逐年減少,以至于很多學校無法完成既定的招生目標。在此背景下,各種合作辦學、中高職銜接、對口單招、注冊入學等招生形式應運而生。這些多元化的招生形式大大緩解了高職院校的生源危機,但是招進來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較差,且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切都為教師的專業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挑戰。
3提高《基礎會計》課堂有效教學的主要措施
3.1使用生動、貼近生活的語言,采用生活化案例教學,寓教于樂
會計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與生活的聯系很密切。而《基礎會計》的專業術語很多,對于初學者來說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而在教學中,應根據會計的內在特點,用自擬的形象化語言,對各知識點進行描述,會使學生感到形象生動而易于理解。比如說,在講授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三者之間的區別時,可以采用這樣一個生活案例:首先向學生提問,你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什么?同學們紛紛回答說是父母的工資收入,那么我就趁機引導大家說,對于你們家庭來說,這就是主營業務收入。接著再提問大家:除了父母的工資收入之外,你們家里還有什么外快收入嗎?有的同學說家里有空閑的房產出租,每月有固定的租金收入,有的同學則說父母會在業余時間出去兼職。不等我解釋,同學們立馬就明白了,這些房租收入或兼職收入就是家庭的其他業務收入。我第三次向大家提問:如果你們花2元錢買彩票卻中了500萬大獎呢?這筆錢是不是偶然性很強?舉完例子之后,再將學生引回到企業中來。對于企業來說,銷售產品是企業的主要業務,因而取得的收入是主營業務收入,而銷售多余的、不需用的原材料或者出租固定資產等是企業的副營業務,取得的收入是其他業務收入。而企業從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產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就是營業外收入,像上述買彩票中獎的500萬就屬于營業外收入。經過這樣從案例到理論的過程,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突破理論學習的難點。
3.2根據教學內容,創建不同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教師將教材中所講述的情境,利用獨特的教學手段將其展現出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將課堂拉近生活,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讓學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索與合作的一種教學方法。未達賬項的調節是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向學生講解,學生當時或許能夠聽懂,但是真正做起題目來還是感覺無從下手。運用情境教學法來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將學生分成兩組,其中第一組同學扮演企業出納人員,第二組同學扮演銀行工作人員,然后讓他們將各自手中的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銀行對賬單來進行核對。首先假設甲企業在乙銀行開戶,由第一組的A同學扮演甲企業的出納人員,第二組的B同學扮演乙銀行的工作人員。1月29日乙銀行收到自來水公司轉來的甲企業水費繳費通知單,扮演乙銀行工作人員的B同學遂根據單據登記甲企業銀行存款減少,而直到1月31日甲企業尚未收到單據,因而扮演甲企業工作人員的A同學沒有做銀行存款減少的分錄。這樣一來,同學們很快就會發現,1月31日,甲企業的銀行存款日記賬和乙銀行的銀行對賬單是不平的,而造成賬目不平的原因是因為銀行已付,而企業未付,那么未達賬項中的這種情況就深深地植入同學們的腦海中了。以此類推,其他幾種未達賬項的情況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為比較直觀地展示了未達賬項形成的過程,學生既樂于接受,也更易于了解掌握。
3.3善于歸納,勤于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提高學習效率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好習慣,比單純地傳授給學生知識與能力更重要。以錯賬更正法的教學內容為例,首先將錯賬類型、適用的更正方法等理論知識進行詳細闡述,講解時教師將平時搜集的真實的憑證、賬簿記錄發放給學生(具體操作時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按組發放),引導學生找出錯誤的地方,并對照書本理論再決定采用合適的錯賬更正方法來進行更正,給學生以感性直觀的認識。學完之后,大家普遍的感覺是,單獨學習某一種錯賬更正方法理解起來還比較容易,然而將三種方法放在一起學,就感覺很容易混淆了,因而及時的歸納總結就顯得至關重要。圖1即為對錯賬更正法的小結。通過圖1對知識點的總結,使得大家對錯賬更正法的三種類型之間的區別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3.4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設基礎會計課程資源庫,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課程資源庫建設就是“互聯網+高職教育”的落地項目,引導高職教育走向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新境界,它既是基本教學資源和優質教學資源的集成,又是先進的在線教學與學習系統。教師除了采用獨特、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之外,還必須學會制作基礎會計課程資源,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基礎會計課程資源包括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兩部分,其中基本資源是指體現課程教學思想,反映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是課程資源建設必須完成的建設內容,具體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課件、教學視頻、作業與測試、考試題庫等;拓展資源是指反映基礎會計課程特點,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支持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多樣性、交互性輔助教學資源,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供教師教學使用的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校企聯合項目等;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的專業知識鏈接、經典閱讀書目、專業知識檢索系統、專業技能演示或實驗實訓虛擬仿真系統等。開展基礎會計課程資源建設,將大量分散、零碎的信息進行整理、篩選和加工重組,建立起一個資源共享、科學合理、利用率高的資源庫,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逐步完善學生的綜合能力。
3.5充分利用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加強師生互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講授方式加上多媒體課件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脈搏,全面掌握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各種功能。具體操作時,教師通過電腦登錄泛雅網絡教學平臺,進入教學空間后,首先申請開課,填好基礎會計課程信息后,將學生信息導入平臺,同時將教案、進度表、教學課件、單元習題、微視頻等教學資料一并上傳至平臺,并要求學生在手機上安裝學習通軟件。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軟件來簽到、搶答、討論問題、布置在線作業或進行單元測試,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如此一來,不僅顛覆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而且也讓學生的手機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6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網絡信息時代,傳統的以期末筆試為主的考核方式逐漸顯示出其弊端,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建立起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多元化考評體系,它主要包括課堂表現、平時作業、集中實訓和期末測試四個部分,具體評價標準如下:(1)課堂表現,權重20%。其中學生出勤率,占10%,課堂回答問題及參與討論情況占10%。(2)平時作業,權重20%。主要指平時布置的書面作業或在泛雅網絡學習平臺上布置的在線作業。(3)集中實訓,權重20%。主要指課程結束后在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室分組進行的綜合實訓,其中實訓成果評價占15%,出具的實訓報告占5%。(4)期末測試,權重40%。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在已有題庫中選擇手動創建試卷或自動隨機組卷,以考核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核算方法為主。
參考文獻
[1]謝瑩.角色扮演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0).
[2]楊伶俐,鄭輝英.高職會計有效教學途徑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3,(22).
[3]施群輝.讓“快樂教學”走進《基礎會計》課堂[J].考試周刊,2011,(14).
[4]錢亞勤,杜偉平.提高《基礎會計》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
[5]朱幼鳳.論“有效教學”理念在三本院校《基礎會計》課程中的應用[J].才智,2014,(12).
[6]景誠.高職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析[J].價值工程,2012,(1).
[7]王云菊.淺談對比教學法在《企業財務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2010,(9).
作者:聶穎 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