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業成本管理探究

時間:2022-04-22 10:23: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石化企業成本管理探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石化企業成本管理探究

一、作業成本管理與ERP系統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成本預算,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傳統的成本管理由內部生產過程主導,而作業成本管理以“成本動因”為基本理論基礎,以“作業”作為成本計算對象,從而歸集和分配生產經營費用。在作業成本管理下,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成本生成的過程。遵循一定的標準,分析成本發生的過程,將其分解為多個可控的“作業”,最終通過對這些作業的控制來實現對成本的控制。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ERP)是在制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MRP-II)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它利用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全面整合企業的所有資源信息。一般情況下,企業ERP信息系統成本管理包括成本中心會計,產品成本核算,訂單和項目核算,利潤中心核算和盈利能力分析等。以產品成本核算為例,該核算具有成本核算及分攤、對物流和技術數據進行收集、對產品和服務結果進行分析等功能,進而監控產品結構與成本要素,對產品進行預測。成本以憑證的形式進入到ERP信息系統的總賬模塊中去,ERP信息系統成本管理采用標準成本制度,可以自動獲得企業每項產品的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也可以立即得出兩者之間的材料成本差異。與此同時,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ERP系統,針對企業某項作業中某個產品的材料成本差異,尋求其發生的原因,以便不斷優化公司的整個成本控制過程。ERP信息系統可以基于企業的庫存信息,主生產計劃和人力資源計劃等對企業下一期經營所需的原材料,人工費等其他生產費用進行合理科學的預測。此外,ERP信息系統的使用為企業成本預算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平臺。通過錄入企業的年度預算,ERP信息系統能夠實現把企業預算的實際運用狀況和企業事先制定好的預算計劃進行實時的對比,并針對兩者的偏差進行分析,如必要的話,經討論之后采取適當的調整,使得管理者能夠控制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

二、石化企業成本控制與管理現狀分析

隨著當代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經濟體制的完善,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在石化行業中,原油與成品油的價格大幅下降,產能過剩,供求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在這種困難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企業應該探索的共同問題。作為傳統的制造企業,要想提高經濟效益,就得緊跟時代的步伐,打破自身的局限性。要解決這個問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是關鍵。以一個石化企業為例,該企業的主要業務包括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與技術研發、化工石化醫藥行業設計、危險化學品的儲運及水上和陸路運輸、城市燃氣供應等。通過對其成本核算和管理現狀的調查,其成本控制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領域較為狹窄

該企業的成本核算仍然使用較為傳統的核算方式,以計算和控制生產發生的的材料、人工、各項費用為主,缺乏對于環境成本、研發成本等費用的系統核算和控制。從時間上來看,對于成本的控制目前主要多在于如差異分析等事后控制,較少著眼于投入生產前的控制和生產過程中的控制,成本核算以歸集統計生產中發生的成本數據為主。

(二)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

由于石化企業生產的特殊性,工藝的復雜性,很多作為領導層的管理人員與進行核算的財務人員并不能精確理解車間生產的工藝流程和各項操作技術,在制定成本核算方式與記錄成本發生的時間、數量和分配方式時難免有所偏差。而大部分基層職工認為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是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在日常生產中,不關注成本的耗用和控制,致使具有成本管理意識的管理人員不能直接接觸和控制成本發生一端的耗用,而直接耗用成本的職工成本控制意識淡薄,不具備成本管理思想的現狀。

(三)在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方法上仍然沿用傳統的方式

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擁有國家政策的支持,由于具有壟斷優勢,不需要不斷改進更精確的成本管理方法就能長期獲利,這類現狀限制了企業管理人員改進成本管理的積極性。然而部分傳統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未來的市場環境,在市場變革和行業轉型的當下,故步自封顯然會導致企業在市場的不斷發展中陷入被動的局面。雖然該企業現行的成本管理體系近年來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和發展,如ERP系統已在企業成功推行多年,內部控制較為完善,但上述問題仍然存在。針對以上問題,建立在時間和空間跨度上更為完整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體系,運用著眼于成本形成源頭的核算和控制方法,是尋求改進的可行思路。同時依托于企業已有的ERP系統,將成本管理的體系嵌入其中,就可以實現互相融合與促進的效果。

三、調查企業結合

ERP系統和ABC成本控制方法進行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分析企業資源計劃(ERP)和基于活動的成本核算(ABC)是制造業中通常實施的兩種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法。許多國內外大型制造企業已經采用這兩種方法進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推行,這兩種方法所具備的特性逐漸凸顯出來,其所具備的先進性與亟待改善的方面也呈現出來。ERP系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單一,不能滿足現代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精確成本的需要,而ABC成本控制方法很好的彌補了ERP系統在這個方面的不足。同時ERP系統與ABC成本控制方法在基于供應鏈管理之上的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管理思想和追求為客戶需求而制造的共同理念方面找到了契合點。采用ABC成本控制方法與ERP系統相結合,優勢互補,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并且達到現代化企業對于成本控制與成本管理的高要求。可以看出,將ERP系統與ABC成本管理方法相結合對于實現全面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至關重要。對于調查的該石化企業來說,采用ERP系統與ABC成本控制方法相結合的成本控制與管理制度可行性具體分析如下:從產品品種來看,作為大型石化工業產業,其產品的多樣性程度高,其生產線產品多達數十種,各具特色,所需要的原材料多樣。產品結構非常復雜,對于成本的精確核算和有效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外部環境來看,該企業面臨的競爭激烈。石化企業目前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石油資源日益短缺,原油價格波動大,環保安全要求不斷提高等原因都導致了石化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迫切需要降低生產周期成本,有效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從具備的資源條件來看,公司規模較大,現代化程度高,信息技術發達。具備實施作業成本控制的各項條件,公司各項生產流程完備,電子信息化程度高。ERP系統已在該企業成功應用,并已順利運行多年。大型化、智能化、一體化的發展方向為實施ERP系統與ABC成本控制方法相結合提供可能。

四、建立基于ERP系統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型

(一)在ERP系統中新增專門進行作業成本管理的模塊

可以包括“作業成本計劃模塊”、“作業成本核算模塊”、“作業成本控制模塊”。“作業成本核算模塊”是成本核算的數據集成核心,可以取代原有的成本核算的基本功能,同時還能按作業輸入和輸出成本數據;“作業成本計劃模塊”主要用于處理和歸集按作業層次分解的生產計劃,并基于控制模塊的分析結果對作業計劃進行及時的控制和調整;“而作業成本控制模塊”則基于核算模塊的數據進行及時有效的分析,使得作業成本法的運用不僅僅局限于對成本的精確計算,從而使整個系統成為一個可以不斷進行反饋和調整的閉環。ERP系統中使用的數據和作業成本控制方法是從生產活動中的實際記錄中獲得的。數據的真實可靠性為后續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傳統成本核算的成本計算對象是一個特定的產品,將整個作業鏈的各個環節分散到了采購模塊、生產模塊、銷售模塊等獨立的各個模塊,但是ERP系統作為全面管理的信息系統,僅僅著眼于產品,不能實現對成本的全面控制與管理。而作業成本的計算對象則不僅僅局限于某種產品,其更注重對相關因素的共同分析,在建立成本體系時,關注與產品生產以及發出的相關問題,彌補了ERP系統對于全面性的具體要求。

(二)在作業成本核算模塊中建立作業中心子模塊

以調查企業為例,可劃分為白油、化工、瀝青等五個生產類作業中心,供水作業、供電作業、供氣作業等動力供能類作業中心,以及辦公費、折舊費、租賃費等其他各項作業中心。將依據作業成本法劃立的各成本中心分別建立對應子模塊。作業成本法以作業中心為一個單位,計算其所生產的單位成本,而ABC的作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等價于ERP系統的工作中心,因此,可以從物料供應模塊、人力資源模塊、固定資產管理模塊等相關模塊歸集資源耗用信息,依據資源動因分配導入各作業中心子模塊。

(三)制定作業成本計劃

根據企業已制定的生產計劃,制定資源的消耗定額和作業的消耗定額,導入作業成本計劃模塊,按作業層次分解,形成作業成本計劃。不同于一般生產計劃,作業成本計劃還包括根據產量制定的產品作業消耗量標準和成本動因標準,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供標準和控制的依據。

(四)識別成本動因,設立成本動因歸集表

導入作業成本核算模塊作為分配成本的規則。設立后核算模塊中的作業成本可以直接依據設置的成本動因分配規則,根據錄入的實際發生數,自動完成作業成本的分配核算,并可以反復使用。以調查企業為例,將本期生產發生的實際數據導入作業成本核算模塊,歸集作業成本。

(五)導出報表與分析控制

依據作業成本核算模塊歸集分配的結果,導出產品成本報表。將實際生產數據、成本報表、成本計劃等作業成本相關信息導入作業成本控制模塊,根據系統中設定的分析規則進行一系列成本分析,例如成本差異分析,可以清晰體現影響成本變動的作業環節及其影響的程度,識別生產流程中發生的不必要的非增值作業從而加以節制,以及追蹤必要非增值作業如化驗、檢修等的成本變化加以控制。將這些成本分析信息提供給財務部門,可以大大減少成本數據計算和處理的時間,投入更多工作分析作業成本變化的原因,從而進行相應的成本控制決策,并為成本預測,制定未來的成本計劃等提供依據。現有的ERP系統成本管理模塊僅限于成本的事后核算,并未完全實現建立成本預測,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分析的完整成本管理系統。在ERP系統中采用ABC成本控制方法,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控制子系統,實現正確預測成本、有效控制成本、準確計算成本,實現事前控制,過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有效協調和整合,從而為現代化企業決策提供精確的成本管理相關數據。

五、ERP系統中作業成本管理的優勢

該成本管理流程以作業成本法為主要核心,以ERP系統作為輔助。這種成本核算方法的實施是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創新,而不是成本分配方法的簡單改變。作業成本法以成本動因作為標準,根據產品和作業之間的關系歸集和分配成本對象。作業成本法克服了傳統成本法無法控制的成本的缺點。這種成本方法更適合企業目前需要的成本計算方法,實現成本可控。

(一)提高了產品成本信息的準確性

作業成本法與ERP系統相結合的成本核算方式以作業之間的因果關系為分配成本與間接費用的依據。如制造費用等間接成本費用根據各種成本動因分配給各種產品,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最終呈現的產品成本信息的準確性。作業成本核算為成本管理過程提供更客觀,準確和可靠的信息,并為管理層提供及時可靠的成本信息,成本核算信息系統提供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傳統的成本法下,產品被用作成本核算的對象,制造成本根據經濟系數分配給每個產品。人為因素較大,對于最終產品的成本信息的準確度會有較大的影響,同時更會對于管理層決策產生誤導。

(二)總結出產品成本變化的實際原因

作業成本管理方法包括了成本核算范圍內的所有客戶,市場和作業中心,采用多標準成本分攤方法。建立了基于作業因素的成本核算體系,極大地擴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圍。此成本核算方法重點關注資源流向成本對象的方式,最終合理地計算產品成本,管理層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公司在特定產品,客戶,市場和相應作業中心的盈利能力差異。這種成本法更有利于實際分析特定產品作業成本上升和下降的實際原因。

(三)為其他決策提出信息支持

結合ERP系統,基于作業的成本計算方法可以更容易地揭示成本和資源消耗的驅動因素。通過收集和監控數據,可以清楚地追溯到特定成本發生的特定作業。這樣的特性,能夠幫助管理層預測最終產品完成的資源消耗與產品完工后的價值大小。對于成本動因的數據分析還可以為設備和技術研發部門提供有效的信息,為引入更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在某一生產工藝上作出改進等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從而提高產品質量,減少運營浪費,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產品盈利能力,不斷提高公司的運營能力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秉興.ERP系統在石油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2013(26).

[2]寧亞平.ERP整合作業成本管理法的研究與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

[3]徐學軍,花雪蘭.基于作業成本法的ERP中的成本經營研究[J].商業研究,2003(21).

[4]周祥賦.企業成本管理中ERP系統的應用探討[J].價格月刊,2018(06).

[5]李宜輝.ERP系統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以DS公司為例[J].商業會計,2018(01).

作者:李景嫻 宋淑鴻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上一篇: 國貿專業人才培育研究 下一篇: 人工智能在計算機網絡的運用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永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亚洲四色在线影院 | 无吗有吗伊人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