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10:04: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歲月的變遷中文字幾度變化,留下了以文言文為代表的文化瑰寶。文言文是我國漢語言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前,文言文與口語幾乎沒有差別,相當于是以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但到了現在,隨著歷史變遷,口語不斷變化,文言文和口語的差異日漸增大,文言文成為了讀書人專用的語言,所以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文言文晦澀難懂,相較于詩歌來說可能還有點拗口。在中職院校中,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載體,學好文言文,對于提升自身文學素養有著莫大助益。不過,由于學生自身因素的干擾,以及教學方式、教師等的影響,中職文言文教學質量普遍較低,急需加以改進。
一、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
中職院校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學生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相對薄弱,而文言文在語文中屬于比較難的部分,因此,大部分學生都會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在課堂上會產生排斥心理,在學習時提不起興趣,學習積極性較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來文言文學習難度就比較高,若學生缺乏學習探索的欲望,遇到疑難知識點不愿意去理解,不要說了解文章思想情感,就是理解文章大意都很難。
2.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效率較低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其中所用文字與現代的文字在內涵上有著較大的區別,簡短晦澀,因此,中職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很難理解正確理解文章的意思,學習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若教師一味采用填鴨式教學法,單純講授基本知識,講解詞性變化、句式轉換等知識,缺乏與學生有效的情感交流,將使學生無法有效理解文章內涵,無法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和審美觀念,使得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分量逐漸降低,不利于文化的傳承。
3.教師文學素養偏低
不僅僅是學生,對于教師而言,文言文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要想較好文言文,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文學素養,能夠站在制高點上,采用合理的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從而提升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率。不過,中職院校部分語文教師,文學素養偏低,教學能力有限,在課堂上只能機械化地翻譯文言文的內容,再加上自身理解過于淺顯,無法對文言文進行深層次解讀,使得其中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無法被挖掘出來,失去了文言文本身的美感和魅力,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教學難度。
二、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究
1.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文言文晦澀難懂,但是隨著教學手段的進步,以及可用教學資源的增加,文言文教學難度降低。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合理應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領悟文章主旨。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在文言文中,往往存在較多的生僻字及多音字,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用音頻軟件播放文言文朗誦的音頻,讓學生在學習讀音的同時,學會如何斷句,為文言文解釋打下基礎。此外,在文言文解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在多媒體上插入相應的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句意。這種繪聲繪色的教學方式,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注于課堂,同時,讓教師從板書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探討句意之后隱藏的情感,站在現代化角度上進行解讀,如在學習《靜女》一文時,對比古人贈送“彤管”“荑草”和今人贈送玫瑰的行徑,體味歷史變遷但愛情永遠堅貞美好的模樣,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文言文學習難度。
2.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方法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語文文言文的教學要求,即“激發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增強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合理應用多媒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其文化素養,還需教師多多努力,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方法。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無外乎文章朗讀、句意解釋、思想主旨提煉這幾個步驟,如何教出新意,教出內涵,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比如說,在學習到范仲淹所著的《岳陽樓記》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劃分句子節奏,反復朗讀感受文章內涵及情感,并在“唱吧”“抖音”等軟件中錄制音頻或視頻,在線提交,經由老師點評。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縮短時空的距離,讓傳統文化換發出新的活力。此外,還可以給學生實踐演練的機會,課堂上角色扮演,按照文言文進行對話,如《燭之武退秦師》等,這樣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入地領悟文章內涵及情感,揣摩文中故事情節演變及人物性格特征,顯著提升課堂效率。
3.引進優秀教師,注重行為示范
中職院校要想提升教學質量,首先就應該引入優秀教師,確保各項教學策略可得到貫徹落實。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備較強的誦讀能力,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能夠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教師的朗讀聲中得到熏陶,從而提升自身語感。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根據自身對于文章的理解,在當前知識背景下對文章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領悟出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例如,在學習到《廉頗藺相如列傳》時,引導學生提煉文中廉頗、藺相如、趙奢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學習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的大無畏精神,學習他不以一己之私耽誤國家大事的無私品格。
三、結語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學生德育品質的載體,提升文言文教學質量,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及道德素養有著積極作用。不過,在新時期,多媒體的應用,以及信息化教學策略在教育中的普及,使得文言文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改變。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文化,教師在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積極應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愛上文言文,學好文言文,在古人的文化海洋中徜徉,學習作者的思想情操及價值審美,豐富自身內涵,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霞.“和而不同”教學策略的運用與發展———以《魚我所欲也》一文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8,(05):64.
[2]甘麗卿.讓中職文言文教學“動”起來———探究中職文言文教學現狀及改良策略[J].職業,2018,(04):107.
[3]段雪婷.基于“先學后教”理念的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以《前赤壁賦》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18,(02):63.
[4]王麗麗.成語在文言文文本內容教學中的運用———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7,(11):47.
[5]李明山,李麗.以未知促求知,文言文教學也可以引人入勝———以《鴻門宴》為例[J].語文知識,2017,(23):94.
作者:趙艷梅 單位:鞍山市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