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研究

時間:2022-03-20 10:24: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研究

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村城鎮化的加速,使得農民收入大大提升,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環境問題越發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農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果連首要的環境污染問題都得不到及時解決,那么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將會付之東流。因此,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要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調整、不斷改善,使得其關系一直保持著健康的循環狀態,良好狀態的運行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進步,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1研究區域概述

1.1生態文明的概念

在學術界對于生態文明的定義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生態文明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另一種觀點認為,生態文明是社會形態的有機組成部分。學術界的一些學者將生態文明定義為一種被遺棄了工業文明負面影響的新型社會形態。余謀昌教授認為,“用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是世界歷史的根本變革。從自然規律到人與自然的文明,這是人類第三次新的文化革命”[1]。學術界的另一部分指出,生態文明貫穿人類社會發展的悠久歷史,存在于人類所經歷的各種文明形態中。它不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它們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對應,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體系。張云飛教授認為,生態文明“由于每個社會形態和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物質文明結構”,它“這是貫穿所有社會形式和各種文明形式的基本要求”[2]。

1.2沙河市概況

沙河市隸屬于河北省,位于其南部,沙河市面積999km2,下轄290個行政村。沙河市在城市規劃期間定位為“新型工業化衛星城市”,高起點、高標準一直是沙河市發展的目標,近年來,沙河市加強城市和鄉村的建設和管理力度,進一步的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城市功能更加全面,城鄉協調發展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沙河市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國著名的無煙煤、鐵礦石產地。沙河市主導工業產業,環境保護抓牢不放,實現科技強市、創新強市,打造工業化新型生態城市。

2沙河市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研究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從以下兩點入手:1)在分析農村環境問題的原因時,不能孤立的看待農村現存的問題,應該深入探析農村環境問題的存在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及國家政策的關系,從國家,農村,農民,企業和城市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國家政策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2)在研究如何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時,政府固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從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另一個主體———農民的角度分析,同樣大有可為[3]。

2.1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

近年來農業科技的飛速發展,各式各樣的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層出不窮,但是農民缺少對這些產品的了解,科技水平也有限,農民的濫用化肥和農藥,造成了土壤的壓實,使得土壤周圍的水分完全富營養化,最終導致農作物的污染和敗謝,殘留在表面的化學品伴隨食物的攝入,留在動物和人類的體內,長期積累,對身體造成了極大地危害。施用于土壤的肥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被農作物所吸收利用,同時有少量的化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固定在其表面和內部,大約有1/2的化肥被水吸收和沖走,水又分解一部分并將其釋放到大氣中。在雨季的時候,經過灌溉的水帶著殘留的化肥和農藥再次流入江河和湖泊,造成了水質的二次污染,帶來了大面積的水系富營養化,破壞了水系的生態平衡。

2.2鄉鎮企業污染嚴重

由于歷史和產業結構的影響,沙河市中小型工業企業比較多,涉及各個領域,大多為醫藥化工、鋼鐵煤礦加工以及造紙、建材、紡織等高污染企業,同時大多分布在城鄉結合部和各村,給環境治理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另一方面隨著沙河市乃至全國環保力度的加大,一些企業迫使搬離城市進入農村,但是農村的企業入駐量已至飽和,農村環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同時,農村個體生產作坊也在逐步發展壯大,雖然鄉鎮企業的發展和新興改變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并提供了一部分就業崗位,使得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得以利用,加快了農村的建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但是任何發展都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工業企業的入駐和農村企業的發展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農村健康可持續發展,無時無刻不腐蝕著人們的生活。個別地方鄉政府把經濟指標作為自己的政績,對于污染較大的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斷給這些企業開綠燈,放縱成習。作為中小型企業,為追求利益,將設備的和技術的更新拋之腦后,甚至不顧安全紅線,違規生產,同時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在生產過程中未及時做好環境保護措施,將工業廢氣和廢料直接排入大氣和江河,就這樣成為了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

2.3能源利用不足

農村地區,煤炭、農作物秸稈燃燒作為主要的能源來源,天然氣、液化氣等新型能源較少。尤其在秋收季節,農村普遍存在農作物秸稈燃燒,但是秸稈并沒有完全燃燒和利用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大量的煙霧排入大氣造成了環境污染。大部分農村,沼氣系統不夠完善,甚至沒有利用沼氣,人畜糞便和農作物秸稈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部分鄉鎮為了追求單方面的經濟利益,一些稀有的自然資源被過度采伐,自然資源大大減少,威脅到農村地區的生態平衡。

3沙河市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建議

3.1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

緊緊抓住生態保護不動搖。高標準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實現道路綠化,灌溉排水系統生態化,基本農田轉換,重要節點景觀資金投入多樣化。加強水利建設,利用好現有的水利資源,并加大對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確保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積極開展植樹造林計劃,將濕地保護和環境修復提上議程,打造生態宜居的自然環境。

3.2城鄉協調統籌發展

增強小城鎮帶動能力。全面落實沙河市城鄉統籌規劃,加快以縣城建設為核心,基于新農村社區的小城鎮新城鎮體系,重點打造城鎮化發展模式,進一步實施強鎮的政策,逐步培育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特色鮮明的經濟強鎮,區域鄉鎮和文化旅游城鎮。

3.3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對鄉鎮企業在農村的發展應該給予合理的規劃,在生產過程中對于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問題也應該加強監督管理,加強環境立法,完善執法與監督機制,農村環境保護法應該得到完善,并且積極落實到位,嚴格執行。一切都要事先確定好,而不是后發制人,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計劃。政府應明確公共產品主要提供者在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作用,將環保指標納入政府考核機制中去,用綠色的GDP代替片面的經濟指標。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建立教育保障體系,加強對村民的素質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有學上,上好學,使得環保意識深入每一個家庭。

3.4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

農民自身的意識,對于環境保護至關重要,同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所在。因此,農民應該從自身做起,轉變觀念,提高保護意識,積極主動地走循環經濟的道路。第一,要明確“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新觀念,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狀況,不能單純以經濟發展為目的,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第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轉變觀念,轉變生產方式,關注環境保護,積極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用科技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培育綠色食品、綠色作物。第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教育水平。提高生態意識,增強環保意識。以自己為中心帶動整個家庭,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好環保工作,從而帶動整個村鎮健康可持續發展。

3.5加強企業自身建設

作為企業,必須要有擔當,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挑起保護環境的重擔,在企業不斷發展,不斷壯大的同時,要遵守國家以及地方的法律法規,合理合法的排放廢氣和廢料,避免造成第二次污染,要做到誠信經營。定期要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加強員工的環保意識,并不斷更新廠里設備,引進更加先進的技術,從源頭上杜絕污染,對于不按照規定進行處理的員工要及時糾正,總結經驗,讓企業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執行者。

4結語

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并將其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過程中。樹立保護先行的觀念,充分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提前規劃,提前預測,既要落實當前的領導,又要有繪制到底的藍圖,任何一屆政府都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同時保證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方案的科學性,持續性和嚴肅性,防止自然資源以及有限能源的浪費以及避免環境二次污染。緊緊抓住以農民為主體的結構,積極鼓勵參與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企業的投入,更需要政府管理和引導,同時,還需要整個社會的后續維護,我們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和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穩定,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薛曉源,李惠斌.生態文明研究前沿報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8-79.

[2]廖福霖.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65-66.

[3]熊春林.論我國農村傳統文化生態的建設[J].湖南社會科學,2012(2):96.

作者:馬立陵 單位:蘭州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上一篇: 綠色民用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研究 下一篇: 市政給排水施工問題與對策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个色中文字幕电影 | 日韩精在线播放 | 亚洲女性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天在线精品老司机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 |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