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3 09:58: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企業納稅風險管理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企業依法納稅,提高納稅遵從度是企業健康發生的生命線。由于中小企業納稅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更多的小微企業面對稅務風險一片茫然,只有在稅務機關上門檢查時才考慮納稅風險問題,已是毫無招架之勢。企業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同時應順應稅收政策的變化,健全和完善納稅風險管理。
1企業納稅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1.1企業納稅風險
企業納稅風險不同于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和企業法律風險,但又與兩者密不可分。撇開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和企業法律風險而單獨談納稅風險是片面的,是不完整的。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風險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法律風險是指基于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由于企業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法律主體的作為及不作為,而對企業產生負面法律責任或后果的可能性。綜上所述,企業納稅風險是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遵從稅法或因納稅風險因素影響納稅準確性而可能導致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的損失。
1.2企業納稅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近期某知名演員因“陰陽合同”問題燃爆了娛樂圈和財經界。在10月3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對該演員補繳8.84億元的稅款及罰金的處罰結論。這筆有史以來最大的稅務處罰案給我們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稅務風險課。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在西方國家偷逃稅款與殺人放火沒有什么區別。但在國內不論明星還是平民百姓一直以來對稅法的漠視,大量出現了因納稅風險意識淡薄而懷著僥幸的心理逃避納稅的情況。由于企業沒有獨立的稅務部門,納稅辦理主要設在財務部,在企業缺乏具有納稅風險管理能力的財務人員時。為滿足企業老板少繳稅的要求,企業人員鋌而走險不申報或進行虛假納稅申報等進行偷逃稅款。根據我國稅收征管法,對納稅人偷稅,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隨著金稅三期的上線,國家稅收征管的加強,以后類似處罰經常會上演,企業老板還有可能會被法院判決鋃鐺入獄而一敗涂地。在國家稅制不斷完善的今天,企業進行納稅風險管理迫在眉睫。
2企業主要的納稅風險分析
2.1企業涉稅辦理過程中的風險
第一,企業發票開具及取得涉稅事項風險。發票開具管理是企業辦理涉稅業務的開始,在發票開具中應嚴格按照發票填寫規則開具發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虛開發票行為:(一)為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二)讓他人為自己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三)介紹他人開具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發票。”第二,企業在納稅過程中對稅收優惠事項備案的忽視,導致無法享受優惠政策的風險。近幾年來,稅務機關逐步將大量審批事項改為備案事項。大量的企業因為忽視稅務備案程序而遭遇稅務風險。第三,企業在辦理納稅申報時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的風險。根據征管法企業在辦理納稅申報時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可以采取稅收征管法第四十條規定的強制執行措施。第四,企業為了少繳稅而籌劃引起稅務部門的注意而產生檢查補稅風險。由于稅收構成了納稅人的成本,企業為實現利潤最大化,通過各種途徑開展納稅籌劃,因籌劃能力的不足導致納稅風險的增加。一是企業在籌劃期間因稅收政策發生變化,可能使得依據原有稅收政策設計的籌劃方案由合法變成不合法,由合理變成不合理,從而產生籌劃風險;二是對稅收政策不了解或對稅收政策的地域性、時效性認識不足而導致稅收籌劃失敗。
2.2企業納稅風險因素
2.2.1增值稅納稅風險因素
(1)企業銷售收入申報是否及時完整,視同銷售行為是否按照規定計提銷項稅,各項價外費用(稅法規定免稅的除外)是否按照稅法規定申報納稅;(2)企業固定資產處置收入及廢舊物資銷售收入是否準確計稅;(3)企業發生銷售退回、銷售折讓、開具紅字發票和相關處理是否符合稅法規定;(4)企業是否按照稅法規定的預征率辦理申報繳納和代扣代繳義務的履行;(5)企業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及其相關費用用于非應稅項目、簡易計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銷售以及非正常損失是否作進項轉出處理;(6)企業是否按照稅法規定辦理進項抵扣以及差額納稅事宜。
2.2.2企業所得稅納稅風險因素
(1)企業是否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確認收入及成本費用;(2)收入是否及時足額確認;(3)折舊、攤銷是否符合稅法規定及按照規定計提但未實際支出的成本費用是否作納稅調整;(4)準備金計提及沖回是否進行納稅調整;(5)工資薪金、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利息支出、企業年金、補充醫療等支出項目是否超過稅法規定的扣除標準,是否按照規定做納稅調整;(6)不征稅收入對應的支出是否作納稅調整;(7)資本性支出費用化以及資本弱化是否作納稅調整;(8)是否存在與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未按照獨立交易原則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未作納稅調整。
2.2.3其他稅費納稅風險因素
(1)是否足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以報銷發票形式向職工支付的各種收入、非貨幣形式發放的個人收入、贈送其他單位個人的禮品、禮金是否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2)土地價值、應予以資本化的利息以及與房屋不可分割的附屬設施是否計入房產原值繳納房產稅,未竣工驗收已實際使用的房產是否繳納房產稅,無租使用其他單位的房產是否按照稅法規定繳納房地產;(3)土地實際面積與土地證存在差異時是否按照實際使用面積繳納土地使用稅,未銷售的商品房占用的土地是否繳納土地使用稅;(4)是否混淆應稅合同性質從低適用印花稅稅率,是否未按照合同金額計稅或者將應稅合同劃為非應稅合同漏繳印花稅;(5)是否存在附加稅等其他稅費未及時足額繳納。
3企業納稅風險管理的策略探討
3.1建立企業納稅風險管理機制
3.1.1建立對于稅法遵從以及納稅風險因素的目標管理
企業建立企業對于稅法遵從及納稅風險因素的目標管理旨在使企業落實納稅風險管理責任,加強納稅風險因素的識別及評估,提高稅法的遵從度,為企業盡可能地規避危險因素的發生。根據企業的經營業務類型分析企業稅務風險點及風險因素,將風險點、風險因素由管理當局確定不同的層級管理,分為納稅高風險因素、一般納稅風險因素、納稅低風險因素。根據不同的級別確定不同的制度約束。
3.1.2完善有關納稅風險的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納稅風險審查監督制度。一是事前在公司決策層建立納稅風險監督制度,避免決策層作出的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決定的執行而產生納稅風險;二是在公司各項制度制定過程中進行納稅風險的事中審查;三是根據稅法的調整及變化對公司已有的各項制度進行事后審查。其次,在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嵌入納稅風險管理制度,并與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及流程管理相融合,各項業務流程中應加入納稅風險的監督節點,納稅風險嵌入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企業固定資產的確認及折舊攤銷標準確定;存貨損失的申報處理;企業員工的費用報銷等建立制度規范。最后,在企業合同事項中建立有關涉稅風險的審查制度。在合同簽訂時把涉稅風險和稅務成本考慮到合同制定工作中,保證從納稅義務產生根源即合同簽訂環節做到減少納稅風險,防范風險。
3.1.3建立納稅風險定期自查機制
企業在市場經營活動中,對可能會隨著企業管理目標的變化以及組織架構、人員、流程變化導致合規性審查機制不再有效地進行定期自查。建立持續性的動態的評估與監督是納稅風險管理制度有效執行的保證。
3.2強化外部審計對企業納稅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
避免常規的處理因熟視無睹的違反或習以為常的漠視而產生納稅風險控制無效的狀態,企業應考慮聘請稅務師事務所等稅務中介機構開展納稅風險審計,通過查缺補漏把企業納稅風險揭示出來,堵塞漏洞,提升企業納稅風險管理水平。
3.3讓納稅風險管理意識融入企業的文化中
納稅風險識別、建立納稅風險目標管理、應對納稅風險完善納稅風險管理機制、遵從國家的稅法辦理涉稅事宜等均需加強企業人員的納稅風險意識,提高企業所有員工及管理層稅法知識的學習熱情,讓每個員工從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要求出發,自覺參與到企業納稅風險管理中去。財務人員更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與稅務部門溝通,及時掌握最新的稅收政策,建立良好的稅企關系而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李曉慧,何玉潤.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理論、實務與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71-74.
[2]黃娟.納稅風險視角下企業涉稅籌劃優化路徑之我見[J].納稅,2017(23):24.
[3]劉英.試論企業納稅風險控制[J].時代金融,2016(14):117,119.
作者:湯劍 單位:景德鎮逸品天合陶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