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公司應急管理研究

時間:2022-03-05 03:15: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財務公司應急管理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務公司應急管理研究

1財務公司構建應急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要求。金融機構大量業務數據實行電子化存儲,若發生系統崩潰、斷電斷網、黑客攻擊、業務數據丟失毀損等風險事件將累及局部區域金融系統的穩定;金融產品創新日新月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增加了聲譽風險的管理難度。為解決數據安全和聲譽安全問題,財務公司應加強應急管理手段、及時掌握突發事件信息、科學設置應急預案。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要求。財務公司接受中國銀監會嚴格監管,業務開展的前提是必須滿足監管要求。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將業務連續性管理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與本機構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其基本要求是信息系統的災難恢復,并延伸到更為廣泛的管理領域。根據銀監會的監管要求,財務公司將如何構建行之有效的應對危機事件的管理體系提上日程。資金管理平臺功能發揮的要求。財務公司本質上是集團內部資金管理平臺,要保障其功能正常發揮,必須解決好風險聯動問題。由于財務公司與集團成員單位之間資金往來高度關聯,所以集團內部流動性風險呈現聯動、傳導、風險放大的特征。應急風險管理體系作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必須緊密圍繞上述戰略要求和風險聯動問題來開展,解決好基于集團利益最大化的資金安全問題。

2財務公司構建應急管理體系的實踐

2.1搭建應急信息數據庫

通過構建應急識別體系,全面、精準地測算出風險的外沿和內涵,以業務數據和管理信息為核心,通過建立、管理信息庫的形式,動態維護應急信息數據庫,達到體系自身的持續改進。應急識別體系既可以用來指導財務公司逐步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做好事故發生之前的各項預防、準備工作,做到有效避免各種事故的發生;又可以為事故應急響應過程中的應急救援決策和指導工作做好事故后的應急恢復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上支持。應急識別體系的構建包括客戶服務信息庫、業務信息庫、產品信息庫、信息化底層數據庫、風險識別信息庫,共五大子信息數據庫。構建通過以下程序實現:(1)進行風險點篩選;(2)采用風險矩陣工具,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綜合考慮風險影響和風險概率兩方面因素,同時,研究引發風險的原因,找出關鍵風險誘因,將關鍵風險誘因與各種風險相關性進行測試,建立起風險誘因與風險點的對應關系,同時,采用專家法,聘請外部專業人員與公司員工組成風險識別與評估團,共同判定和整理風險點和風險誘因的識別成果,形成應急識別體系的各項子數據信息庫;(3)根據各項子數據信息庫信息,執行相關業務流程或管理程序,結合COSO理論檢驗并豐富應急識別體系中的各項子數據信息庫。

2.2建立預警管理機制

借助應急識別體系提供的各項數據,為抵御風險的不確定性,在風險初露端倪時能更迅速作出判斷和反應,財務公司應以風險導向為原則,建立包括標準化體系、內控體系、預警體系的應急預防體系,應對各類風險。有指向性的制定各項舉措,從制度層面化解或控制風險的發生,確保突發事件信息在公司內部傳遞的暢通性和對稱性,從而提高應急響應的效率。為強化風險管理,特別是對突發事件管理的系統性、全面性,管理標準體系中應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模塊;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暢通渠道;分別在各管理標準中制定針對流動性風險、信息系統和網絡、重大突發事件、客戶投訴等應急管理的具體措施。財務公司內控體系包括《重大風險解決方案》《內部控制管理手冊》《授權管理手冊》以及《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手冊》等內控體系文件。內控建設對業務進行了分解和細化;進行了對風險的識別與分析;確定了重大風險清單,形成了風險排序表和風險坐標圖。特別在《重大風險解決方案》中對信息系統管理風險、流動性風險、政策法規風險、體制性風險提出了解決方案。在《內部控制管理手冊》中明確了各項業務或管理活動的流程圖,對應的風險控制矩陣,明晰了具體風險點和相應的控制措施。財務公司結合金融機構特點,著重研究和建立風險預警體系。實現應急管理的信息化預警。風險預警體系以監管指標監測機制為前提,與實際經營緊密結合,包括戰略風險、業務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5大風險類別。其中,反映流動性風險指標的活期備負率、拆入資金比例、存貸款比例,反映資本充足性指標的資本充足率,反映服務水平指標的可歸集資金歸集率等重要應急管理指標,均以適度頻率進行監測。設置兩級承受度,作為預警的依據:當風險度量指標預期觸及一級承受度但未達到二級承受度時,亮黃色預警;當風險度量指標預期觸及二級承受度時,亮紅色預警。一級承受度,表示實現公司戰略目標和正常經營所能承受的風險水平,如觸及,將會影響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和經營業務的正常開展;二級承受度,表示滿足公司基本經營需求和繼續生存所能承受的風險水平,如觸及,將會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風險預警體系實施過程中,應定期向風險控制委員會和董事會匯報重大風險解決情況,并不斷對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進行修改完善。

2.3建立保障機制

具應急保障體系包括應急管理組織保障、人文保障、資金保障、物資保障,應急演練的長效機制。財務公司應根據自身情況形成以法人治理結構為主體框架,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綜合防控模式。董事會下設的風險控制委員會和風險管理專職部門:其中,風險控制委員會是針對系統性風險、體制性風險、大額資產業務風險控制的專業議事機構;風險管理部是與業務部門保持相對獨立,對公司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風險提示及應急預警。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由總經理擔任,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各部門全體員工服從領導小組指揮,聽從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調配。財務公司應注重風險意識的全員培養,通過文化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應急管理在全員形成統一認識;聘請外部講師進行防災培訓;支持員工學習儲備實際應急技能;利用輪崗、強制休假等方式,完善應急人才的備份儲備,落實崗位A、B角輪換制度,避免人員的缺崗帶來的風險。針對重大風險的應急問題,應組織管理層專項培訓,確保在突發事件面前能正確研究部署處置對策及方案,制定自救措施,協調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人力、財力保障,協調上級相關機構共同開展應急處置等工作。財務公司應完善各種災備系統建設、云端系統建設;應急資源和災難備份中心等基礎性工作;建立應急演練機制,積累應急經驗、提高應急技能,保證應急響應的順利進行,保障業務連續性。

2.4建立應急恢復機制

為實現持續改進的本質安全經營管理目標,盡快使生產經營秩序恢復到正常狀態,滿足銀監局等內外部機構的管理要求,防范類似突發事件不再發生,財務公司應構建相適應的應急恢復體系。例如,信息系統突發事件后,規定信息化管理人員在半小時內到達現場,相應系統工程師2小時內到達現場,一般事件要求2小時內恢復運行;特別重大而涉及面廣的安全事件,在4小時內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應急領導小組,并說明原因和處理辦法。信息化主管部門根據事件等級對信息系統進行監控:I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后監測系統2周;II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后監測系統1周;III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后監測系統2天。分安全等級對本次應急事件進行深入的調查和評估,綜合分析信息系統中存在的關鍵點和薄弱點,正確認識系統面臨的威脅和風險,提出該類事件的整改措施。信息系統重大突發事件報告路徑:崗位員工→部門或臨時機構負責人→主管領導和風險管理部負責人→總經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北京銀監局。最終總結應急處理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完善預案,針對暴露出的問題修改或完善各項內部規范性文件。

參考文獻

[1]沈立鑄.集團財務公司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簡述[J].中國商論,2018(22).

[2]鄭遠.我國財務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3]楊陽.財務公司風險管理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

作者:侯莉娟 單位:京能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上一篇: 財務與管理有效結合 下一篇: 人工智能在計算機中的應用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期刊推荐 润色服务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丁香狼人久久大香线蕉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 中文天堂最新中文字幕版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