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7 09:44: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網絡募捐合理性及規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網絡募捐,即網絡與募捐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社會多元主體互動參與的慈善模式,不僅是對傳統網絡募捐的繼承,更是對其的重大突破和有益延伸。網絡募捐從其出現到現在,網絡募捐不斷出現問題,這些問題也在不斷被解決。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并于2016年9月開始實施。2017年,“互聯網+慈善”法律制度日趨完善,《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等細則規范先后,對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善款管理,監督管理等做了明確規定。2017年,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慈善中國”和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上線運行,民政部指定首批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公布。然而,即使出臺了新的法律法規,但網絡募捐仍存在諸多問題。
二、網絡募捐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網絡募捐有自身優勢支撐。網絡募捐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依托網絡,輻射范圍廣、交互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救助方式靈活多變。其操作流程全程在網上操作即可,操作簡單,省時不費力,網絡募捐的開展也不必受時間,空間,地點以及場地租金的限制。又由于網絡的開放性,網絡募捐的受眾面是全球性的,只要擁有一臺電腦或手機,以及網絡賬號,即可參與網絡募捐。第二,當代人們需要網絡募捐。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募捐進入人們的生活并逐漸成為生活常態。網絡的全球化和智能機的普及使得當代人們的生活便捷又急促,即使大部分人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但是他們卻很難花大量時間去關注公益和參與公益事業,難以尋求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而網絡募捐操作簡單易行,不費事不費力的特點恰好符合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習性,即使十多分鐘,幾分鐘的休息時間也可以讓他們了解并參與進一項網絡募捐事件,充實了當代人們的精神生活,有助于人們尋求自身存在的價值,實現了網絡募捐的全民化和常態化。第三,網絡募捐的社會作用大。網絡募捐是時代的結晶,它推動了傳統慈善事業的變革與轉型,彌補了傳統募捐的不足,擴大了救助渠道,繼承了傳統募捐的宗旨,鼓勵人人參與慈善,與國家提倡的傳播正能量不謀而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會凝聚力,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
三、網絡募捐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網絡募捐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近年來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但是作為新生事物,網絡募捐仍存在諸多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和根治。在此,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視角進行問題剖析:
(一)網絡募捐的參與人行為不規范
網絡募捐的參與人主要有求助者,捐贈者,網絡募捐工作者。他們分別存在以下問題:部分求助者道德水準不高,鉆法律的空子,故意夸大事實,虛假求助或將善款占為己有,利用網絡募捐斂財,打擊了公眾對網絡募捐的積極性,極易引發社會誠信危機;部分捐贈者法律意識不強,感性大于理性,在尚未弄清楚真相之前隨意轉發或者隨意評價求助事件,易給虛假求助人可乘之機,給真正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極易引起自身與求助者之間的口水戰,影響網絡募捐的質量;在現行的網絡募捐平臺中,大部分工作人員自身職業素質不夠,缺乏專業知識,影響網絡募捐效率,甚至有些工作人員身在其位不謀其職,或濫用職權,挪用公款,影響網絡募捐自身形象,嚴重阻礙網絡募捐的健康發展。
(二)網絡募捐平臺不專業
網絡募捐平臺自身的問題分為內部運作問題和外部運作問題。內部運作問題有:網絡募捐組織管理松散;內部監管效率不夠;內部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內部運作人員不夠專業,近年我國認證的十三家網絡募捐平臺中,有部分平臺是依靠商業公司開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其專業性不夠。這些問題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網絡募捐詐騙事件成功進入求助環節,以及網絡募捐事件能否高效且安全有效的進行下去。外部運作問題有:網絡募捐的技術有限,網絡募捐的發展跟不上網絡犯罪技術的發展;網絡募捐平臺與政府,醫院,以及醫療報銷部門之間尚未達成一個流暢,有效的溝通,影響整個募捐流程和募捐質量。
四、對網絡募捐中存在的問題的建議
網絡募捐的產生和發展承載著重要的社會價值和使命,為保障我國網絡募捐乃至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很有必要對網絡募捐進行合理的規范和監督。具體建議如下:
(一)規范網絡募捐參與人行為
求助人應實事求是,如實說明求助事件的真實情況,主動交代善款的多少,流向和余額多少,摒棄借機斂財的不良思想;募捐人應了解相關法律常識以及網絡募捐知識,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建設,理智上網,網絡募捐平臺的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充分發揮其崗位的價值,真正做到為民奉獻,加強對網絡募捐每一個環節的把關,提高網絡募捐的效率與質量。
(二)改進網絡募捐平臺
第一,高薪養廉,招收專業人才。參考國外的慈善事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發達國家的慈善事業管理有道,大部門從事慈善的人都是拿著高薪酬的專業人才。且我國在公益這塊,急需大量專業化的人才,但我國從事公益的人員工資極其微薄,難以吸引專業化的人才將公益事業作為奮斗事業。而招收專業性的人才有利于網絡募捐的高效管理,提高應用技術水平,促進網絡募捐內部配置優化,轉變成可持續發展的慈善事業。第二,加強內部監管,實行責任問責制。責任問責制,即對負責網絡募捐事件的負責人進行問責。此法可網絡募捐平臺內部人員的警醒,要求他們認真對待每一起網絡募捐事件,加強每個網絡事件真實性的考核,在騙捐門的源頭上進行有效把關,及時攔截虛假求助。對平臺內部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員工進行嚴厲打擊,并依法予以相應處置。第三,設置一個清晰可靠的求助流程,加強平臺內外部相關架構的有效溝通。網絡募捐平臺應為求助人提供一個更加可靠的求助流程,要求網絡募捐平臺與民政部門,醫院,醫療報銷單位彼此間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以及信息共享機制。例如:求助人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去民政部門進行網絡募捐的身份認證和備案,然后可在募捐平臺進行求助。與此同時,網絡募捐平臺應與民政部門,醫院,以及醫療報銷單位進行信息核對,確保身份與事件,報銷金額的真實性。
(三)健全法律規章制度
第一,完善有關善款的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善款公開透明,余額共享制度。信息公開包括,對求助人,發起人的家庭背景,家庭情況,醫療保險且其報銷金額,以及募捐過程中每一筆善款的支出,流向,余額多少及其流向的公開。其中允許網絡募捐平臺從每一筆善款中抽取一定的費用,用于維持網絡募捐平臺的正常運轉。針對善款余額,建立余額共享機制,即在每一起網絡募捐完成后,將余額集中在一起,用于其他公益項目。若求助人不肯歸還余額,網絡募捐平臺有權收回余額或讓其償還余額。第二,成立相應的監管部門和評估機制。除了在網絡募捐平臺內部應有一個監管部門外,政府部門也應組成一個專門監管網絡募捐平臺的監管部門。此外,還應成立一個由網友組成的志愿者監管部門,可對網絡募捐平臺和政府的監管部門進行監督并檢舉。一定周期后,由網友對網絡募捐的各個部門及流程進行評估。第三,健全網絡募捐詐騙犯罪的法規。通過嚴厲的法規對網絡上具有欺詐性的募捐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違法必究,增加詐騙者的違法成本,降低相關犯罪率。
(四)明確政府責任權限
第一,政府應加強對網絡募捐的引導和監管。政府可設置相應的部門進行網絡募捐的身份認證和備案,與網絡募捐平臺相互配合;完善與網絡募捐相關的規章制度,積極建立相關的配套制度。第二,加強經濟建設的職能。騙捐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國就業率低,社會無正規工作的人員多,易導致無法支撐生活的人或思想不端正的人進行網絡詐騙,提高了犯罪率。因此,政府應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就業率,減少社會閑雜人員。第三,鼓勵發展素質教育,弘揚現代慈善文化。通過加強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增強全民的社會責任感,從思想上減少犯罪率;呼吁網民積極參與網絡募捐,文明上網,培育理性的公益文化;鼓勵網民對網絡募捐進行監管,并對募捐中不合法之處進行檢舉,共同構造文明網絡環境,構造和諧友愛的文明社會。
五、結論
網絡募捐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問題重重,更需要我們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規范參與人的思想行為,改進網絡募捐平臺,健全相關法律制度,明確政府責任權限,從而保證網絡募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石丹(1996-),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