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學教學方法探討

時間:2022-01-18 10:29: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土力學教學方法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土力學教學方法探討

相比土木工程、巖土工程及地質工程專業其他專業基礎課程,土力學課程概念性內容比較多,知識點比較分散,公式比較多、內容連貫性較差,學生學習起來頭緒繁多,不具備材料力學的嚴謹性,不像《基礎工程》類似課程具備較強的操作性,因此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學習的興趣較低,給教師教學增加了難度,同時也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土力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工程應用結合不緊密,教學過度注重于教材,缺乏向工程實踐方面的延伸,這就容易給學生造成誤解,認為課堂學習不重要,在將來工作中不會用到,從而缺乏學習的動力。而工程建設的對象也就是被我們稱之為工程體的對象有三類,包括土體、巖體以及工程結構物。而工程建設中所遇到的關于土的問題基本可以歸結為土的強度問題、土的變形問題以及土中的滲流問題。通過土力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對土力學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理的掌握不應僅僅作為課程學習的目標,而應使學生具備利用土力學基本原理及知識去分析、解決土力學問題的能力。隨著工程技術、計算技術以及測試技術的飛速發展,土力學教學內容及方法也應隨之進行創新和發展。下面結合作者的實際教學經驗,談一點教學體會和思考。

1明確土力學研究對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與其他經典力學相比,土力學以人們非常熟悉的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它以力學基本理論知識為基礎來研究不同應力狀態下土的強度、變形以及滲流問題,當土體本身作為一種工程結構物時還要研究它的長期穩定性[1]。

1.1土的成因決定了土的特性,在系統教學中應該貫穿始終

土的普遍性體現在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說文解字》里說過:“土”者,是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彼時,土的重要性來源于它是萬物生長的土壤,是為人們提供衣食住行的溫床。然而隨著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發展,土已經不僅僅作為供萬物生長的土壤,可以說現代社會的生產、生活以及工程建設都離不開土。自1773年Coulomb首開先河提出極大極小準則在若干靜力學問題中的應用以來,土作為一種工程體或工程研究的對象,它的工程特性開始被關注,這也為土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土力學理論的發展經歷了最開始的土體破壞理論,土體變形理論以及現代土力學的一個模型、三個理論和四個分支,隨著理論的發展土工測試技術特別是原位測試技術和模型試驗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展。近年來,隨著大型工程建設的發展土力學理論分析和工程應用在我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工程應用越來越廣,測試技術越來越高我們對土的力學特性的認識愈加深入。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由土的成因決定的,土是巖石風化的產物這一成因即決定了土具有碎散性、三相性以及自然歷史性的特點。而這些特性造成了土體在物理力學特性上的復雜性,因此與經典力學課程相比土力學這門課程內容比較多,連貫性和系統性比較差。另外,土的這些特性導致了當我們采用土力學理論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時容易出現多解的情況,即對同一問題的分析可能會出現多個答案,因此土力學的目的是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工程實用性是土力學有別于其他力學的一個特點,因此,土力學的創始人太沙基晚年強調“土力學與其說是科學不如說是藝術”是對這門學科特點的闡述[2]。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注重概念的理解及基本原理的掌握,還應更注重工程經驗、試驗測試及分析技術以及各種適用條件。

1.2土的特殊性與土的工程特性密切相關

當土作為一種工程體或工程對象時,我們更關注的是土的工程特性,雖然土都是巖石風化的產物,但不同地質環境及地質歷史年代形成的土其物理力學特性具有顯著的差異。一個很典型的問題就是當我們課堂上講土的物理力學特性時,首先讓大家說出直覺上想到的土,很顯然西北地區的同學說的是黃土、江贛地區的同學首先想到的是紅黏土,東北地區的同學提到的是黑土,此外還有淤泥土,膨脹土等等。而在工程應用中這些土由于工程特殊性比較大因此歸類于工程上的特殊土,因此,我們在土力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土體基本概念和性質的講解應該從土的成因出發,基于其物理力學特性并最終落腳于特殊土的工程特性。這也是土的工程應用最為關注的問題。因此,作者在土力學授課過程中,第一章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講解完畢增加了一部分課外拓展知識,即特殊土的工程性質,著重講解了黃土、紅黏土、膨脹土、凍土以及淤泥土等的工程特性,以及作為不同工程體時的處理方法。這也是土力學側重工程應用的一個重要體現。

2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經之路

科技技術的發展以及工程建設的規模和難度的提高,帶來了很多新的土力學問題,出現了許多應用傳統土力學基本知識和原理無法解釋的現象,這就要求對土的力學特性以及工程特性的講解應結合土力學的一些新發現和新認識,需要我們在已有的土力學知識教學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方法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

合理利用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土力學教學授課知識密度大,強度高,長時間的理論分析和講解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勞和厭學心理[3]。土工試驗及測試技術是土力學學習的基礎,也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土力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整合巖土工程原位測試技術以及土工試驗技術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動手,掌握這些測試技術尤其是原位測試技術的目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土的碎散性和三相組成決定了土在變形、強度等特性上與連續介質都大為不同,僅靠基本的力學知識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這就需要采用必要的試驗技術和手段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4]。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測試技術層出不窮,教學過程應適時增加一些新的測試技術的講解,例如光纖測試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等,以此不斷更新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能顯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課堂知識的講解應與重大工程建設相聯系

許多教師在土力學緒論講解過程中通過介紹一些著名的重大工程事故來引出土力學三大問題,如加拿大的特朗斯康谷倉、蘇州的虎丘塔等等。而自課本第二章開始的理論知識和原理的講解和學習往往比較枯燥,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及重大工程建設實例的引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重大工程建設實例,搜索并利用相關資源,例如在講解地基土的強度、地基沉降及變形問題時,穿插為同學們播放了央視紀錄片《超級工程》中的路橋篇,結合這些路橋工程為同學們講解了工程建設中經常遇到的地基強度和沉降變形問題。另外,相關學科知識點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將專業相關知識進行串聯并掌握,例如,課堂講解第四章土的變形特性和地基沉降計算,第五章土的抗剪強度以及第六章擋土結構物上土壓力的計算等時,滲透了后續基礎工程課程中的地基處理問題的知識點,對于缺乏現場工作經歷的本科生來說,這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使他們對今后工作中要面對和解決的工程問題有新的認識。

3土力學教學目的和內容也應該注重發展和創新

與《理論力學》《彈性力學》以及《材料力學》等課程相比,土力學研究對象更加復雜多變,而隨著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體化和交通高速化的發展,新現象和新問題屢見不鮮,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工程建設的新發現和新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發展和創新。而人類生活不斷向城市地下空間以及海洋空間的拓展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在土力學教學過程中時刻做到概念、原理等的學習要與工程實際相聯系,應該思考如何將土力學教學內容與分析新的工程問題,解決工程問題掛鉤[5]。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除了依據教材備課以外,還要有大量的關于工程實例的分析和積累,同時也應該注意實時把握相關的工程熱點,抓住時機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2018年12月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經歷七年的建設終于順利通車,它不僅為兩岸三地的貿易往來與感情交流建立起來紐帶,同時也為土木工程、巖土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帶來了新的思考,為土力學、基礎工程以及材料工程課程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素材。作者在授課前做了大量的課堂準備,查閱了相關文獻,會議記錄并全程觀看了央視關于港珠澳大橋施工過程的紀錄片,結合筆者的心得體會在課堂上為同學們講解了如何應用土力學知識和原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實際上,不僅僅是土力學,我們土木工程、巖土工程等學科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工程建設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同時各門課程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發展的,一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所產生的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可能會為土力學、基礎工程以及材料力學等相關課程帶來挑戰,沒有一個大型工程的建設問題是可以用單獨的一門課程的知識理論來分析和解決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與多門相關課程內容的交叉融合和滲透。例如土力學授課可以視為是基礎工程這門課的前導性課程,而基礎工程這門課又是土力學這門課的延伸,二者是自成體系的。教授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進行發展和聯系,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4結語

土力學是以土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力學理論為基礎的一門課程,土力學這門課程的特殊性是由土的工程特性決定的,因此,土力學教學過程中,土作為工程體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貫穿始終的。土力學內容與土木工程建設息息相關,土力學的發展受工程建設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發展的影響,這就要求土力學授課教師需要實時把握工程建設的前沿和熱點,儲備大量的實際工程經驗,不斷的在課堂中充實課本的教學內容,不斷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依據工程建設的需要土力學教學方法應該有創新和改革,傳統的土力學授課以課堂教學為主,而土工試驗及原位測試技術,尤其是新型測試技術如遙感技術、光纖以及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應該越來越多的受到重視和應用,同時教學內容應該更多的結合多種資源,如網絡、電視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除了課本之外能夠從多渠道多手段獲得相關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仲頤,周景星,王洪瑾.土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2]龔曉南.土力學學科特點及對教學的影響[A].全國土力學教學研討會[C].2006.

[3]袁俊平,盧廷浩.互動式教學在土力學教學中的應用[A].全國土力學教學研討會[C].2006.

[4]李廣信.奇談怪論土力學[J].巖土工程界,2003(8):24-25.

[5]丁軍霞,熊保林,湯勁松.土力學教學的體會與思考[J].科技信息,2011(35):375-376.

作者:楊國香 徐能雄 張彬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上一篇: 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探索 下一篇: 中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研究
相關文章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新97碰碰新版国产 | 亚洲综合网伊人中文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 亚洲2021AV天堂国内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