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8 10:25: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探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濕地作為獨特的一種水陸相互作用并同存的生態系統,與森林和海洋并稱為全球的三大生態系統[1]。對于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但同時這也導致了它的生態脆弱性,濕地水文、土壤和氣候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會導致生態系統的變化。因此對于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中,不僅需要考慮和滿足人審美及休閑的需求,還需要注重對于濕地系統的保護。需要科學的設計和研究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方案。而城市濱水公園不僅保護了城市中的濕地系統,還為廣大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適的休閑環境,改善了城市空間和環境[2]。桃花潭濱水公園就合理地利用了浐河以及浐河的濱水空間,巧妙地進行了土方的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營造出高效益的生態公園,改善了居民們的生活環境,為西安人民提供了一個生態觀光的好去處。本文以桃花潭濱水公園為例,分析該公園的現狀以及設計特色,并提出一些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建議。
1濕地公園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在公園設計中是極為重要的,它貫穿設計的首尾,宏觀指導著每一步的規劃與設計。它確定了作品的風格和游人的感受,不僅是設計的精髓之處,而且讓作品具有獨特性,針對性和專業性[3]。濕地公園的設計首先應該尊重它的自然原本面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去展現地域特色文化并且實現社會效益。
1.1尊重自然原本面貌
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因此在建設濕地公園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它的自然原本面貌。保護它豐富的物種資源和環境,堅持保護在先,自然恢復和發展為主的方向,營造和諧的環境。盡可能地減少人造景觀,避免對眾多的物種生活環境產生影響。保證濕地內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聯系作用,無論失去哪個要素,對于這片濕地系統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這個生態系統也將不再完整,不具備以前的所有功能。
1.2展現地域特色文化
在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中,我們還應該凸顯地域特色文化,深入了解并利用本土的地域文化,提取文化符號和風格,將其融入到景觀設計中去,使其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比如,用雕塑來表現區域文化特色;或植物造景的時候多選用鄉土樹種,既經濟,成活率又高,而且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造景組合的時候賦予地域文化典故等含義,讓景致有自己的靈魂也是一種展現的手法。突顯地域特色文化內涵,開發旅游資源[4]。
1.3能夠實現社會效益
濕地公園的建設,是在保護自然的同時,還發揮著巨大社會效益的作用。打造休閑旅游的濕地公園,滿足了城市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追求和向往,使人們能夠在繁忙的都市和工作中找到一片放松身心的天地;還可以組織科教活動前來觀光學習,讓學生們在生態環境中切身地去體會學習各方面知識,進行廣泛的科普教育。還能改善城市的小氣候,帶動周邊經濟生產活動等等[5]。
2西安桃花潭公園調研
桃花潭公園位于西安浐灞區的浐河下游,距西安市中心約8公里,位居浐灞生態區的中心位置。中央的自然島嶼上遍種桃樹,因此被人們稱為桃花潭公園。它于2014年建成開放,總占地面積1516畝,水域面積達608畝。整個園內地形多樣,道路起伏有致,通過塑造自然島嶼,恢復河道生態系統,形成了以浐河河道為軸,東西兩岸的景觀帶。游客可以游覽桃花生態島、竹影廊橋、香湖灣、荷塘錦鯉等主題景點,也可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等文化活動。
2.1空間格局分析
桃花潭公園的空間格局設計考慮了地形、水文、植被以及周圍交通等因素,地形設計是該公園考慮最多的地方,該公園四周地形偏高,特別是北側的高地和東側的垃圾山及土方圍合,使得整個景區視線不夠開闊,形成了一個中心偏下沉的地形。因此必須依靠科學的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巧妙地將視線不開闊的劣勢轉變為引導觀光視線的優勢,構造出了“一軸兩帶三山”的空間格局和游覽路線。以湖中心南北為軸,在其河畔兩岸設計游覽主路線,以軸對稱,兩岸互望,稱為“兩帶”。并在浐河中心的自然生態島上營造了三個景觀組團,分別為桃花山、櫻花山和梨花山,稱為“三山”。沿著兩帶游覽觀光,河水、河中心的桃花島以及對岸的游人美景都可以盡收眼底。其中桃花山地勢最高,成為了整個公園的制高點,山上有觀景亭,可以供游人駐停俯瞰公園全景,而它本身也成為了整個園區的焦點。沿著景觀軸,還有竹影廊橋、棧橋廣場、荷葉田園等景觀節點,使得園內景致豐富,步移景異(圖1)。
2.2游憩空間分析
古往今來,回歸自然一直是人們的追求。濱水游憩空間在濕地公園設計中也尤為重要,因為它是濕地公園各個要素得以體現并和人進行互動作用的載體,休憩空間也多種多樣,在桃花潭公園中,最常見的空間形態是點狀空間和帶狀式空間兩種形式(圖2)。點狀空間一般較為分散,而且空間較為獨立,不受主園路的人群活動所干擾。服務的功能也單一明確,適合停留交談、駐坐休息。路邊的親水平臺或者小廣場等,都相對地較為獨立一些。而且點狀休憩空間對地形的要求不高,園內隨處可以設置并滿足人們不同的休憩需求。合理的休憩空間可以讓人具有親和性,更利于加強溝通和信任。同時,它也滿足了人們觀景的場地需求(圖3)。帶狀空間在濕地公園中應用得更多一些,它具有曲線形,更強調讓人在行進中進行觀賞體驗,可以引導游人的游覽路線,且更具線條的美感,狹長的場地使得游客不斷路過,不利于停留,有效地對人流進行分散。多沿湖畔或濕地邊緣分布,滿足了人們的親水性。還可以根據地形的變化,給一些道路和棧橋設計出高差變化,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體驗立體空間的起伏變化(圖4)。
2.3植物配置分析
一個生物系統中的物種種類和數量越復雜,也就越穩定,越不容易遭受到破壞[6]。園內運用多種鄉土植物或其他易活種類,地被類比如匍匐翦股穎、結縷草等;灌木類如南天竹、大葉黃楊等;喬木類比如桃樹、梨樹、水杉等。水生植物更為豐富多樣,運用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相互組合搭配,比如蘆葦、水蔥、菖蒲等,同時也為各種動物提供了覓食、休憩的場所,保證不同生態位鳥類的正常棲息和繁育。所選的這些植物也都有凈化水質、改善土壤的作用,體現了西安地區具有特色的植物自然景觀[7]。同時,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運用方法,比如堤岸邊運用柔軟線條的柳樹,突出造景效果;根據造景需要,種植方式有塊植、叢植和片植三種方式,塊植注重點綴裝飾周圍環境的作用;叢植注重組合搭配造景,像林蔭間的組團植物,景觀節點的花壇;片植更易于營造背景,效果突出。如所營造的“三山”、荷葉田園等(圖5)。
3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綠化補植
綠地裸露和局部斑禿嚴重,由于公園游覽人群數量龐大,素質高低參差不齊,有人踩踏草坪去水邊摘花折枝,加上后期的管護不夠導致部分易踐踏區域草皮裸露,綠化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應當定期進行補植并進行適當的圍欄防護。
3.2設施維護
開放式公園也導致公園內的設施老化和損耗嚴重,沒有及時地更換和維護,影響了游客的觀光體驗,并存在安全隱患,例如燈具破碎、圍欄麻繩老化斷開等。
3.3景色較為單一
由于公園內大面積的同種植物種植,所以沿途觀賞稍顯枯燥,無法做到步移景異,游人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可以搭配設計一些多樣的植物造景組合,來進行點綴。
4總結
城市濕地公園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進行公園規劃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生態、文化以及教育科普價值,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建設綠色宜居城市。同時,對于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而言,由于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多樣性,濕地公園的建設能發揮極其重要的改善作用和生態系統服務作用。雖然我國濕地公園保護還處于發展中,起步相比國外來說稍晚,但通過不斷地學結一些成功的濕地公園建設所積累的經驗,相信未來中國的生態環境會越來越好,濕地公園能夠發揮更為廣泛和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永興.國際濕地科學研究的主要特點、進展與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02,2l(2):11l-120.
[2]冼偉明,陳海,梁少忠.國內外濕地保護及濕地公園建設現狀淺析[J].南方農業,2017(14):1-2.
[3]王萍,陳文福.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問題[J].設計藝術研究,2013(5):51-54.
[4]楊濱章.景觀設計地域性傳承與創新的思考[J].園林,2012(11):12-17.
[5]劉劍鋒,歐陽曉鈺.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規劃初探[J].山西建筑,2007(30):72-74.
[7]張穎,李莉華.曲江池遺址公園鄉土植物的文化特色利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1):60-66.
作者:賈澤臻 張梓煜 單位:長安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