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醫學教育電子學分管理研究

時間:2022-01-10 09:24: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繼續醫學教育電子學分管理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繼續醫學教育電子學分管理研究

繼續醫學教育指經醫學院?;踞t學教育后,以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終身性醫學教育,是醫務工作者提高自身知識儲備,提高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1]。自20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以來,我國繼續醫學教育已發展40余年,且整個體系在不斷運行中得到了顯著改革與完善[2]。繼續醫學教育管理通常通過學分登記制完成,學員以參加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并通過考核的形式獲取學分,而每個醫療機構將工作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所獲取的學分作為員工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并與個人職稱晉升直接掛鉤。因此,對繼續醫學教育學分進行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并應具有規范性、制度性、效率性、可控性等特點[3]。

1紙質版學分證書的弊端

傳統繼續醫學教育學分采用的是紙質版學分證書,管理模式也一直以紙質化管理為基調,存在一定的弊端。

1.1學分證真實性較低

繼續醫學教育紙質版學分證上需要寫明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學分、姓名、年齡等信息,并需相關管理部門蓋章以證明學分證的真實性[4]。在該操作過程中,管理部門無法進行全程監控,所有學分證從填寫到蓋章都由項目舉辦單位相關工作人員完成,所有審核都采用人工審核,雖然管理部門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和流程以約束整個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實施,但苦于學員人數眾多,不能有效完成學分證的全程監管[5]。

1.2學分證辦理及審核效率較低

每個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學員人數從幾十人到幾千人不等,每一份紙質版學分證都要進行申領、填寫、審核、蓋章等流程,工作效率無法有效提高,需用大量的時間。

1.3學分證難于保管及查詢

在管理措施不斷信息化、電子化、精細化的今天,紙質版學分證的保管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6],若沒有完善的系統化管理平臺,一旦遺失,補辦的查驗工作將難以進行,需要查詢大量的相關資料才能確定某人是否曾參加此項繼教項目,并且需要核實其通過考核之后,管理部門才能出具相關證明進行補辦。紙質版學分證弊端凸顯,已跟不上現代化管理的步伐。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推進繼續醫學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十分必要[7]。國家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平臺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網站已使用多年,對國家級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執行匯報、備案、查詢等工作可進行較為系統性的管理,但在項目舉辦環節和學分授予環節,始終未能解決如何確保項目舉辦真實有效、如何確保學員完成所需授課時間、如何確保學分授予過程有跡可循等一系列問題[8]。本院作為三級甲等??漆t院,每年舉辦國家級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近百項(圖1),僅2017年,本院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參與人數近16000人次,將如此數量龐大的人員信息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匯總并分析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至于省級乃至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管理部門,對數以萬計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進行人工整理,難度將更大。

2電子學分系統的優勢

2017年10月,四川省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正式啟動全省范圍內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電子學分授予工作,并啟用一套全新的省級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平臺。電子學分授予系統的推出有效彌補了國家級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管理系統對學分監督的空缺,完善了整個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管理體系和操作流程,對強化繼續教育學分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細化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下面對電子學分的優勢詳細闡述如下。

2.1增加了繼教項目舉辦過程的可控性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從繼教項目正式批準到執行匯報基本由項目負責人自行掌控,管理部門無法獲知項目進度,對于項目最終的授課學時起不到任何監督或審核作用,而現行的繼續醫學教育電子學分授予系統從源頭上改善了這一環節[9]?,F在,每個繼教項目正式舉辦2周前,都需將具體的項目通知和日程上傳至系統,通知要求提供經單位主管部門批準的證明,日程要求詳細錄入,省級繼續醫學教育管理部門在系統中對項目舉辦時間、地點、授課課程和獲得的學分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項目負責人即可具體實施繼續教育培訓工作。該管理程序的改革增加了繼續教育項目舉辦過程的可控性,管理部門可掌握繼續教育項目的進程,也能在第一時間關注到項目的內容、課程、學分授予情況等。該項監控工作的實施,可以避免繼續教育項目實際執行內容與申報內容不同,授課學時、學分不夠等問題也得到強有力的扼制。并且,如果系統中學時與學分不匹配,日程根本無法上傳,項目無法得以審批,項目實施和學分授予工作也無法開展。一旦無法完成項目申報時的學時及學分,申報單位及項目負責人都會按照相關規定受到相應的處罰。

2.2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人為差錯

繼續醫學教育紙質化管理模式中,紙質版學分證需要手工填寫很多重復信息,例如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起止日期等等,工作量很大,且因手工填寫人為影響因素多,很容易填錯,給學員造成麻煩。部分學員對紙質版學分證進行姓名涂改、相互借用,因此學分證不能真實反映學員實際參與情況。電子學分系統可以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很多混亂現象。電子學分系統要求學員攜帶身份證,在項目開始前及結束時各刷1次身份證,系統根據身份證刷取情況核定學員是否完成相應學時,這也是學員取得學分的前提條件[6]。采用電子系統刷取身份證信息,刷取時間不能更改,可真實反映整學員參訓情況,獲得的學分也對應身份證持有者本人,無法進行轉借或涂改。最為重要的是,電子學分系統可直接、自動核定學時是否符合要求,避免了人為審核或填寫資料有可能存在的錯誤[10]。

2.3健全了繼教項目管理的規范性電子學分管理系

統有一套已設定完善的程序,每個環節間緊緊相扣,完成上一步才能繼續進行下一步,每一步都需要通過系統和人工雙審核,才能最終拿到授予的學分,使整個繼續教育項目的流程管理更加規范。采用紙質版學分證,無需刷取學員身份證信息,無法真實反映學員接受培訓的時間;紙質版學分證不需要通過上級管理部門審核,項目負責人在項目培訓前以預估人員數量到管理部門領取學分證,培訓后直接發放學分證,管理部門無法確切了解學員上課情況,也無法對學分鄭的數量進行控制,極易出現學分證流失的情況。電子學分系統啟用后,學員所有上課信息直接反映到系統中,考勤和考核同時合格之后,系統自動顯示獲得的學分,否則會提示不合格,并提交上級管理部門審核,人工審核通過后,學員可通過自己的賬號及密碼登錄到個人界面查看學分授予情況。整個管理過程一氣呵成,步驟流程清晰可循,學分授予規范便捷。管理部門在對系統中的項目及學分進行管理時,可以快捷查詢相關信息,也不會出現紙質版學分證存在的極易遺失的情況[11]。

3關于電子學分系統的建議

電子學分系統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管理模式科學,杜絕了人為因素的影響,減少了工作量,也大量減少了對紙張的需求。然而,電子學分系統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此提出以下建議。

3.1進一步規范學分考核制度

電子學分系統需要在學員考核結果審核環節采用更強有力的監督手段。系統可增加考試模塊,項目負責人在提交項目通知的同時提交試題,并采取差額題目導入模式,系統自動隨機選擇考題組成試卷,學員登錄自己的賬號后進行在線考試,系統自動判斷正誤、確定得分,并提交至上級管理部門進行審核。采用刷取身份證信息登記線下學習情況、在線考試評估學習效果的管理模式可確保績效項目考核環節的管理更加規范[12]。

3.2進一步完善電子學分查詢及認證通道上級管理

部門應出臺更多的、可行的電子學分查詢及認證通道,將電子學分的認證加入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中,職工通過個人賬戶即可生成相關繼教項目電子學分的二維碼,人力資源部門掃碼即可將職工的電子學分錄入系統,并計入其年度考核中。整個過程全自動化、高效化,無需進行額外的審核,不僅可節約工作時間、簡化辦事流程,也有助于繼續醫學教育電子學分的管理具有可持續性。繼續醫學教育電子學分系統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存在很多能夠升級和完善之處,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發現、解決問題,才能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使繼續醫學教育惠及更多的醫務工作人員。

參考文獻

[1]許玉玲,黃云超,路健,等.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系統的應用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20):154?155.

[2]張紅妹.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存在問題及實踐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12):71?72.

[3]邢冉,王亞軍,馬新明.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院,2016,20(8):62?63.

[4]王珩,陸華,李念念,等.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系統在醫院中的應用探討[J].安徽醫學,2015,36(11):1409?1411.

[5]白琳茹,郭曉霞.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系統的實踐效果及應用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1?4.

[6]尹照玲,胡偉,陳希.應用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系統的效果及體會[J].當代醫學,2009,15(18):38.

[7]歸純漪,傅瑾,席淑新.基于手機APP的護理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7,32(7):60?62.

[8]孫勇,時廣利,黃艷伶.??漆t院繼續醫學教育現狀分析與管理[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11):3?5.

[9]韓爽.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重要作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6,19(4):138?139.

[10]楊全新.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管理促進醫院持續發展[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2?3.

[11]魏慧蕓.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討[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61?63.

[12]袁江,朱學平,周自琴.淺談繼續醫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人人健康,2015,24(23):240?241.

作者:賈璟軼 王慧卿 張聰 陳楠 黃莉君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教務部 婦兒疾病與出生缺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上一篇: 傳統文化在職業教育的融入 下一篇: 翻轉課堂在醫學教育中的運用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亚洲国产第一福利一区二区 | 亚洲色中文字幕先锋 | 天天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区美女 | 亚洲激情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