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促史在歷史課堂的運用

時間:2022-01-09 09:46: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以詩促史在歷史課堂的運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以詩促史在歷史課堂的運用

詩歌與歷史,一個是感性的心境抒懷,一個是理性的實時記錄,但對往昔的關照和對生命的尊重,讓兩門學科都閃爍著耀眼的人文光環。對于中學生而言,近十年的語文教育讓學生積淀了豐厚的詩歌素材。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妨以詩歌為索引,促進學生對歷史的認識與了解,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以詩入史,喚醒學生記憶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優質的課堂導入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年代久遠的歷史事跡讓學生存在一定的陌生感,中考的壓力和緊張的課時安排,也讓歷史教學課堂導入備受師生忽視。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詩歌導入新課,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喚起學生記憶,引發學生共鳴,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如《和同為一家》一課內容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為例,介紹了吐蕃、回紇、南詔等少數民族的發展及其與唐朝的關系,體現了民族團結、友好交流的重要性。但和親政策自古有之,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借助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五》導入,從“千載琵琶做胡語”的昭君出塞談起,帶領學生一起回憶之前學過的各朝代“貴中華,賤夷狄族”的民族政策,并將其與唐太宗“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的民族政策相比較,體會唐王朝開放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友好交流的重要性。在《夏商周的興亡》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詩經?秦風?無衣》導入,從戰爭中一位普通戰士從容赴戰場、抗擊狄戎、保衛家國的視角入手,在引導學生感受悲壯史實的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國家統治者的殘暴統治必然會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推翻其統治,從而樹立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在學習《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王安石的《元日》導入,借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詩句,激發學生了解宋代民風民俗的熱情,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打下扎實基礎。教師可以用詩歌進行歷史課堂導入,在精煉簡潔的詩句中,帶領學生回憶已學到的知識,在新舊歷史知識之間架起熟悉的橋梁,促進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詩論史,加深學生理解

歷史與詩歌的關系,素來親密無間。魯迅在評價史學著作《史記》時,曾言其“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強調了《史記》重要的史學價值,也稱贊了它優秀的文學藝術價值。一代學者錢鍾書先生也曾在《談藝錄》中論及詩與史的聯系:“流風結習,于詩則概信為征獻之實錄,于史則不識有梢空之巧詞,只知詩具史筆,不解史蘊詩心。”錢鍾書先生提出的“詩具史筆”“史蘊詩心”的命題,亦在強調文史參照的重要性。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借名家之言,以詩論史,加深學生對理性歷史的感性理解。李唐王朝,從貞觀之治的繁榮興盛到安史之亂的江河日下,跌宕起伏的社會變化在文人的詩歌中有酣暢淋漓的體現。在《輝煌的隋唐文化》一課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詩論史,帶領學生走進輝煌的隋唐文明。如在講解唐代的建筑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寫出了唐代建筑的高大險峻;而在談及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時,教師可以引入宋代詩人杜德源“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的評價,使學生體會趙州橋“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的宏偉魅力;在教學唐代歡騰的樂舞時,教師可以引用杜甫“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的詩句,鼓勵學生想象舞蹈家公孫大娘舞劍時千姿百態、鏗鏘熱烈的豪情場面,感受恢宏熱烈的盛唐特色。而白居易、杜甫等現實主義詩人,更是留下了浩瀚的詩歌作品,反映出了唐代的歌舞升平以及唐代的兵荒馬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學生搜集先秦的詩歌,如《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讓學生以詩歌為友,在班級交流,進而對原始社會砍伐竹子、制作工具、追擊野獸的狩獵場景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上古先民耕作場面具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德國歷史學家布克哈特在與友人的信中寫道:“我在歷史上所構筑的,并不是批判或沉思的結果,而是力圖填補觀察資料中空白想象的結果。”以詩歌為依據,論述歷史現象,能夠引導學生注重歷史與現實的關系。教師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幫助下,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以詩結史,升華學生情感

歷史學習是對往昔人類活動進程的習得與反思,其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知道經典的歷史典故,了解各具特色的歷史人物,更在于以歷史為借鑒,以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對歷史的敘述和評判中,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汲取智慧,并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詩歌作品,從多角度入手,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如在《開元盛世》一課內容的教學中,唐玄宗在貞觀之治的基礎上,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使唐王朝天下大治,國力空前強盛。而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也使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政治、經濟、人文的全盛,為同時代的政客文人帶來史無前例的文化自信,至今仍然對我們的社會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我們的唐裝,國外華人集聚的“唐人街”。面對這樣一份自信,教師可以導入杜甫的《憶昔》一詩,通過“憶昔開元全盛日”,感受那個“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鐘鳴鼎食的社會,讓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產生自豪感與認同感。中國的近代史,則包含著烽火和屈辱,從腐朽的沒落清王朝,到混亂的軍閥割據,從星星之火到14年抗戰的艱辛與不屈,無數革命烈士浴血奮戰,犧牲小我,才鑄就了新中國的成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客觀認識近代中國羸弱落后的原因,也需引導學生銘記歷史,銘記在社會發展中,為了和平與自由,拋頭顱、灑熱血的先驅,學習其為理想、為國家無所畏懼的愛國精神。如《新文化運動》一課內容中,以筆為槍的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而“中華的民族的抗日戰爭”這一單元更是介紹了無數“寧為戰死鬼,不為亡國奴”的革命先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趙一曼在臨終前寫給日本人的《濱江述懷》一詩做結尾,引導學生誦讀詩歌,體會那個時代無數中國人“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無畏精神,感受冰冷史實背后的熱血情懷。教師要以詩做結,升華學生歷史素養,激發學生對人類歷史延續與發展的探究興趣,使學生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四、結語

歷史與詩歌,如同一首冰與火之歌,雖然隸屬不同學科,但卻具備同樣的精神內核,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擁抱更好的未來。教師要以詩促史、以史育人,讓歷史教育多一份詩性感悟,使詩性感悟多一重歷史之思。

參考文獻:

[1]何滋.巧用詩詞成語典故激活初中歷史課堂[J].學周刊,2018(3).

[2]邱林才.貼近生活快樂教學———以人教版“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18).

[3]王婉萍.詩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6.

作者:鄭海蘭 單位:南漳縣武安鎮武鎮初級中學

上一篇: 計算機異常干擾檢測方法研究 下一篇: 共享經濟下高職學生道德教育研...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欧洲的州日产国码在线 | 亚洲2021AV天堂国内精品久久久 | 色色资源网一区二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