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02 09:51: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狀況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碎片化閱讀就是通過智能手機、電子書、電腦等終端接收器進行不連續、不完整的一種閱讀方式。閱讀的內容主要為零碎、短小的文章或者是利用形象、直白、簡潔的詞句對某一事件或長文章進行超濃縮的概括。這種閱讀方式有助于讀者在零碎的時間內更加快捷地獲取最新信息,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提高了效率。
1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學生的碎片化閱讀狀況研究分析
本次研究以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共發放650份問卷,回收632份有效問卷。主要考察的是吸引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原因以及大學生對碎片化閱讀的態度,進而分析碎片化閱讀對大學生的影響。1)閱讀載體選擇。根據統計調查,參與調查的絕大部分大學生存在碎片化閱讀的行為,且基本以手機閱讀為主,在問卷調查中顯示,以手機為閱讀方式的高達90%,以電腦為閱讀方式的為41.3%,以iPad、kindle等電子讀書器閱讀的為26%,以電視為閱讀方式的為10.7%,而以書籍為閱讀方式僅占40%,還未到一半。隨著移動信息化的發展,手機智能化,以及第四代無線傳輸技術和無線網絡的發展,手機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而作為傳統閱讀的主要方式書籍則受到移動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且由于其本身攜帶不方便、易損毀等原因,使得采用這種方式閱讀的被調查大學生較少[1]。2)閱讀內容選擇。在針對于被調查者對于碎片化閱讀的內容選擇上,時事新聞和娛樂休閑位居前列,分別為65.3%和73.3%,而瀏覽財經類內容的調查對象則很少,僅占8%,由此可見,大學生碎片化閱讀更注重時效性,時新性,放松性,來滿足自身的好奇心,而對于專業性較強的,則表現的興趣不高。3)閱讀原因選擇。調查中針對于學生選擇碎片化閱讀的原因,有79%的被調查學生選擇了信息及時快速,方便快捷,67%的學生選擇了信息來源廣、豐富,這說明碎片化閱讀模式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極大地吸引了學生選擇,另有29%的學生選擇了便于討論社會公共話題以及27%的被調查者選擇易于個性化閱讀。大學生們更關心自己的話語權和個性能否在閱讀中有所體現,而碎片化閱讀模式剛好滿足了這一要求,最后有少數學生選擇了容易抓住關鍵詞、時間空間不局限、收費少甚至不收費的優點。4)閱讀時長分析。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被調查學生選擇了15分鐘~30分鐘和30分鐘~45分鐘這兩個區間,分別占到40.7%和30.7%,另外還有14%被調查學生選擇了45分鐘~60分鐘,極少數被調查學生選擇了15分鐘之內和60分鐘以上,占比為6.7%和8%。有35%的調查對象認為碎片化閱讀所獲信息已經占據平日獲取信息的大部分,另有31%的調查對象認為占了一半,還有10%的被調查者表示占據了絕大部分,僅有4%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占據很小一部分。
2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影響
1)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積極影響。新媒體時代下碎片化閱讀方式有助于激發大學生閱讀興趣。相對于抽象傳統的文本紙質閱讀模式,碎片化閱讀所呈現的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網絡閱讀、屏幕閱讀,為讀者呈現的則是圖像、聲音、三維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生動[2]。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提高了大學生閱讀的效率。通過標題,提取關鍵字,便可知道文章大體內容,有利于大學生快速篩選自己所需的文章,同時碎片化閱讀因其篇幅簡短的優勢也可作為長篇著作的導讀工具,減輕讀者的閱讀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閱讀的效率。2)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消極影響。碎片化閱讀多在電子屏幕上進行,長時間觀看會對視力產生不利影響。另外,由于長時間的“快餐式”瀏覽而不加分析、不思考,會產生思維惰性,使得在學習和工作中也不愿積極主動的去解決問題,總是寄希望于在網絡中找到答案,況且大學生的思維以及認知往往停留在事情的表面,對于工作和社會的經驗較少,對工作的實際內容和學習知識無法正確分析判斷,因此無法解決好工作學習上的問題,從而產生壓力大、拖延的心理。(1)對于大學生思維模式的影響。互聯網上的信息量巨大,大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很快找到所需要的內容。可是所接收的內容太過全面,其信息也是多種多樣,這會使閱讀者的關注點容易分散,讓其關注的層次、方面變得多維度,從而影響他們原已構建好的的思維和邏輯。碎片化閱讀所帶來的碎片化信息,由此導致的對信息的專注力分散,從而影響學生思維邏輯的正常構建與發展。在其碎片化特點的影響下,讀者閱讀中注意力分散,不能專注于閱讀,不利于思維體系的構建,使得閱讀的結果往往會是無用功。(2)碎片化閱讀對大學生知識獲取方面的影響。在這種碎片化的時間段里進行閱讀,易受到閱讀環境的嘈亂和無序的影響,使得閱讀者容易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最終導致閱讀沒有什么效果,難以實現知識的累積與傳播。既然是碎片化,就表明這種閱讀方式的簡短、斷裂,無法深入持續的讀,無法深入淺出的獲得更深刻的道理。另外,憑借著互聯網強大的搜索引擎,學生們可以輕松獲取所需的信息,與傳統閱讀過程中的反復翻閱和查找相比,本身就損失了翻閱和查找這一積累和學習的良好途徑。在零散碎的小段時間內,利用電子設備進行閱讀,本身是無法形成體系的,由于存在知識內容的不連貫性和缺乏邏輯層次以及缺乏后期反復的思考練習,最后,閱讀學多是停留在“什么都讀過,但是不記得了”的膚淺階段。由此可見,長期的碎片化閱讀不僅不會增長知識,同時還可能不利于大學生掌握社會生存技能。經歷過中學系統的教育培養,能夠將整個學習過程和所學的知識點化作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而學生們能夠輕易地歸納出一張知識地圖,然而在進行碎片化閱讀時,信息之間往往缺乏直接明顯的關聯性或系統性,太過隨意化,學術價值不高,從而導致了這種學習方法無法形成可靠的框架,導致最終結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3)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影響。媒介素養指的是當面對大眾傳播媒介的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解讀能力、判斷能力、質疑能力等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應有的能力。傳統印刷媒介中文字、插圖都是有序、靜態的排列在紙張上的,讀者只要從前到后的閱讀,就能獲得連貫的信息。這使得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內,專注地思考問題,因此紙媒閱讀有利于對材料的整體把握,并且可以提高閱讀者相應的理解判斷能力。而新媒介中的超文本多鏈接的編排形式卻使得人們原始的閱讀路線容易發生偏移或改變,注意力分散,難以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縱深注意,且大學生媒介素養有限,不僅不利于培養選擇和質疑能力,而且更容易在不斷跳躍性的閱讀鏈接中浪費寶貴的時間,使得閱讀的目的性和質量降低,養成跳讀的不良閱讀習慣。
3結論
不論是傳統經典的紙質閱讀,還是即時便捷的碎片化閱讀,都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達到閱讀最大化的目的。當代的大學生依然要利用好兩種閱讀模式,一方面采用碎片化的閱讀模式寬泛的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采用傳統閱讀的方式,學習原著和經典,全面深刻理解原意,領悟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認知,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個性發展,不至于人云亦云,以偏概全,同時要調整知識結構,完善知識體系,唯有這樣,才能應付今后工作的需要,正確的解決各種復雜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付梅,劉娟,葛明貴.新媒體時代閱讀方式的轉變與大學生閱讀[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13-115.
[2]趙樹海.大學生碎片化網絡閱讀行為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6(11):61-63.
[3]周小萍.碎片化閱讀對書院經典閱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以南京審計大學為例[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6(7):135-136.
作者:何亭 王乙珺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