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1 09:49: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礦產資源開發與地質環境保護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礦產資源的開發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關聯,在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中可以看到,我國在礦業的產值上實現了較大的突破,增長速度十分迅猛,為我國的經濟收益提供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礦產資源的開發伴隨著環境被污染的問題。尤其是近幾年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的提出,環境問題成為亟需解決的難題。因此,礦產資源的開發也要緊跟時代潮流,做好地址環境保護工作。
1礦產資源概況
我國總體來說地大物博,礦產資源種類、儲量都很豐富,但因為我國的人口數量較多,導致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我國在礦產資源的開采時,發現伴生礦較多,成分也較為復雜,所以開采的難度系數較高。加上礦產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有待提高。
2開采地的地質環境問題及危害
2.1邊坡失穩導致地面下沉問題嚴重
在我國,礦產資源的開采方法多為井下開采,如煤炭,就是較為典型的代表。所謂采空區,是指在經過大量的礦產資源開采之后形成的,比如說礦石的開采,我國每年的礦石開采量都是上百萬噸的,如此高強度的開采會形成較多數量地下空間,隨之而來的就是地面沉陷,這個問題非常嚴重。我國過去的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很混亂,導致采空區的分布非常的復雜,甚至有些山體和局部的地表產生了開裂變形的后果。即使金屬礦圍巖很堅固,也無法阻擋地面下沉問題。
2.2棄渣、廢石占用耕地,形成泥石流源
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伴隨著大量廢石和棄渣的產生,這些廢石和棄渣沒有得到科學的利用和處理,而是被隨意堆放,既占用了耕地浪費土地資源,還會侵占河床污染水源,粉塵還會對大氣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一些被堆放在山溝、低洼處的廢石和棄渣,堵塞了河床,改變了地表徑流,在強降雨天氣就很容易導致泥石流,給周圍和下游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
2.3重金屬污染嚴重
礦產資源中,存在較多種類的重金屬,如As、Hg、Pb、Cd、Cr等金屬元素。開采過程中,這些重金屬元素的大量存在與廢石棄渣中,對水源、地表土壤造成極大的污染。礦產資源在存放和冶煉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甚至會影響周圍的植物和農作物,導致其Pb、Hg含量較高,這些問題必須重視。
3地質環境保護措施
礦產資源開發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人們帶來了大量資源。要想發展更可持續,就必須注重開發過程中的地質環境保護。以滇西北地區為例,這里的礦山環境問題具有很強的典型性,這里每生產出一噸的金屬,就會損耗和破壞很多的水資源,產生近百噸的廢石和棄渣。因此,必須盡快將礦產資源開采時的地質環保工作提上日程。
3.1有針對性的加強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工作
礦產資源開發前,為了避免和減輕對地質環境造成的破壞,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科學的開采方案。方案在確定之前就需要完整的數據做支撐,因此,必須做好礦區地質環境的調查研究工作,為制定科學的開采方案提供依據。調查研究的內容,包括地質環境在演化時存在哪些規律,地貌和地勢有什么樣的特征,巖土的穩定性程度,現在的發展和那個速度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有了這些數據,才能夠根據這些去制定礦產資源開采方案,地質環境保護方案,地表水保護和利用方案,生態環境養護方案,地質災害預防和應急處理方案等。
3.2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
礦區的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主要是為了制約采礦權人所提出的。主要內容時要求采礦權任履行好開采礦山后的環境修復義務,并且按時依照規定對銷售的礦產資源所得收入進行預提,預提的資金用于開采礦產資源時對礦區地表、水資源、大氣、生態環境等各個項目的后期恢復工作。這種制度,可以讓采礦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環境修復和保護工作相掛鉤,倒逼企業在開采過程中就要做好礦區的地質環境檢測和保護工作。
3.3建立礦山環境監測體系
礦產資源開采時,做好地質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做好各種礦區地質環境的檢測。這項工作既能保護好礦區的地質環境,防止環境惡化,又能夠對礦山環境的變化做到隨時掌握,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地質環境監測應結合地下、地上、天上多效聯合的三維立體檢測體系。對礦山開采的規模大小,開采位置選擇,開采方式,開采時的強度,開采礦產資源利用的工藝技巧,所采礦區的空間和形狀,開采時地下水的水文、水溫、水位等做好全方位的檢測工作。建立好檢測體系,確定好檢測內容后,做到及時檢測,設置好預警提醒,對一旦超過預設的數據做到隨時發現隨時處理,保護好礦區的地質環境保護工作。
4結語
我國的經濟發展處于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對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利用也應該與時俱進,注重創新科學環保的開采手段,避免后續產生的地質環境污染問題。礦區的地質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的開發息息相關,若不注重保護,一味地高強度開發礦產,最后一定會引發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礦區附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財產安全,最終影響礦產資源開發企業的發展,制約國民經濟的前進步伐。我們必須轉變礦產資源的開采利用觀念,保護好礦區及附近的地質環境,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創造更持久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楊曉航.貴州礦產資源開發中的生態補償機制[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1(1):14~17.
[2]張進德,田磊,張德強等.礦產資源開發與礦山環境保護戰略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38(6):53~55.
[3]徐友寧,徐冬寅,張江華等.礦產資源開發中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響應差異性研究——以陜西潼關、大柳塔及遼寧阜新礦區為例[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1,33(1):89~94.
[4]楊永均,張紹良,朱立軍等.貴州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度[J].貴州農業科學,2014(9):232~235.
作者:楊雷 單位: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吉林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