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探討

時間:2022-12-06 09:45: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探討

一、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內涵

龔廷泰認為:“法治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全部法律活動的產物和結晶,既包括法治意識,也包括法律制度、法治實踐,是人們從事立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等各種法律活動的行為模式、傳統和習慣。[1]社會主義是我國一切制度和文化形態的內在規定,這決定了中國特色法治文化應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為其根本前提,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2]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中的“法治文化”理應是具有強烈的價值取向的,是包含著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公平、正義、秩序、安全、和諧、憲政等等諸多豐富價值的法治文化。[3]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從內容構成上看,我認為宏觀上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物質層面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的物質表現,包括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法治宣傳長廊等,也包括各種法治活動場所,如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制度層面法治文化,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法治文化的上層建筑;精神層面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的精神內核,其文化形態主要包括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信仰等,又從藝術文化上,體現為法治文化主題影視作品、文學小說等;行為層面的法治文化,是人類與法治的行為方式和實踐活動的總和,也稱法治行為文化。

二、我國法治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1)公民法治意識淡薄,法治素養不高。法治意識是人對法治的觀點、觀念和概念,是法治的精神底蘊,塑造法治意識是實現法治的必然要求。具體來說,法治意識包括平等、公正和正義觀;公民的權利意識;民主參與意識;法律權威意識;不同職業的公民要具備法律素養。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需要人們發自內心地對憲法和法律信仰與崇敬,把法律規定切實轉化為行為準則,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只有這樣,才能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在我國,公民群眾法治意識淡薄,許多人沒有樹立法律至上、獨立平等觀念,依法辦事、依法維權意識不足。由于法治宣傳教育尚沒有做到全覆蓋,個別偏遠山區、農村甚至出現不懂法的問題,更談不上守法和依法辦事。另外,雖然全面從嚴治黨穩步推進,反腐敗斗爭成效顯著,但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再加之個別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存在辦案效率低、執法不嚴或執法不公等問題,這些都不利于司法權威的確立。種種原因導致部分公民法治觀念淡薄,法治信仰缺失,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法治文化濃厚氛圍尚未形成。(2)法治文化宣傳載體單一,群眾參與感不足。我國法治教育現狀是學校對法治教育課重視不夠,法治知識課程較少;機關企事業單位普法教育招法不多,主要是組織干部職工讀寫法律條文,開展法治知識競賽和法治講座等形式進行法治知識學習;全民普法宣傳也是宣傳渠道單一,主要通過發傳單、擺展板、開設法律講座、做普法考試等方式,法治文化宣傳教育的新媒體運用能力較弱,傳播內容和表達方式往往以宏大敘事為主,傳播方式主要是單向度的,難以吸引社會成員的注意力,導致普法效果大打折扣。(3)法治文化內容單一,文化融合力度不夠。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內涵涉及到法治的體制形態、法制體系、法治思想、社會心理以及公民的日常行為規范等各個方面?,F有的法治文化內容較為陳舊,不能有效的吸引民眾。法律與文化的結合點也未能得到全面開發,與機關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農村文化的融合程度需要進一步加深,與傳統文化、廉政文化、行業文化、旅游文化、環境文化等有待進一步拓展。(4)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工作合力尚未形成。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長遠的工作,在尚未完全形成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的情況下,個別單位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片面認為法治文化建設工作與自己無關,對法治文化建設的主動協調配合不夠,對組織實施法治文化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影響了法治文化建設的進展。

三、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方法路徑

(1)組織領導: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推動者和實踐者,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厲行法治的公信力、感召力和執行力,首先來自于領導干部的以身作則、躬身示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做到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不斷提升法治文化的建設水平。(2)公正司法:提升公民法律信任感。司法形象是公眾形成司法印象的重要依據;良好的司法形象是培養、促進公民形成法律信任感的重要基礎。同時,司法印象也會影響到公眾對法律、司法機關的認同感與信任感。一旦社會中出現了大量的司法不公問題或事件,那么公眾內心深處原有的、良好的司法形象也必然會受到影響,甚至遭受破壞,進而造成公民對司法、法律的信任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削弱,這對我國法治文化建設也必然會造成極大的阻礙。因此,要強化執法嚴明與司法公正,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3)宣傳教育:培養公民法治觀念。普法宣傳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基礎工作和主要抓手。本人認為要從兩方面加強普法宣傳教育。一是建立健全機制,建立法治宣傳陣地。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和各類主題鮮明的專題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法治觀念和法律知識進社區、進鄉村、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二是利用新聞媒介,營造全民守法輿論氛圍。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和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優勢,病利用影視、小說、書法等藝術形式和文藝創作來表現法治文化,幫助公民了解、熟知法治文化內涵,提升公民法治意識,確立尊重法律權威意識,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遵紀守法的社會環境。(4)隊伍保障:加強法治文化隊伍建設?!胺ㄕ?,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質法治隊伍,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實施保障。堅持以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為方向,加大法治教育和專業人培訓力度,提高法律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法治文化工作隊伍的職業素養,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德才兼備、專兼職相結合的法治文化隊伍,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龔廷泰法院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追求司法的真善美[J].中國審判,2012(1).

[2]鐘其江.中國特色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構建路徑[N].光明日報,2014-02-11:7.[3]劉作翔.對新法治十六字方針的文化解讀[N].人民法院報,2014-07-14:5.

作者簡介:薛佳玉,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上一篇: 金融機構重大事項報告工作思考 下一篇: 煤礦機械電氣設備自動化調試研...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五月丁香婷啪AV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福利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 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