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4 03:51: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報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這不僅意味著黨中央對祖國的青年寄予了深深的厚望與期盼,也是對青年一代的要求,更是對青年們鄭重的囑托。青年一代,既享受著前輩們辛苦打拼而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就應肩負起且必須肩負起國家和民族希望的重任。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以當代大學生黨員所處的現實環境為著眼點,積極思考新時代新背景下責任擔當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其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重引導:加強思想引領與模范引領作用
加強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在加強管理的基礎上,還要重視思想引領。首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引領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責任擔當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目前,在校大學生基本是95后,甚至還有00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充分把握大學生所處的時代特點以及年齡階段、心理等特征,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方式的研究和創新,引導大學生黨員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了解黨、愛黨、敬黨、擁護黨,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其次,引導大學生黨員亮身份、做承諾,起到模范引領作用。加強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勢在必行。第一,強化黨的意識教育,使大學生黨員充分地、深刻地意識到,入黨后除了擁有學生這一重身份外,還擁有黨員的身份,如何在思想上、言行上向黨組織靠攏是一名黨員需要終身修煉的事情。第二,對道德選擇進行引導,形成顯性的社會獎勵制度和隱形道德約束機制,從而促進責任意識的形成與增強。第三,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3]、“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4]這些歷史上振聾發聵的聲音喚醒大學生黨員心底的責任意識。讓大學生黨員學習古代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敢于擔當的崇高行為,從而獲取無盡的精神力量,提高思想高度。第四,鼓勵大學生黨員自我剖析與反省。全面客觀地進行自我認知,對自己的擔當能力做出準確預判,不拔高、不看低。第五,鼓勵、引導大學生黨員勇于亮身份、敢擔當。鼓勵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佩戴黨徽,從外在形象上發出積極信號,促進學生黨員更積極地做出表率。
二、強管理:發揮教育管理與監督作用
俗話說:集體強不強,全看領頭羊。學生黨總支就是學生黨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高校學生黨總支要眼光長遠,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抓好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工作,充分發揮黨總支的帶頭作用,從源頭上加強入黨前的考察力度。目前,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不單純、功利性強,為入黨而入黨。因此,在新黨員發展的環節中,黨組織需要以“挑剔”的目光,對申請入黨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考察和審核,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發展中,“堅持入黨自愿原則和個別吸收原則,成熟一個,發展一個。”[2]發展后,要健全考評機制,對入黨前后做到一把尺子衡量、一個標準要求,讓大學生黨員時刻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以優秀黨員的標準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
三、抓重點:提高黨組織生活影響力
目前,高校學生黨組織生活通常以講座和座談、看書、學習文件、看視頻的形式開展,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所以學生參與的熱情度也不高,組織生活流于形式。為了讓黨組織生活發揮其獨特的優勢,提高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增強學生黨員的主體責任意識,鑒于生情與學情的實際情況,首先必須要豐富黨組織生活形式,與時代緊密結合。例如,可引入專題研討、志愿服務活動,邀請專家到校給大學生黨員授課。也可以選擇與黨的建設、教育相關的主題通過舞蹈、繪畫、唱歌等藝術形式進行展示。其次,在內容上可以多選取現實生活中的熱點事件,或與學生息息相關、感興趣的問題作為素材,提高大學生黨員的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再次,鼓勵、帶領大學生黨員充分地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去體驗、鍛煉自己。可以組織大學生黨員到革命遺址、紀念館、烈士墓等紅色傳承之地開展德育、黨性教育,從而讓他們深刻了解黨的發展歷程,學習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體會黨的奮斗精神,在紅色傳承中提高黨員意識,增強擔當能力。
四、建體系:構建黨性教育評價機制與獎懲機制
當前,有的大學生黨員漠視黨員身份,入黨前與入黨后成了兩條永無交集的平行線。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評價機制是強化責任擔當教育的標準與依據;獎懲機制是提高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積極性的有力保障。因此,構建黨性教育獎懲機制與評價機制勢在必行。俗語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制度是教育成效的有力保障。在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三者之間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溝通不暢,有脫節的現象;規章制度不夠完善,有相關規章制度的其執行力也不到位,嚴重缺乏按章辦事的規范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黨員教育的整體水平和效果。因此,在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過程中,必須通過建章立制來指導大學生黨員的行為,明確責任,不斷完善責任擔當教育培養體系,提升教育效果。同時還要注意制度導向與激勵措施的匹配,有了剛性的要求,但也要有科學的實施辦法,只有這樣,工作才能更有效、更科學。
五、拓路徑:積極拓展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路徑
責任擔當方式是指行為主體在承擔職責時,選擇并采取的行為方式。在新時代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大學生黨員在履行責任行為時要以積極和進步的心態,選擇合理、合法且符合道德準則的正確責任擔當方式。大學生黨員年紀輕,社會閱歷淺,情緒波動大,愛國心切之時,往往容易采取一些不理性的表達方式,或做出沖動的行為。這些行為的本身,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采取的方式是極其錯誤的,屬于典型的“好心辦壞事”,造成的結果也是讓人痛心的。這些行為不僅沒能盡到責任,反而會對社會造成傷害。事實上,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之前講到廣泛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之外,還可以在一些突發的自然災害中積極地參加志愿者活動,力所能及地貢獻力量,展現自己強烈的擔當意識和較強的擔當能力。因此,大學生黨員要選擇恰當、理性的擔當方式,積極維護社會安定和團結,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
六、創形式:提高與網絡媒介融合性
網絡媒介在信息的傳播中已占據著半壁江山,古時候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則是“一部手機知全球”。大學生黨員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無時無刻不在通過網絡媒介接收著豐富的信息。現在是一個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新媒體、自媒體、融媒體在現在的信息傳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高校作為先進文化陣地,要充分利用網絡新媒介的各個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洪荒之力”,通過建立主題網站、論壇、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介,視頻、文字、圖片等媒體形式,積極地與大學生們“互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教育大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德,踐行責任擔當,促進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總之,作為高校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工作者、執行者,我們要從源頭加強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和培養,把好質量關;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形式,引導大學生黨員提高思想覺悟,促使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和培養工作與時俱進,確保對高校的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EB/OL]
[3]顧炎武,黃汝成.日知錄?正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EB/OL].
作者:李梓銀 單位:川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