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30 09:34: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計算機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村中學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中很少有自小就學過音樂的,能唱幾首流行歌曲或者民歌是他們對音樂最基本的了解。再加上農村中學教學設施的簡陋,師資力量的匱乏,學校領導的不重視,使他們很少有全面學習音樂、真正了解音樂的機會。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音樂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其基本特征就是數字化運算處理技術,所以計算機音樂也可以說就是一種數字化的音樂。將計算機音樂技術運用到農村中學的音樂教學中,不僅能夠促進課堂教學,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們的音樂學習興趣。
一、計算機技術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手段
對于農村中學來說,由于教學條件設施和教學空間的簡陋,很多學校是沒有電子琴和鋼琴的,也就無法運用MIDI音樂制作技術來編程音樂的但一般的電腦設備還是有的,那么教師在教授視唱練耳這門課程時,教師可以首先去學習一些計算機制作技術,比如Cubase軟件,或者Sibelius音樂制作軟件,教師只要運用業余時間去學習半個月,基本上就能掌握這些軟件制作音樂的全部流程,只需要一臺電腦,教師可以將所要教授的視唱曲目運用電腦鍵盤將音符輸入到音樂制作軟件中,形成節奏和音高,再通過控制器來調節音量、力度和速度,根據需要來選擇人聲或不同樂器音色,最后導出mp3音頻,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向學生播放音頻,那么學生就可以一邊看譜,一邊通過老師播放的音頻跟讀視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樂曲難易程度來隨機改變樂曲速度和演奏音色,也可以加入一些不同類型節奏和打擊樂器,這樣就能夠很快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為學生的識譜和音響聽覺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習效果
計算機音樂制作軟件的運用使教學設施簡陋的農村中學學生得到了和城市中學學生一樣的學習體會,使學生在視唱練耳的訓練中獲得對音樂基本表現要素諸如音色、節奏、音高、和聲以及織體的多方位的感知。這些感知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進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吸收,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和想象空間,還大大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計算機技術在歌唱教學中的應用
有音樂課堂的地方就會有歌唱,歌唱是一門融實踐性、技術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的音樂學科,歌唱是每一位中學教師必備的技能。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音樂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音樂教學的各個領域,其數字化運算處理技術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得到充分展現,在歌唱領域的運用早已在實踐中。
1.在發聲訓練中的運用
在一般農村中學,由于教學條件的局限性,教師在給學生上聲樂課的時候基本靠口傳心授,沒有基本的鍵盤樂器來處理聲樂作品細節和糾正學生的音準,教學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影響教學質量。那么教師在掌握計算機音樂技術之后,將其運用到聲樂教學中將能夠大大改觀沒有鍵盤樂器作為輔助聲樂教學的情況。教師將計算機音樂系統中的動態發聲動畫與靜態圖片有機結合,使學生認識歌唱的發聲原理,直觀發聲器官的生理結構和氣息運動變化規律,進而為正確的發聲方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聲樂伴奏中的運用
眾所周知,伴奏是歌唱表演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常見的是鍵盤樂器的伴奏,從發聲訓練,音準訓練,到對整首音樂作品的襯托都是需要伴奏的。在一些偏遠的農村中學,想找到一臺鍵盤樂器是十分困難的,教師們有時候也抱怨教學條件的局限使自己的教學無從下手。那么計算機音樂技術很好的解決了聲樂伴奏問題,教師只要熟練掌握Cubase音序軟件,利用電腦鍵盤將所教的歌曲伴奏音型輸入進入,導出音頻,這樣一首伴奏作品就成功出爐了。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嗓音特點對編曲進行力度、速度和移調處理,使其更加符合聲樂教學規范。
三、計算機技術在感受與鑒賞教學中的應用
將計算機音樂技術運用到中學音樂鑒賞課堂中,通過圖片、文字、動畫、音頻的結合會使枯燥的音樂欣賞課變得生動,彌補農村中學教學設施的缺陷,使農村中學的學生像城市里的中學生一樣欣賞到高質量的音樂作品,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欣賞課中,對于涉及到的中外聲樂作品、器樂作品、民族樂器、西洋樂器、不同音樂流派風格、音樂體裁都可以用計算機音樂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教師運用Cubase軟件將同一條需要教學的聲樂曲或者器樂曲導出為不同人聲或不同樂器的音色,讓學生欣賞不同樂器或人聲的音響效果,辨別不同樂器的發聲特點,進而在聽覺上感受弦樂、木管、銅管等管弦樂隊不同組樂器的不同。另外還可以運用Cubase軟件視圖直觀、操作簡便、輸入快捷的特點,教師將一些有代表性的名曲主題重新創編,讓學生進一步在欣賞課中探索、體驗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音色等基本表現要素,最終達到提高音樂審美的目的。
四、對教師計算機音樂技術素質的要求
在一般農村中學,盡管很多學校沒有鋼琴、數碼鋼琴之類的鍵盤樂器,但是計算機操作課程早已經普及,計算機機房更是隨處可見。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有全面的、專業的音樂知識,而且還要根據教學需要去學習一些新的先進的音樂教學手段,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就能夠很好的輔助音樂的教學,只要有一臺手提電腦就可以了。通常來說市場上的計算機音樂制作軟件分打譜類、編曲類兩種,教師可以通過寒暑假到一些音樂院校進行培訓,二十個學時就能基本掌握全部的制作技能了。教師將所學技能運用到教學中,不僅能夠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而且還能夠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也是一名音樂教師創造性教學手段中的一種吧。
五、結論
計算機音樂技術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音樂教學輔助手段,不僅是因為其教學信息量大,而且其教學互動性強,對缺少教學硬件設施的農村中學來說,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其特有的直觀性和交互性應用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在視唱練耳科目的學習上,樂譜與不同音色音頻的對應加快了學生的識譜速度和對不同樂器音色的辨別能力。在歌曲的學習上,計算機音樂系統中的動態發聲圖畫與靜態圖片有機結合,不僅能夠使學生認識歌唱發聲原理,而且能直觀發聲器官的生理結構和氣息運動變化規律,進而為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感受與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圖像、文字和視頻,使學生在教室就能感受與音樂會現場一樣的視聽效果,提高學生對古今中外名曲的理解能力。因此,計算機音樂技術的運用對條件簡陋的農村中學來說是一種先進的新型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們的音樂基本素養,它的運用對現階段條件簡陋的農村中學來說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佚陽.《計算機音樂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楊晗譽.《多媒體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8).
[3]林妮.《多媒體教學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5).
作者簡介:陳世玲(1984-),女,籍貫:重慶大足區,學歷:本科,單位:重慶市榮昌初級中學,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