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新聞領域大眾自傳播探討

時間:2022-11-28 10:06: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新媒體新聞領域大眾自傳播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媒體新聞領域大眾自傳播探討

1新媒體環境下的大眾自傳播模式

西班牙社會學家曼紐爾?卡斯特爾(ManuelCastells)對于大眾自傳播的定義是:通過短信、博客、播客等功能或產品,大眾能夠以自我為中心進行信息內容的生產、傳播和共享,并對外界信息進行選擇性接收[1]。通過無線網絡,以任何形式呈現的任何數字內容都可以被所有人共享、改寫、再傳播。在新的媒介生態下,這一循環過程不斷加速、拓展,形成了強大的傳播力量。不同于傳統媒體垂直式的信息傳播方式,新媒體環境下的大眾自傳播呈現出水平延伸的網狀結構模式。每一個網民都是P2P網絡中的一個節點,信息在經由這些網民節點時,會因為受到處于不同社會階層的網民的思考模式、心理訴求、文化素養、社會背景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網民基于自己的判斷和認知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后,對信息進行改寫、再造,然后以自己為中心將信息再傳播,成為某一信息輻射范圍內的信息源。在新媒體新聞領域,大眾傳播模式也是如此,只不過比起普通信息,網民對于新聞的自傳播更加依賴于主流媒體提供的信息框架,并且更容易受到媒介事件和群體規范的影響,自傳播的個性也趨于弱化。大眾自傳播模式的形成驅動著大眾對于新媒體新聞的自發性傳播。需要注意的是,以個人為傳播主體的大眾自傳播模式并不成熟,也不穩定,每一個信息傳播節點都有可能因為網民膚淺化、情緒化的觀點或舉動而產生變化,且網民極易受到群體行為的煽動,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流的導向逐漸改變,可能會產生新的、有失偏頗的虛擬媒介事件。

2新媒體新聞領域大眾自傳播的局限性

當下新媒體環境所孕育出的大眾自傳播模式尚未成熟,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由于傳播主體的復雜性和信息生產的自主性,大眾自傳播對于新媒體新聞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包括新聞的采集、甚至新聞事件的后續走向。在這些新聞事件的發酵和網絡輿情的演變過程中,大眾自傳播的局限性逐漸顯露出來。

2.1缺乏深度思考的認知模式:羊群效應的跟風和從眾

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成為了大數據時代海量信息資源的良好載體,信息的廣度、豐富度以及獲取信息的便利度都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然而,傳播信息的質量參差不齊,信息價值也沒有隨著信息量的提升而提升,反而越來越低。當海量而無深度的信息撲面而來時,一些信息不完全的大眾會出現無所適從、信息甄別疲倦的狀況,這時,他們往往會受到基于海量信息無所適從而產生的羊群效應的影響[2],選擇弱化甚至放棄篩選信息、自我思考的過程,盲目跟風、從眾。長此以往,大眾關注的焦點轉移迅速,對信息的辨識度和關注信息的耐久度也大大降低,逐漸形成了缺乏深度思考的認知模式。當一件新媒體新聞事件出現時,大批網民在不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做深入判斷和辨析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跟隨潮流一擁而上,發表淺顯且單一化的觀點,形成輿論高潮,一段時間之后輿論焦點又快速轉移,事件熱度迅速消散。網民就像羊群一般,散亂而無組織,盲目地左沖右撞,一旦有一只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3]。

2.2缺乏理性判斷的情緒化傾向:群體極化的暗示和感染

勒龐認為,群體的思維受到強烈感情和極端感性的活動支配,他們沒有足夠的智力控制他們基本的情感狀態[3]。一個新媒體新聞事件產生后,擁有相似經歷和情感共鳴的大眾是將其推向輿論高潮的強力催化劑,他們受到情感的支配快速聚集起來,形成一個擁有相似感受或觀點的團體,這種感受或觀點是缺乏理性且帶有一定偏向的。在團體內,成員借由新媒體開放而自由的平臺盡情宣泄自己的情感,推動熱點事件的快速發酵和擴散。于是,團體成員的觀點或情緒朝著非理性的方向繼續偏移,并由于成員間基于新媒體環境即時互動性的交流溝通而最終形成極端的觀點,這就是網絡群體極化現象[4]。情緒極化的部分群體對事件的動態保持及時的關注,并頻繁且持續地表達缺乏理性判斷的情緒化觀點,不斷擴大事件的傳播范圍,原本游離在團體外的群眾感知到團體中占主流的情感傾向,并受到情感波及進而有所觸動,為了爭取認同和尊重,最終也加入到團體中,且情緒傾向強于未加入團體前,并逐漸走向極端,這就是群體極化所造成的暗示和感染作用。在李普曼看來,“地道的成見,其特點就是先于理性被投入應用,是一種感知方式,它在我們意識到的尚未經過我們思考之前就把某種性質強加給這些信息”[5]。正是由于大眾無法擺脫成見,面對新聞事件總是感性先于理性,容易受到群體極化的暗示和感染而投入過多個人情感,才會導致新媒體新聞在大眾中的自傳播不夠客觀、缺乏理性。依附于大眾的情緒波動而進行的新聞自傳播極不穩定,輿論可以在朝夕之間由高峰墜入低谷。

2.3缺乏主觀能動性的輿論引導:議程的失焦和麻醉

新媒體環境下,大眾對于新聞信息的接收和傳播更具自主權,但這并不意味著大眾自傳播能夠主動引導輿論方向并在輿論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主流媒體新聞后,大眾的思維往往就局限在媒體所提供的信息框架內,很少有人會自行深挖背后的故事。因此,他們在進行自傳播時只能順應主流媒體鋪設好的議程道路,而不能獨辟蹊徑,偶有幾個觀點獨到的意見領袖,也只能短暫地煽動輿情,而無法跳脫預設的議程路徑。大眾自傳播對于新媒體新聞的這種缺乏主觀能動性的輿論引導還具體表現在議程的失焦和麻醉上。復雜且頗具爭議的新聞事件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大眾面對媒體拋出的一個又一個議論點,只能被動地不斷擴張議程、改變議程,在瞬息萬變的新聞節點和蜿蜒曲折的議程路徑上不斷聚焦、失焦,蜂擁而上地宣泄情緒之后又迅速轉移焦點。舊的新聞事件還未完結,新的新聞事件又快速產生,讓人眼花繚亂,只能一味地被動跟進,機械化地傳播、議論、轉向下一個事件,仿佛被麻醉了一般。

3新媒體新聞領域大眾自傳播的發展路徑

在新媒體新聞的傳播過程中,廣大網民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探究大眾自傳播的發展路徑,從個人和社會兩個層面提出打破其局限性的建議和對策,通過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監管,對這一傳播模式做出正方向的推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3.1改善大眾認知模式,加強新媒體新聞內容過濾和建設

面對新媒體環境下的海量信息,大眾對信息的辨識度和關注信息的耐久度大大降低,在羊群效應的影響下缺乏深度思考的認知模式讓大眾對新聞的自發傳播變得盲目、淺顯,傾向于人云亦云而無法提出立意深刻的觀點來進行二次傳播。因此,廣大網民需要鍛煉深度思考的能力,從多角度、多層次看待問題,透過新聞的表層現象挖掘事件本質,追本溯源,保持對事件的持續跟進和獨立思考,避免受制于群體意識、群體規范壓力而盲目跟風、隨波逐流。網絡環境的復雜、信息質量的參差不齊和信息價值的降低是造成大眾自傳播膚淺化的客觀原因,為了促進大眾自傳播的健康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積極推動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對新媒體新聞內容的過濾和篩選,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努力營造健康、真實、清朗的網絡環境。

3.2培養大眾理性思維,完善新媒體新聞監管機制

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感性化的思維是促使大眾自發性地傳播新媒體新聞的源動力,加之網絡群體極化現象下愈加強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導致新媒體新聞在大眾中的自傳播不夠客觀、缺乏理性。因此,廣大網民應該培養理性思維,盡可能追求客觀事實,辯證地看待新聞事件的方方面面,避免由于個人成見和群體極化而造成的主觀臆斷和情緒化傾向。從宏觀角度來說,要改變當前浮躁的社會風氣,進一步完善新媒體新聞監管機制,網絡監管部門要恪盡職守,對于帶有過多個人情感色彩或極端觀點的新聞信息加以引導和規范,對于惡意散布謠言、發表過激言論的個體給予相應的處罰。

3.3提高大眾的議程主觀能動性,加強主流媒體

對新聞傳播節奏的把控和對大眾自傳播的引導面對瞬息萬變的預設議程,大眾只能被動追隨,甚至出現議程失焦、麻醉的現象,不能公正、客觀地把控輿論場。因此,網民應該加強新聞專業素養,積極發揮傳播的主觀能動性,靈活運用傳播學理論,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前提和主流媒體的引導之下,在新媒體輿論場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時,要補充制定傳播新媒體新聞的相關政策,加強網絡媒體的建設和管理。主流媒體要發揮專業化的新聞傳播能力和輿論把控能力,正確引導大眾對新媒體新聞的自發性傳播,并給予適當的輿論自由與空間,與大眾自傳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2]薛玉林,呂廷杰,齊佳音,等.“雙11”促銷活動中羊群效應的博弈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9):3-6.

[3]塞奇?莫斯科維奇.群氓的時代[M].許列民,薛丹云,李繼紅,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22.

[4]凱斯?桑斯坦.網絡共和國:網絡社會中的民主問題[M].黃維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0-80.

[5]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胡冰,范海燕,譯.??冢汉D铣霭嫔?,1997:51.

作者:張庭諾 單位:蘇州大學

上一篇: 新聞傳媒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下一篇: 嚴肅新聞娛樂化現象分析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