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8 09:54: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時政新聞短視頻創作路徑探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各大廣播電視臺,時政新聞一直都是最主流的新聞節目,占據著主要頻道和黃金時段,無論何時都像一座節目中的泰山屹立不倒。也正因為如此,廣播電視臺中的優勢兵力往往就集中在時政新聞中。然而,多年來,時政新聞靈活的報道形式被弱化,時政新聞崗位上的團隊所追求的最大原則是準確。久而久之,人才的個性不突出,時政新聞的寫作和采編,最難進行變革,仿佛永遠都是按照一種模式才安全。的確,時政新聞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準確,大家把絕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新聞的準確性上,而不愿創新,沒有精力去創新,或者不敢創新,沒有必要創新。尤其是時政新聞多會議報道,千篇一律的報道模式不僅讓采寫者束手束腳,也讓普通受眾敬而遠之。當然,在過去,互聯網還沒有如此繁榮的年代,時政新聞由于其在報道主題和報道對象上的主流優勢和先發優勢,收視率還能保持在一般水平。然而,現在人們收看時政新聞的渠道和形勢都非常多樣化,問津廣播電視臺時政新聞的受眾就大不如從前了。例如,筆者所在的東莞廣播電視臺《東莞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就有較大幅度下降,雖然內部也在報道的深度和連續性、專業性上進行了高標準、嚴要求。但是傳統媒體傳播渠道優勢不再的大背景,使其收視率和影響力依然呈現下滑趨勢。好在傳統媒體人“窮則思變”、追求卓越的精神未改。大家結合如今的傳播新生態,進行了多樣化的嘗試,例如實行媒體融合,在全媒體平臺上一稿多發,增加單條新聞的曝光率。不過,傳統媒體人還需要繼續探求改革的關鍵點,抓住新時代的傳播規律,更多地用受眾思維去進行改革探索。2《梨視頻》給時政新聞短視頻帶來的啟示
從2016年開始,國內出現了一些新聞類短視頻的運營主體。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2016年11月3日上線的《梨視頻》,是由從澎湃新聞辭職的媒體人邱兵所創始的一個資訊類視頻平臺。《梨視頻》可謂是傳統媒體人華麗轉型的一個代表作,也為更多傳統媒體轉型提供了經驗借鑒。2018年上半年,本人所在的東莞廣播電視臺時政新聞開始嘗試做《莞視頻》,筆者也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筆者發現,以往在電視播出的時政新聞中,一些亮點和細節拿到短視頻中來進行網絡傳播,其傳播效果能發生質變。點擊量少則幾萬、多則逾百萬。《壯觀!120秒航拍,帶你俯瞰港珠澳大橋》輕松獲幾十萬點擊量,《重點大學畢業還曾留學德國的學霸何以流浪街頭14年》在短時間點擊量過百萬。制作團隊花了電視時政新聞的一半力量,傳播力度卻實現了倍增。當然,也有一些點擊量沒有達到預期的案例。實踐證明,短視頻傳播有規律可循。《梨視頻》為何受到投資商和廣大網民的青睞?其中有兩點引人注目。一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傳遞中國聲音。”二是建立了龐大而有序的拍客系統。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發展短視頻,要建立龐大而有序的拍客系統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因為地方臺立足的面比較窄。但地方臺做短視頻也有其優勢,那就是立足于當地,更具有貼近性。那么,《梨視頻》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短視頻制作經驗?筆者總結了以下三點。首先,在手法上,需要用“講故事”體。在一分多鐘的視頻中,將畫面、聲音、文字結合起來,塑造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故事重點在于展現關鍵細節。當然,這中間有一個誤區,由于傳統電視臺的媒體人擅長于視頻畫面的拍攝,習慣于注重畫面的宏觀性和美感,這本身值得提倡,但要注意,如果在短視頻中過于強調畫面宏觀的美感,而忽略了關鍵細節,短視頻就會成為無本之末、無源之水,喪失生命力。就拿《梨視頻》中的兩期節目來舉例,2018年1月14日播出的梨視頻《世界排隊最多的國家買豬肉都要排隊》,講述俄羅斯人在各個場合中都需要排隊的習慣,雖然主題比較宏觀,但是畫面因為細節的捕捉而顯得幽默風趣,富有故事性;2018年6月19日播出的梨視頻《母子為了阻撓修路竟提氣罐揚言自爆》,畫面是路人用手機拍攝,并沒有多少美感,但是因為節目的故事性,依然獲得了很高的點擊量。因此,短視頻的根本吸引力在于故事,傳統電視人需要將眼光更多地放到講故事上來。其次,在時長上,短視頻的時長一般不超過兩分鐘,才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收視習慣。但這沒有一定之規,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大多數情況下,短而精是首選。《莞視頻》剛開辦的時候,一期節目經常有三分多鐘。原因是原始素材動輒有一個多小時,按照傳統媒體人做時政新聞的思路,重要領導的畫面、關鍵同期聲等,什么都不能去掉,修修剪剪還是少不了三分鐘,這樣一來,傳播效果往往不佳。這就需要傳統媒體人解放思想,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將話題集中在一個有關注度的點上。當然,這對于時政新聞的采訪過程而言,真的需要看運氣。比如有一次,筆者在報道東莞的濱海灣新區建設階段性成績時,在海邊捕捉到了負責濱海灣新區建設的一把手在海邊環顧四周的畫面,我們的麥克風遞上去,他馬上就有感而發,正是當時關鍵的幾句話留給了人們對濱海灣新區無限的想象空間。當天制作的《莞視頻》點擊量很快就達到了10萬+。再次,我們確實要想方設法建立自己的拍客隊伍。這支隊伍的來源應該范圍廣泛,覆蓋各個地域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發動大家將手機用起來,隨時記錄精彩瞬間。而電視臺也應該敞開胸懷,多一些鼓勵機制,為短視頻的拍攝蓄積一個能量池。
3短視頻的內容生產手法
在具體的內容生產手法上,筆者也總結出了短視頻制作的幾個關鍵點:1)采訪是種子,制作者需要深入現場去進行采訪,尋找焦點,多拍特寫,用核心畫面體現完整故事,最后再補充環境的鏡頭。2)語言是錐子,視頻中的字幕需要恰到好處、簡潔明了、作為視頻內容的補充,起到畫龍點睛的功能。3)視覺是錘,在拍攝過程中,盡量做到畫質清晰、構圖美觀、色彩搭配合理,核心信息要放在畫面中的突出位置。后期制作時,可以制作動圖、添加圖標,讓意思更明確清晰。視覺畫面就像錘子一樣,將內容植入觀眾的腦海里。4)情緒是調,在后期組接畫面時,需要站在受眾立場上去思考畫面的先后出場順序,細節反應場景,愿景交代背景,使用現場音讓人“聲臨其境”,加入適當音效,制造更加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氛圍。5)最后,運營是扇子,短視頻需要制作得好,更要推廣得好。把握恰當時機,根據受眾定位選擇恰當的平臺進行。并整合充實的資源力量,集中時間段進行推送,可在一段時間內迅速傳播,造成“霸屏”效應。
4時政新聞短視頻需要堅持黨性原則
時政新聞需要層層把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時效性和可看性。但無論如何,時政新聞的長、短視頻都不能脫離黨性原則。眾所周知,《今日頭條》等一些短視頻播出平臺都經歷過被叫停整頓的階段,這再一次證明了國家對視頻節目的要求是正能量宣傳。從這一點看,做時政新聞短視頻也有著先天優勢,因為它擁有著第一手的主流信息,從不改變的正能量。在此基礎之上,編輯篩選和剪輯出“更善意”“不偏激”,更符合年輕人對于內容咨詢需求的短視頻,呈現“細節中國”。綜上所述,在當前相關的管理部門對互聯網信息傳播管控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時政新聞短視頻的發展存在較大機會,但對從業人員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故事中用感性的手段、動人的場景傳播當今中國的正能量、主流的價值觀,這需要相當高的技巧。
參考資料
[1]羅立璇.“難而正確”的梨視頻為何能獲人民網和騰訊青睞[EB/OL].[2018-04-17].《三聲》百家號
[2]柳爽.時政短視頻創作及傳播的創新路徑——基于2017年十佳新聞短視頻獲獎作品的分析[J].電視研究,2018(3).
作者:陽玉明 單位:東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