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2 10:02: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中國古典舞教學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第一階段中國古典舞教學的創建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舞蹈界沒有自己的舞蹈,舞蹈要么是來自俄羅斯的芭蕾,要么是中國傳統戲曲舞步,為了解決專業舞蹈演員訓練的困境,舞蹈專家們進行多次嘗試建立屬于中國自己的舞蹈,舞蹈前輩們在尋找中國歷史淵源以及人們的審美需求的同時,借鑒芭蕾舞蹈的藝術特點以及其先進教學和合理科學的訓練方式,建立了中國早期的相對科學、合理、規范的教材和教學。《中國古典舞教學法》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的,這個教材對中國的古典舞專業訓練起到助推劑的作用,同時也具有古典舞教學模式發展過程中里程碑的作用。這一時期的教學模式繼承和發揚了戲曲,它脫離了傳統戲曲伴奏形式,將戲曲、武術、雜技等動作素材,通過音樂的伴奏,轉化為情感抒發的舞蹈藝術語言。同時吸收和借鑒了芭蕾訓練模式,借鑒芭蕾訓練中的韌性、拉伸、重心等動作訓練。另外加上身體的感覺以及對呼吸的處理,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創建出一種不同于其他舞蹈的舞蹈—中國古典舞。它是從戲曲、武術的身段向舞蹈組合方向變革,取材于中國傳統戲曲題材和內容,并將舞蹈訓練的技巧、動作風格和作品內容相結合,這種教學模式對中國舞蹈開辟了新的天地,例如根據傳統戲曲《牡丹亭》中《驚夢》片段改編的舞蹈,實現了從戲曲到古典舞的第一步,而后出現的《春江花月夜》、《牧笛》、《劉胡蘭》、《少年愛國者》等一系列優秀古典舞,揭開了中國古典舞教學劇目的帷幕。但是《中國古典舞教學法》這部教材所倡導的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國古典舞教學法》的課程主要針對大學水平以下的教學,其過多地強調對功能和技巧的訓練,以及對微觀、細節方面的重視,這樣不可避免的疏忽對中國古典舞的整體藝術形態、風格走向的研究。這樣微觀方面的古典舞教學形式只是古典舞教學體系的基本要素,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同時由于歷史時代的原因,古典舞教學活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歷史局限性,這樣教學內容便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第二階段中國古典舞教學主體課程的建立—身韻與基訓
進入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浪潮的興起,中國古典舞教學也在嘗試探討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既吸收傳統舞蹈、戲曲的優良基因,又和當今時代緊緊相結合,確定了中國古典舞的主體教學特征以及主體風格—身韻與基訓。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古典舞身韻》出版了,它是由李正一、唐滿城、黃嘉敏對先前教學經驗、教學理論的實踐、研究以及總結,中國古典舞身韻是提煉出“傾、擰、曲、圓”的動作形態特征,“起于心,發于腰,行于身”的運動準則,“抑、揚、頓、挫”的節奏處理形式,“平圓、立圓、八字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模式發展研究圓”的舞蹈路線,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逢沖必合,遇開必合等一切從相反面做起的運動規律,“輕重、強弱、松緊、剛柔、急緩”等力量表現形式,引導舞者和觀眾形成“形、神、勁、律”的審美情趣。故此,身韻成為中國古典舞發展的必然結果,可以這樣說身韻帶給中國古典舞一個新的轉折,身韻使中國古典舞在舞蹈本體化的道路越走越好。《中國古典舞基訓》基于對中國古典舞基訓寶貴教學經驗的總結,這部教材跨越了《中國古典舞教學法》教材的局限性,同時對中國古典舞大學教學體系中出現的新理論以及實踐問題進行了分析、梳理和總結,并對建國初期古典舞突出的民族性問題進行改善。這一階段的教學模式在舞蹈技法和組合方面也擺脫了建國初期不成熟的借鑒戲曲和芭蕾的技巧,比如在女班仰身轉、旁提轉、荷葉轉,男班擰、圓、傾、曲以及在旋轉、翻騰、跳躍中的各種技巧復合,這種教學模式遵循了古典舞的形態特征和舞蹈動作特有的內在規律,并且整合了古典舞自己的技術語言。《中國古典舞基訓》的出版標志著中國古典舞基訓的誕生,同時也代表著古典舞教學模式轉向基訓方向。身韻與基訓的提出與完善使得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更具有系統性與科學性。
(三)第三階段中國古典舞教學課程體系的完善與補充—課群建設
在“以人為本”開展素質教育的形勢下,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不可避免的面臨著挑戰與機遇,這就要求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以及課程教學體系更加包容開放、創新發展。中國古典舞也出現了幾枝新的古典舞流派,比如“敦煌舞”、“漢唐舞”、“昆舞”,這些流派的出現更加印證了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向著多元化發展,教學課程也得到不斷完善。
二、古典舞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從單一的解決舞蹈演員的技能和訓練方法,到20世紀80年代古典舞大學教程的建立,再到古典舞藝術風格的探討,身韻與基訓的構建,到如今如何將多種傳統文化以及世界優秀文煥的藝術形態融入到古典舞的建設中,如何在此背景下發展古典舞教學模式,本位有以下三種建議:
(一)發展主次分明、包容并蓄的古典舞教學模式
“主”是指古典舞教學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科學的教學主體,它必須遵循基本技術問題和基本身體語言法則,在主的基礎之上古典舞可以在多方進行多元化創新發展,但是發展和創新必須在中國傳統美學的框架進行,不能和中國身體語言法則相違背。具有典范意義的中國舞蹈藝術,不論舞臺上表現形式多么豐富多彩,其訓練和表演內核均遵循共性特征—中國傳統美的內涵和法則。世界是一個包容并蓄的世界,任何事物的發展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古典舞也不例外,古典舞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包容并蓄,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為我所用,這是中國古典舞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二)重視基礎訓練的古典舞教學模式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事情要想向高處、好處發展必須打下堅實基礎,任何工作的開展必須打牢基礎,古典舞也不例外。古典舞源于中國傳統戲曲,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戲曲文化作為基礎訓練科目,同時古典舞也吸收了芭蕾這種藝術形式,也應該理解芭蕾藝術形式的內涵,在對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的基礎上進行古典舞身法和技法的訓練,在進行古典舞身法訓練時要將學生身體的每個部位都調動起來,然后和古典舞技法相結合彰顯出古典舞的內涵。
(三)發展舞蹈示范的古典舞教學模式
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重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客觀能動性,但是并沒有摒棄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該通過自己對古典舞蹈正確客觀的認識以及對古典舞蹈技藝的嫻熟掌握,教師在古典舞教學時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舞蹈表演來展示古典舞的魅力,既能激發學生對古典舞的學習興趣,還能調節課堂氣氛。通過這種舞蹈示范的教學拉近了教師和學員之間的距離,促進教師和學員之間的相互鼓勵與學習。
三、結語
中國古典舞經歷了一系列階段,其教學模式也日漸完善。在中國古典舞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只有在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審美觀,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與理念,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古典舞的教學,才能培養學生成為真正的舞者,才能將古典舞推向世界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潘東升,趙曉晶.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模式發展探究[J].知音勵志,2016,21:208.
[2]尹霜菊.淺析中國古典舞身韻基本元素[J].戲劇之家,2018,02:85.
[3]劉楊,王藝橋.古典舞教學在高校的傳承和發展研究[J].黃河之聲,2017,19:57.
作者:張穎 單位: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