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9 10:14: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校舞蹈形體課多元化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形體是一個人思想意識、精神氣質和性格的外在體現,對于一個人的形象展示有著一定的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前的背景下,學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形體美,這是提升自身競爭力和氣質的關鍵。許多學生需要走向講臺,這種形體美培養不僅是職業需求,也是提升學生自信的關鍵,有著關鍵意義。
一、革新教學理念
在當前的高校形體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多元教學的重要性意義,引導學生形成塑造完美人格以及促進身心健康的理念。形體教學一方面屬于體育教育,一方面屬于對學生美感的培養,不僅僅是單純的舞蹈教育,還需要利用肢體和形體的配合,調整和改善不良附體姿態,這樣可以讓學生形成美的意識,提升審美水平,讓學生形成審美習慣。這種訓練,不僅是對學生身體的鍛煉,還是對學生鑒賞力、創造力、感受力、儀表以及心靈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樣可以讓學生具備將來社會生活必備的素質。
二、重視即興教學
教師需要遵循順序漸進的思路進行即興舞蹈教學,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即興能力。學生在剛開始接觸舞蹈的時候,對于相關的動作往往缺乏積累,基本功并不扎實,所以難以進行自由表達。同時,他們會出現無所適從、不敢表現以及沒有動作的行為。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靜止造型到局部變化進行指導,讓學生循序漸進進行訓練,這樣可以跟著教師的示范逐漸提升表達自己的能力,根據相關的音樂旋律,結合自己的理解來表現舞蹈內容[1]。在實際的即興教學中,教師需要解決學生羞于利用舞蹈表現自己以及不自信的問題。不僅需要進行動作示范,還需針對相關肢體語言進行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學會使用舞蹈語言來即興表達自己。即興舞蹈雖然聽起來難度比較大,但是這種表達是基于大量積累以及扎實基本功之上的。根據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學生需要在腦中進行主題分析,而后結合自己的經驗,利用貼近主題的動作進行表現。在這個過程中,會用到一些常用的動作和表現方式。例如,仰望遠方來表示向往。利用低頭來表現凝視和沉思。利用握拳來表現憤怒,利用五指張開來表現張力等等,利用這樣的動作意向訓練,可以讓學生提升自己的即興能力。如果學生缺乏相關的基礎,就會難以在即興條件進行表達,無法達到動作揮灑自如的狀態。教師可以實施分層遞進訓練,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克服難點,降低自己的心理負擔,這樣可以體會到即興舞蹈的自如性和多邊形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在這樣的音樂旋律中,學生可以進行自由舞蹈,教師可以強調線路、延伸、體態、表情以及延伸等等形體關鍵要素,這樣可以解決學生動作單調沒有神韻的問題,讓學生了解美妙舞姿和這些基本動作的關系。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體會到舞蹈的訓高校舞蹈形體課多元化教學的探究練要素,享受舞蹈藝術的魅力[2]。
三、重視力量訓練
雖然形體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形體美感,但是力量訓練是基礎,中重要的支撐。在當前的舞蹈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耐久力、控制力,爆發力以及彈跳能力,學生的肌肉訓練包括對于自身軀干核心力量的訓練,需要鍛煉下肢力量以及骨盆帶的力量。在進行舞蹈動作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全身的肌肉力量,這樣可以對抗阻力。外部阻力屬于實施力量訓練的主要因素,利用人體對外部刺激的應對來達到訓練目的。舞蹈的動作造型和相關技術都是需要一定的力量來支持的。在站立時對腿部支撐能力有要求,在踢腿的時候的對于爆發力有要求,在空翻的時候對于翻騰力量有著一定要求。如果學生的肌肉力量比較差,就會難以完成相關的訓練,產生跳不高、踢不起的問題,學生因為背肌、腰腹等核心力量不足,就會出現身體松散,難以注意力的不足,產生身體穩定性較差的問題。所以,在形體教學中必須關注力量訓練,引入力量訓練法[3]。
四、引入有效評價方法
在當前的形體課程中,教師需要善于評價學生并且給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教師需要認識到科學考試的意義,并且發揮教學考試的功能和作用,淡化分數意識,讓學生樹立正確應試思想。評價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激勵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則需要結合考試和考察,結合對于技能和理論的考察,讓學生自主評價,同時結合教師評價、定性評價、定量評價、過程性評價等等,這樣可以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發揮良好的效果[4]。
五、結語
綜上,在當前的高校舞蹈形體課中,教師需要引入多元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提升形體教學的實效性,同時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讓學生獲得有效知識,提升自身的技巧,實現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溫柔.舞蹈生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120.
[2]高云.舞蹈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楊鷗.舞蹈訓練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4]溫柔,張夢珍.舞者身心訓練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王蓉 單位: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