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時間:2022-11-02 09:20: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內涵及意義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指在遵循學科特點和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營造出數字化的教學環境,實現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多媒體的優化與協調,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進一步實現課程改革目標。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帶來了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優化發展,對于深化教學改革、實現現代化教學具有深遠意義。首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教學過程。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科教學內容能夠以更加鮮活、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綜合感官來建構和理解知識,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其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使教學過程更貼近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知識信息的綜合能力。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后,能夠綜合運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教學視野更加廣闊,學生能夠學習更具有實踐性的學科內容,從而實現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最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夠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鍛煉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終身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中,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得以激發并開展自我管理,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調控學習進度,并在此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現狀及問題分析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現階段,在我國中小學教育實踐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以教師為中心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營造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提供圖文并茂的學習內容。二是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多媒體開展自主學習。這種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運用信息化手段圍繞學習內容進行合作探索和交流討論,完成對知識的主動建構。三是運用網絡軟件平臺,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習目標,整合運用網絡資源發現問題和結合問題。盡管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運用到學科教學實踐中,但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首先,一些教師對于信息技術于學科教學整合的本質和內涵缺乏深刻認識,導致信息技術過度使用,過分夸大了信息技術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科特點。其次,一些教師忽視教學基本功的修煉,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不注重教學設計,出現華而不實的現象。第三,在信息資源利用方面存在低效重復使用現象,缺乏對于學科資源的集中化整理。第四,師生交流不足,教學過程出現放任自流或教師主導的極端化現象。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發展對策

(一)立足學科特點,選擇合適的切入點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過程中,學科知識體系和內容特點是前提和基礎。只有尋找到教材與信息技術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度運用信息技術,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首先,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重難點內容,通過對于學科知識體系的清晰認識,選擇信息化教學的切入點。其次,教師要以抽象、難懂的教學內容為依托,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合理的設計,將知識以生動、活潑、直觀、具體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夠調動真實的感官去認知,建構對于復雜知識內容的理解。第三,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優化設計,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獲取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更加真實的學習感受。

(二)合理開發利用,發揮信息技術有效作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不是單方的取代,也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合理開發和利用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科知識的發展規律,以教學實際為依托,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使信息技術的運用起到突出知識重點、增強教學效果的作用。其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和對于信息資源的無效利用。教師應在課前對相關學習資源進行篩選和整合,使信息資源更好地服務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避免時間和資源的浪費。第三,注重信息資源共享,通過集體備課、教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等活動,使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更加高效,有效節約時間,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主建構知識、理解知識。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只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的發揮,才能使教學過程真正貼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融入學習、主動建構。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課間時,要以學生的學習感受為出發點,針對中小學生偏好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的特點,應使教學課件集知識性和趣味性與一體,讓學生在真切的學習感受中獲得思維的啟發。其次,教學過程應放手發動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動手、動腦相結合,在主動參與中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形成對于知識的深刻認知。

(四)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切實優化教學過程

盡管課程改革帶來了教學模式的創新,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仍然不能忽視。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合理地安排與規劃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才能真正落實課程目標,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入教學過程,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教師要深入鉆研專業知識,形成對于學科知識體系的清晰化脈絡,奠定剪紙的教學基礎;另一方面,教師提高對于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力,根據學科教學內容,適時適度開展信息化教學。其次,教師要重視教學設計和業務能力的錘煉,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靈活設計教學課件和教學活動。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在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立足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準確把握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的結合點,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方式,不斷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李潔,李子英.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信息技術,2013(10):40.

[2]陳思銘,劉長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研究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113.

[3]吳思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深層思考[J].新教育,2015,(07):22.

[4]王明輝.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初探[J].黑河教育,2016,(07):81.

作者:徐金生 宋文麗 單位:山東省寧陽縣磁窯鎮興隆完全小學

上一篇: 研討式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運... 下一篇: 中醫藥院校物理課堂教學研究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亚洲AV元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