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新企業管理研究

時間:2022-10-24 09:54: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新企業管理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新企業管理研究

企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子,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企業的發展與社會責任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只有在社會責任理念下進行企業管理模式發展,才能夠讓企業的經營與社會發展相契合,才能夠讓企業在社會發展中做出重要貢獻。但是,依照當前形勢來看,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依然具有廣闊空間,其與社會責任管理理念的結合度也需要不斷強化。探索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的企業管理模式也就顯得極為重要,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1社會責任管理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和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謀求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本質。但是,企業在獲取利益的同時,更加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牢固樹立為民服務、參與社會建設的思想意識。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政府、企業和個人的關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企業是否擔負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貢獻的重要衡量標準。尤其在近些年來,人們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擔負尤為重視,很多企業社會責任擔負力不夠,也讓人們感受到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滲透的重要性。只有強化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的企業管理模式構建,才能夠讓企業得以制度約束,才能夠讓企業對員工和客戶擔負責任,才能夠讓企業在社會中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彰顯,才能夠讓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

2新企業管理模式與傳統管理模式之不同

2.1從管理對象角度分析

從管理對象角度來看,傳統企業所涉及的管理對象和管理內容相對于簡單,即企業內部員工、生產流程管理、企業產品的銷售、運輸、保管等。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也比較封閉,與社會上其他行業、人群產生聯系機會較少,大部分企業都在“關著門、埋著頭”搞發展。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發生經濟行為的模式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尤其信息化的應用讓不同行業、不同階層的人群加強了聯系和交流。新企業管理模式更加強調企業在落實社會責任過程中,擴大自身影響力,創造效益的最大化。新形勢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對象已經不僅限于內部員工,而是還要與社會上的管理對象接觸,企業與社會多層面聯系的機會更多,也更加注重與外部企業的交流合作,在這些交流合作中,能夠不斷促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企業社會責任和自身效益的追求不再矛盾,而是形成統一的內部聯系。

2.2從收益方式的角度分析

在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下,企業運行經營的效益目標首先要考慮股東的利益。只有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才能保證企業的穩定生產經營。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在短期內可以讓企業獲得穩定的生產經營秩序和豐厚的效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企業產生發展后勁不足等負面問題,不符合政府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這種陳舊的經營模式除了向國家繳納賦稅之外,對社會的進步所產生的意義還不夠深化。因此,人們日漸認識到傳統陳舊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隨著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必將被市場經濟所淘汰。社會責任管理模式,不但強調效益的追求,還強調了社會責任擔當,使兩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相輔相成。這種模式在互聯網經濟背景下,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青睞。另外,其應用的效果也展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

2.3從管理機制的角度分析

在企業實施社會責任管理模式下,要落實政府的相關政策,積極開展創新改革,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帶動和促進社會的全面轉型,從而實現企業和社會共享發展成果的良好愿景。這種管理模式的實施,要以企業主動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為前提,只有企業主動開展和落實相關社會責任管理的各項工作,才能讓社會和群眾形成對企業的關注和肯定,才能積極的支持配合企業的生產經營,從而形成群眾支持企業、企業回報社會的良性循環效果。2.4從管理目標的角度分析社會責任管理的本質內涵決定了企業發展要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不僅要重視自身利益建設,還要將社會大局利益納入企業文化建設和日常經營管理目標之中。更加關注對員工隊伍和社會群體的關心愛護,講究企業與社會的和諧融入。企業只有做到這種管理效果,才能實現企業和社會的雙贏局面。這樣的局面會更加促進企業有的放矢的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在遇到經營風險和困難時,也會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這樣的良性發展也符合企業的根本利益要求。

3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的“3C+3T”模型

3.1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3C思想體系

企業的建立不應僅僅停留于利益的追求,更加需要注重綜合價值的追求。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環節,都是企業內部與社會外部相聯系的重要過程,也是企業在社會中發揮價值的重要過程。無論企業內部還是外部,其作為社會人的屬性,其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偏好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需要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也要不斷追求利益的多元化,既追求現實經濟利益價值,又追求非經濟利益價值。不同企業對利益價值的看法和觀點肯定會存在一定差別。因此,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要清醒認識此問題,正確看待這種差異。認識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目標所創造的價值也要具有和反映多元化的特征需求,包括經濟利益、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價值。這就使傳統的企業價值追求發生了重大變化,以求利益最大化變為綜合價值的創造。實現企業、社會和人類利益價值的統一。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更加需要重視綜合利益價值的發展,將其作為工作開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活動當中,將其與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企業文化建設、安全生產等核心重點工作有效融合在一起,使每項工作的開展都體現出社會責任管理的特點。另外,價值追求還需要與顯示機制相吻合,通過顯示機制的建立促使效益價值的體現,促使企業融入市場,進而促進綜合價值的彰顯。

3.2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3T實施體系

3T體系的構建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助力,也讓新型企業管理模式予以更好地推動。其貫穿了3C體系的重要內容和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全員參與。全員參與指的是企業各部門人員均參與其中,并對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予以配合。這種良好的參與配合效果是建立在大家共同的意愿和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大家形成共同的認識,才能有效保證效果的實現。因此,要通過以下五項措施,使員工達成高度的共識。第一,領導為代表,履行社會承諾;第二,社會責任意識貫穿工作始終,全員意識形成;第三,全員社會責任能力得以發展;第四,全員自覺性得以發展,能夠踐行社會責任;第五,組織對全員參與給予支持。(2)全方位覆蓋。企業達到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與日常工作的有效融合,必須在公司所有的生產管理制度方面予以全面覆蓋,在思想認識、戰略規劃、組織保障、日常工作考核制度建設等方面都要體現出社會責任管理的風格特點。實現全方位覆蓋。這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根據社會責任理念的相關特點、要求,重塑企業核心價值觀。第二,根據社會責任理念的相關特點、要求,重塑企業發展戰略;第三,完善企業落實社會責任相關制度、責任體系;第四,構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職能的保障體系;第五,融合健全利益價值相關方共同參與機制;第六,建立完善企業實施社會責任的績效考核辦法。(3)全過程融合。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管理,需要首先滲透管理理念,并將其融入到工作開展的每一個環節之中,使企業的各項工作都能體現出社會責任管理的理念風格。最終實現效果的融合。企業要想實現全過程的融合,則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第一,生產經營體系與社會責任理念相融合;第二,企業責任理念需要與資產生命周期管理相融合;第三,社會責任理念也需要融入到企業日常工作開展之中,細化到每一個細節之中。

4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的新企業管理模式構建路徑

4.1合作互利共贏的思維導向

企業之間良好合作關系的形成是以互利共贏的目標為基礎的。而全面社會責任管理模式在企業各項經營管理中的良好應用,則是企業之間開展合作交流的基礎。先共同擁有社會責任擔當意識,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現互利共贏,最后形成理想的合作效果。在社會責任管理模式下,創造綜合價值是企業的終極目標。因此,要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全方位建設由不同的利益價值相關方形成的多元價值結構。由于不同的元素構成,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價值導向。利益相關方一致形成了追求直觀效益時,對社會責任管理的目標追求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如何將多元化的價值追求形成有效的統一,是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關鍵。這就需要各利益方達成高度共識。這種共識的形成包括內部員工的共識和企業之間的共識。前者的共識主要是讓員工具有社會責任管理的意識,能夠有效完成生產經營效益的各項工作和履行社會責任管理職責。這種共識的形成主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引導,其次是企業高層領導的率先垂范。后者的共識主要是指企業間利益相關方價值利益的多元統一,使目標利益有效引導社會責任管理的共識。形成這種共識的關鍵因素是互相信任。達成綜合價值共識是企業之間開展合作的前提保證,在合作中形成社會責任管理的共識和落實,在合作中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企業之間進行合作的價值規范是實現企業由單純追求利益最大化向追求社會責任最大化的轉變。在合作時,能夠有效容納不同利益方的不同價值訴求,并做到合理的統一,從而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在這個過程當中,相互信任和優勢互補是綜合價值實現的基礎,這樣才能保證合作效果。再將同意后的價值利益轉化為綜合價值的社會責任。

4.2員工共同參與到企業管理中

實現員工共同參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目標,就必須要構建企業全員參與機制,推動實施體系的建立。首先,企業的高層要做好榜樣的樹立,重視自身社會責任的擔當,認真履行自己身上所擔負的職責,所作出的社會責任承諾都要踐行,為員工社會責任的構建起到重要啟發和警示作用,引導員工內心責任的形成。同時,企業高層領導在踐行自身承諾的同時,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提升員工團隊的履行社會責任能力,并做好督促和引導,防止出現履責意識成為一句空話等現象。通過相應的學習培訓活動,能夠讓職工責任更加明確,能夠讓責任落實到位。其次,通過企業文化建立,能夠讓職工深刻感受身上所擔負的重要社會責任使命,能夠促進職工內心責任擔當。做好企業核心價值觀構建,發展擔負社會責任的企業,重點是塑造企業發展戰略,使組織管理和職能管理均得以作用發揮,讓企業利益空間得以提高,促使參與機制的形成。企業還需要在文化構建方面予以深入研究,建立企業合作體系,把企業具備的社會責任意識作為企業之間交流合作的基礎。另外,根據以上內容,相應建立責任考核制度并做到獎罰分明。最后,注重社會責任管理與企業工作過程的融合,將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工序有效地貫穿于社會責任管理建設上來。比如企業的安全生產、營銷理念等都要貫穿到社會責任管理方面。通過新企業管理模式的構建,則能夠讓企業的軟硬實力均得以提升,有利于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身企業品牌的樹立,實現其科學發展、長遠發展的目標理念。

4.3注重企業內部改革工作

首先,企業要注重具有社會責任特點的核心價值觀建設。價值觀是企業的軟實力,是一種無形的資產,這種無形的資產能夠引導支撐著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在實施改革過程中,要將追求利益最大化這種陳舊的經營理念摒棄,將創造最大化的綜合價值更新為發展目標。雖然在實際中很多企業在此方面還需要不斷予以強化,但很多企業已經日漸具備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生產經營特點。其次,企業要注重社會責任的落實。由先前的自身獲得經濟利益轉變為優化社會資源、保護環境、節能降耗和自身經濟利益的有效統一實現。企業要不斷重視社會責任管理的建設工作,做到科學規劃,嚴格實施。在工作中強化對員工團隊社會責任落實的督促工作,切實讓員工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建設任務,并確保實效。最后,為了保證落實效果,企業要完善相關考核制度。考核制度要科學的進行量化和細化。在嚴格的考核中,不但能夠讓企業各級領導和員工團隊認識到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還能有效促進企業各層級社會責任管理工作的落實。另外,企業要根據考核的結果,不斷地進行分析完善,針對考核中的不當之處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和改進不足。

4.4積極發揮社會各界的監督作用

企業需要做好自身責任管理的完善,同時還要注重外部因素建設。只有讓社會各界紛紛參與到社會責任管理監督上來,才能確保社會責任管理工作的效果。第一,要充分發揮消費者的監督作用。當消費者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者服務工作不到位時,要應用自己的權利,積極開展維權工作,必要時向政府主管業務部門進行投訴。第二,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有效利用社會輿論,能夠避免企業管理信息的閉塞,使監督效果更加公開化、透明化。合理的應用輿論監督,可以更好地督促企業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第三,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監督作用。重點是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的保護作用。由于消費者個人力量不夠,在遇到侵權現象時,需要組織力量的支持。由合適的社會組織出面支持消費者的維權活動,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和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

5結語

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的新企業管理模式建立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企業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只有做好社會責任管理理念下的新企業管理體系構建,才能夠從根本上推動企業作用的展現,才能夠讓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好,才能夠讓企業的發展目標與社會利益結合在一起,才能夠讓社會發展得到源源不斷的動力。相關人員更加需要從企業實際管理情況入手,做好新企業管理模式的探索,構建全新企業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磊.企業如何兼顧經濟價值與社會責任[J].人民論壇,2018(17).

[2]許楚若.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管理現代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8).

[3]殷格非.責任文化為企業注入新動力[J].WTO經濟導刊,2018(4).

[4]蘇丹丹.基于社會責任視角的中小企業管理模式構建路徑與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8(2).

作者:劉瑞平 肖嘯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上一篇: 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探索 下一篇: 幼兒教學策略探析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 色窝窝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