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2 09:54: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中西方鋼琴教育差異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藝術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在鋼琴藝術的中外交流中,無論是教育還是演奏,中西方在方式和理念上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在對中西方高校鋼琴教學的對比研究中,筆者發現中西方在鋼琴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以下不同之處。
一、演奏技術上的差異
(一)彈奏姿勢的差異
在國內高校的鋼琴教學中,鋼琴的彈奏姿勢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對鋼琴彈奏基本功的重視,有助于加快學生學琴的進度,提高其演奏水平,使我國學生能夠較快的擁有不錯的彈奏技巧,對作品的演奏把控也掌握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注重鋼琴彈奏的姿勢,固然可以讓學生對演奏技術的掌握更加快速和準確,但是也固化了學生的演奏姿勢,學生一旦出現手型基礎姿勢上的錯誤,改正起來會非常的困難。但是學生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反而將注意力放在手指觸鍵時的姿態,從而導致學生在彈奏時手指關節的塌陷,使之與手背成一條直線,或者凹進去,手指的活動空間被縮小,手指和手臂也因此變得僵硬,不靈活,阻礙了力量的傳送,無法正確使用力量。這對學生演奏技能的發展和提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更有甚者可能會造成運動性損傷。與國內高校鋼琴教學相比,西方高校教師在指導學生演奏的手指姿勢時,更加地重視從聲音、音色的角度進行指導。另外,在演奏古典音樂作品時,教師會要求學生將手指收著彈,賦予手指更強的靈活度和機動性,這樣彈奏出的樂曲會有著較為干凈清麗的音色。而在演奏浪漫主義或印象派的代表作時,學生會被要求用手指肚觸碰琴鍵,使彈奏出的音色呈現出綿延或朦朧的特征。西方學生在演奏時對手型結構的穩定性非常重視,他們的指尖、掌關節和手腕會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結構,在這一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彈奏,可以為鋼琴彈奏提供一個良好的支撐力,也能為手指提供更大的自由活動的空間,避免肌肉緊張[1]。對學琴時間相近的中西學生進行比較,筆者發現,中國學生的彈奏技術難度比西方學生高,但是中國學生的演奏狀態卻沒有西方學生自然。
(二)節奏處理的差異
受我國傳統音樂自有節奏和散拍的影響,國內高校的鋼琴教育對節奏的訓練重視度不夠。德國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節奏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脈搏[2]。一首曲子的基本風格、情感基調可以通過節奏展現出來。在鋼琴教育中,忽視節奏的重要性往往會帶來許多問題。而國際鋼琴大師以及很多西方學生都非常重視對樂曲節奏的把握,國內高校的鋼琴教育應該向西方高校學習,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的掌控能力。
(三)演奏指法的差異
指法貫穿于整個樂曲的演奏過程中,是鋼琴學習各階段中的重要練習內容。在學習鋼琴的初期階段,通過對指法的加強練習,可以大幅提升演奏者樂曲演奏的流暢性,使演奏變得更加簡單易學,初學者也可以更加清晰的表達樂思。對于更高水平的演奏者來說,擁有熟練的指法可以進一步提升鋼琴演奏質量,幫助演奏者更好地展現其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個性表達。在設置指法時,作曲家需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手的自然生理形態,二是滿足樂曲結構和彈奏的需要。“可以說,指法編定的原則是服從于音樂表現的,對于學習者來說,就是要充分理解音樂的邏輯,合理安排指法”[3]。但是,演奏者之間存在著極其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同樣的指法并不適合所有人,所以應該靈活地對待指法。當演奏針對某一指法的練習曲時,要依照譜面標記認真練習,對手指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而在對完整曲目進行練習時,需要使用多種指法,這就要求練習者重視指法間的轉換練習,達到對指法的靈活使用,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演奏。在國內,高校教師對指法在樂曲演奏中的意義認知不足。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嚴格依照譜面的標記去彈,指法的練習方式固化且單一,不利于培養靈活多變的指法。另外,一些教師忽視指法的指導教學,放任學生自由彈奏,對于彈奏水平較低的學生,完全自由的指法彈奏使得同一作品的每次彈奏呈現出不同的演奏效果,不利于學生彈奏水平的提高。相對來說,西方高校教師在指導學生使用固定指法進行初期練習,但并不是完全遵循譜面標記,教師需要根據每人手指的不同情況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指法進行練習。
二、作品把握上的差異
(一)基本譜面把握的差異
讀譜,是鋼琴教育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訓練內容,學生必須通過讀譜對音符、節奏、節拍等進行正確的理解,從而對演奏進行適當的處理。但是在鋼琴練習中,學生對樂譜的學習更多的依賴教師的指導,對作曲家的譜面標記往往不夠重視,長此以往,學生很難養成自主思考樂譜的習慣,對樂譜的自我解讀能力較差。讀譜,是演奏者整體感知和把握樂譜的重要方式,通過眼睛看,再經過大腦思考,然后控制手指彈奏,最終再回歸到耳朵和大腦,對所彈奏的音效進行辨析、反思、記憶,最終實現作品的完整學習[4]。
(二)抒情性表達上差異
作為打擊性樂器,鋼琴是由許許多多的機械性的構件組成的,它的演奏比較重視樂曲的線條延伸。但是,國內的教學往往注重學生在演奏時對作品的“輝煌”和“氣勢”的展現,而忽視了鋼琴樂曲中所蘊含的氣息、線條等抒情性因素。而西方國家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對作品基調旋律的把握,并鼓勵學生在演奏過程中用唱的形式將樂曲旋律表現出來,學生通過演唱,可以更深刻的體會作品的抒情性和樂句走向,對鋼琴樂曲抒情線條的理解和領悟都能得到進一步加深。
(三)風格區分的差異
自鋼琴誕生以來,其演奏藝術歷經發展和融合,形成了各種風格的流派,不同派系的作曲家所創作的樂曲風格各有特色。此外,樂曲的風格還受作品創作背景的影響。要在演奏上清晰明確的展現出作品的風格,演奏者必須對作者和作品創作的背景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如果把樂感作為一個重要評價標準,國內學生在彈奏樂曲時對音樂風格的處理則顯得不夠純熟[5]。面對這樣的情況,國內的教師可以吸取國外在這方面的教學經驗,讓學生在讀譜階段多多接觸和作曲家及其作品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會作品風格。
三、選曲上的差異
(一)選曲范圍的不同
鋼琴課的教學離不開樂曲,所以鋼琴課的教學質量與教師對教學用曲的選擇有很大的關系。在曲目的選取上,國內高校有著規定的統一教材。這些教材的樂曲選擇傾向于莫扎特、貝多芬、李斯特、肖邦等人的代表性作品,很少選擇歐美現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國內高校的學生校學習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按照教師指定的曲目進行練習。與之不同的是,國外高校的鋼琴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沒有統一的曲目教材,也沒有統一的課程及考核標準,教學內容多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由教師自主研發。在選曲上,西方國家的高校教師們往往在教學內容上吸收大量不同風格的作品供學生們學習,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獲得多重的音樂認知。除了貝多芬、莫扎特、海頓等的作品外,西方教師對現代派音樂也情有獨鐘,經常會選取1950年以后的作品作為教學曲目。另外如卡布斯汀這樣的爵士風格的樂曲也常常被拿來作為學生的練習曲。
(二)選曲的難易度有別
在選曲時,要正確地看待樂曲的難易程度。在國內的許多比賽中,存在著這樣一個普遍的認識,即選曲的難易程度體現了演奏者水平的高低。其實這種評判標準并不客觀。作品演奏的難度并不是衡量演奏者鋼琴彈奏水平的唯一標準。通過對國內學生演奏表現的考察和借鑒國外的一些教學經驗來看,復雜的練習常常會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壓力,并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從而導致學生演奏整體質量的下降,起到和預期相反的效果。中西方高校在鋼琴教學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也各有的長處,國內教師可以吸收借鑒西方國家在鋼琴教育上的優點,取長補短,促進國內高校鋼琴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賢杰.談中西方鋼琴教學之差異[J].鋼琴藝術,2015,(10):4-12.
[2]張欣欣.淺析中西方鋼琴教學理念的差異[J].戲劇之家,2015,(04):70.
[3]賈義紅.中美鋼琴教育模式對比探析[J].黃河之聲,2017,(08):33.
[4]張健影.中外鋼琴教學的對比[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04):104-106.
[5]王菲菲.淺析中西方鋼琴教學理念的差異[J].音樂大觀,2014,(11):114.
作者:陳夢夏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