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 09:51: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手風琴的運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文件,提出了“要加快西部地區及鄉鎮幼兒園的建設”。這就對我們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塔里木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其學前教育作為新辦專業,缺乏經驗指導,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將音樂技能《琴法》課程只是單一開設“鋼琴”教學,出現了一些弊端。作為一種便攜式的樂器,手風琴有許多優點,在學前教育諸多專業課程中,將手風琴的教學與幼兒園教學有機結合,能夠充分發揮手風琴的優勢,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滿足在今后幼教工作的實際崗位需要,具有巨大的作用。在塔里木大學學前教育專業補充開設“手風琴”課程有利于推動塔里木大學學前教育藝術類課程改革進程。因此,筆者通過自身的專業研究方向以及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思考及建議。
一、塔里木大學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手風琴》課程的必要性
一方面,塔里木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琴法》課程目前只有“鋼琴”這一門教學樂器,而此課程的設置自始至終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根據筆者調查,在一些城鎮、鄉村幼兒園,由于基礎條件差、資金不足等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無法配置鋼琴或電鋼琴這些的教學器材,《琴法》課程的設置也就無法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從而導致我們的大學生在學校期間花費了很多精力練就的鋼琴技能毫無“用武之地”,“學以致用”就更加無從談起了。而就手風琴而言,相比鋼琴,具有“輕巧靈活、攜帶方便、購買成本低、投入少、節省空間”等優點,可以能夠滿足一般鄉鎮農村幼兒園教學實際需求。另一方面,無論是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還是在其他各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教師都需要與孩子們面對面的交流,需要與學生們一起互動、一起游戲、一起學習和成長,從而能更好的進行“情感”的交流,繼而達到“貼近工作、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目的,而能夠便攜使用的手風琴顯然比鋼琴或其他難以移動的樂器,在在實際教學中更具靈活性與互動性,極大的豐富了音樂教學形式、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更能親近學生,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由此看來,手風琴這一樂器,因其獨有的靈活性、便攜性、經濟性等三大特點,與其他鍵盤類樂器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在新疆一些硬件設施匱乏的幼兒園教學中選擇手風琴作為音樂教具,其應用價值和使用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二、塔里木大學開設手風琴課程的思考與對策
(一)《手風琴》課程可作為《鋼琴》課程的延伸
學前教育專業強調培養實用型人才,學生所學的課程也叫多。塔里木大學目前主要以電鋼琴作為音樂教具,《琴法》課所占課程總量達到144學時,只有每周2-4學時,于開設時間長,本科必修四個學期,總學時量較大。鋼琴與手風琴同屬鍵盤類樂器,兩者有其共同點:其右手彈奏的鍵盤相同,學會鋼琴基本觸鍵技巧,對手風琴右手技能的發展具有觸類旁通的作用,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鋼琴的彈奏技能,也能夠在掌握了鋼琴彈奏技能和技巧的基礎上習得手風琴這門彈奏技能,在節約了時間和精力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技能,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學以致用,能夠隨著工作環境的變化而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此,筆者建議可將《手風琴》課程作為《鋼琴》的后續課程,從學完《鋼琴》課程四學期之后開始學習,再學習兩個學期的《手風琴》課程。
(二)《手風琴》課程可與《鋼琴》課程齊頭并進
在塔里木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琴法》課程屬于音樂技能核心課程。手風琴學習內容的增加,雖然與《鋼琴》課程開設時間不同,但是由于各個年級與班級的教學時間差異,必然有同《鋼琴》課程的教學空間和教學資源相矛盾的可能,要處理好這一矛盾,就需要學院以及相關任課教師在兩門課程上的協調配合,彼此互補互輔。在后期的教學改革中,已經學習了鋼琴教學的班級,可以在原基礎上增設手風琴課程,對于新生班級的教學,可以使《手風琴》課程與《鋼琴》課程同時進行,設置為必修課,每周1-2學時,共學習四個學期,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同時也可為對《手風琴》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持續發展的機會。
三、手風琴課程配套教材的建設
在塔里木大學,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教學具有“學生人數多、零起點、進度參差不一、教學難度大”等不足,而《手風琴》課程的教學也難免會遇到上述問題,要想使《手風琴》課程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的成效,就需要在教材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等問題上不斷探索和實踐。
(一)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選編教材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適合學前教育專業的手風琴教材很少,建議教師根據教學需要來編寫學前教育手風琴教材,教材的選編應體系完善,可具體分為:基本練習、練習曲、樂曲、幼兒歌曲伴奏。應考慮到學生零基礎的特別,教材的難度、范圍不建議超過手風琴業余考級三至四級(以中國音協手風琴業余考級標準為例)。選編的教材既應由淺入深,注重實用性。另外,考慮到手風琴課程開設與鋼琴課程之后,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鋼琴彈奏技巧,因此可多選擇一些訓練左手貝司練習和風箱練習的練習曲和樂曲教學,通過轉換左手伴奏織體加以練習,這樣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少數民族學生大多數對“音樂”是有著濃厚興趣的,只是因為對某些樂器的陌生以及基礎薄弱等問題使得他們缺少了對《琴法》課程的學習積極性,為此,要結合民族和區域特色選編能讓學生更喜愛的教材。
(二)根據幼兒園音樂特點合理選編教材
幼兒園音樂的特點是:結構工整,旋律跳動較小、音域較窄、節拍節奏穩定。因此我們在選編教材的時候要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園音樂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選編。這樣不限能夠結合實際的有效運用,還能降低學習的難度,增加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實際教學中,多選用經典幼兒歌曲改編的手風琴曲,使學生熟悉幼兒音樂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另外,塔里木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少數民族學生居多,教師要了解少數民族同學的興趣愛好與性格特點,還應考慮選擇具有本土民族特色音樂素材的幼兒歌曲的選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總結與展望
當今社會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以及所提出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體現在高校中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倡導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掌握實際的工作技能,也體現在學生畢業后在幼兒教育中面向的幼兒學生群體的全面發展。無論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大學生,還是幼教工作者,都滿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渴望能夠掌握更多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技能、都渴望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都渴望自己全面而自由發展,都渴望在未知的生活和世界中描繪出更美好而廣闊的藍圖。學前教育專業《琴法》課程是一門融知識性、技能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其教學內容安排,課程設置應圍繞本專業培養方案設計,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基礎,學生就業環境、學生就業前景、學生學習和吸收能力、學校教育環境、硬件設施和師資條件、學生興趣愛好、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學生就業方向、社會需求、就業工作環境、就業單位實際和條件基礎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從高校、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實際出發,避免追求專業化,忽視實踐性,突出“學以致用”的特點本著“學以致用”的培養目標,合理設置“手風琴”課程,而從有助于實現塔里木大學學前教育應用型幼兒師資的目標,為今后在幼兒園的藝術教育活動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熊承敏,李鳳蓮.論學前教育專業手風琴教學的優勢[J].音樂大觀,2012,11.
[2]鄔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手風琴教學芻議[J].民族音樂,2012.
作者簡介:萬晶晶(1990-),女,本科,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通訊作者:孟媛媛(1981-),女,甘肅人,碩士,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鋼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