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過程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探討

時間:2022-10-09 09:52: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全過程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全過程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探討

當前,國內建筑工程從投資、設計、招投標到項目實施、最后竣工的各個環節上,需要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各個單位的參與,因而缺乏一個控制工程造價的主體,工程造價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統一性、科學性;建設單位為了壓低成本,往往估算過低;設計單位為了體現技術性,往往不考慮造價而片面重視質量,造成概算過高;起草合同時,施工單位與建設單位往往難以預測市場價格的變化,難以準確估計工程款,只能讓預算超過概算;而施工單位為了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往往又想方設法地增加結算———由此導致建設界“三超”(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現象嚴重[1]。

1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

鑒于工程造價全過程條塊分割嚴重,各單位各行其事,缺乏統一協調,因此,當前在建筑界往往采用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所謂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就是對建設工程項目的決策、設計、施工、竣工各環節進行控制、管理。它強調建設單位在決定投資之前,必須進行充分嚴密的可行性研究認證,采用系數累加估算法,指標估算法,確定總投資規模;在設計階段,必須運用價值工程理論,組織設計方案競爭;在招投標階段,必須嚴格組織投標競爭,聘請信用良好的機構編制標書,科學計算、合理確定標底,嚴謹編寫合同條款;在實施階段,要實行全過程現場管理,盡可能減少設計變更;在竣工結算階段,要落實三級審核。———實踐已經證明,實行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可以很好地減少甚至避免“三超”,它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但有人指出,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陷:

1.1管理模式有欠全面性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不考慮項目建成后運行和維護成本是遠遠高過建設成本的(據測算,一個30~40年壽命的建設項目,其維護和運營成本超過建設成本的200~770%),而片面強調控制項目建設成本(美其名曰“節約”“投資效率最大化”),卻不知曉建設成本直接影響項目建成后的運行和維護成本,建筑成本與項目質量成正比,較高的建設成本反而有利于降低項目未來的運行和維護成本,提高項目的使用壽命[2]。

1.2無法與發達國家接軌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以定額(具體數量)為預算基礎實行靜態管理,———這實際上是沿襲了前蘇聯的定額管理模式(更加嚴重的是,電力、公路、水利、煤礦、住房等不同行業,都有各自不同的定額!),這實際是計劃體制的反映(工程定額很難及時反映工資、材料、機械價格的市場變化,導致工程計價跟不上市場節奏)。而發達國家工程造價管理早已實現了系統化、標準化、市場化、動態化。美國的工程造價沒有統一的計價依據與標準,沒有全國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和計價依據,完全由市場(各個地方的市場而非全國市場)來主導;項目估算、概算、人工、材料和機械消耗定額,不是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組織制訂,而是咨詢機構根據當地土木工程師協會、總承包商協會、建筑標準協會、工程咨詢業協會計算出的單位面積建筑工程消耗量與基價(這些數據建立在實際基礎上,具有極高的準確性、科學性、公正性)制定的,從而大大節約了效率;美國的工程造價沒有統一標準的消耗定額,允許一定的靈活性:毛估允許誤差在正負25%之間,估算允許誤差在正負15%之間,核算估算允許誤差在正負10%之間,詳細設計估算允許誤差在正負5%之間;施工單位(嚴格地說應該是營造商)可以根據市場價格靈活調整工程造價[3]。———隨著我國逐步履行加入WTO的承諾,建筑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引進國外施工公司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如果不能盡快與國際接軌,勢必會影響我國建筑市場的對外開放,且不利于中國建筑業的轉型升級。還有人認為: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看似全方位無死角覆蓋整個建設周期,看似“細節決定成敗”,實際上反映了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之間嚴重的互不信任,互相懷疑與內耗;反觀美國工程造價管理:業主、承包商、分包商、咨詢機構都自覺地嚴格履行合同,互相信任,自覺履行義務(承包商與分包商從不敢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業主也從不斤斤計較;咨詢機構拿出的標書嚴謹、科學、全面)完全在程序軌道與法律軌道上運行,從未聽說美國建筑界傳出“三超”的負面新聞。

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英美工程造價工程師們提出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英國皇家測量師協會經過認真深入的研究,正式出版《建筑師全生命周期造價核算與初略設計手冊》,向整個建筑界推廣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目前,這種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論與方法體系,英美日等發達國家建筑界都在采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還有學者運用BIM技術,實現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的數字化(而我國還在研究如何提高農民建筑工的素質,如何增加專業管理人員數量落實24小時施工現場管理)。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認為工程造價是建筑工程初始建造成本和建成后的日常維護、運營成本之總和,將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從建設前期-建設期-使用期-拆除期)的成本全部納入管理范圍,并運用工程經濟學、數學模型來計算投資成本、分析與評價效益,從而以最小的建設成本與運行和維護成本實現最大的經濟利益,科學、合理地延長項目壽命。在項目決策階段,它強調根據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而非建設成本選擇最佳方案;在設計階段,它強調初步設計必須控制在估算以內,施工圖設計必須控制在概算以內,且必須在設計中考慮項目建成后的運維管理費用暨拆除費用;在施工階段,它主要根據項目投入運營后的成本確定工程造價控制額,編制并執行資金使用計劃;在運營階段,它強調制定科學合理的運行維護方案,提高項目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降低項目的維護與運營成本。

3兩者的比較

3.1時間跨度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僅僅覆蓋項目的建設環節,一般只有2~3年(超過了就是“胡子工程”);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覆蓋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超過30~80年。

3.2控制成本的范圍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僅僅考慮建設成本,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不僅要考慮建設成本,還要考慮超過建設成本2~7.7倍的運行、維護成本。

3.3管理模式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是一種以定額為基礎的靜態管理,且必須根據電力、公路、水利、煤礦、住房等不同行業,確定不同的工程定額;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動態管理,且不需要統一的計價依據與標準。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仍然要采用大量人工計算,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已經實現了數字化、模型化、虛擬化,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

3.4可持續性

實行嚴格的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確可以節約建設單位的成本投入,避免結算超概算,但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我國建筑使用壽命越來越短(已經低于30年),質量隱患極多,“豆腐渣”“樓脆脆”層出不窮,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后勁;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則想方設法降低建筑項目的生命周期成本,延長項目的使用壽命———美國建筑平均壽命達74年,英國建筑平均壽命達132年!法國建筑的平均壽命是102年!西歐建筑的平均壽命為80年。且國外建筑非常重視綠色環保,不存在我國建筑高污染、高耗能的問題。

4結束語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是一種更加符合市場經濟、更注重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模式。我國建筑界必須盡快轉型升級,學習、引進、并推廣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雷雪蓮.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之比較[J].四川水泥,2017(12):219.

[2]全隕禹.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之比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24):49-50.

[3]伍義強,謝靜.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之比較[J].建材與裝飾,2017(17):177-178.

作者:韋正善 單位:廣西新時代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上一篇: 建筑起重機械施工現場檢測探討 下一篇: 高校社團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亚洲男人天堂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最新自产拍在线观看 | 最新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