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媒體對音樂審美文化的影響

時間:2022-09-30 09:50: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社會化媒體對音樂審美文化的影響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會化媒體對音樂審美文化的影響

在經濟、政治、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音樂審美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經歷過多次轉變,每一次轉變都會面對新的領域或是新的觀念的介入。當代,以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介入文化領域,引起音樂審美文化的再一次巨大變化。Antony Mayfield在《什么是社會化媒體》中寫到:社會化媒體是一種給予用戶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Dion Hinchcliffe認為社會化媒體有自己的基礎規則:以對話的形式溝通,而不是獨白;參與者是個人,而不是組織;誠實與透明是核心價值;引導人們主動獲取,而不是推給他們;分布式結構,而不是集中式。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社會化媒體不僅使青年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得到了全方位的感官新體驗,也讓這些年輕的音樂審美者產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心理狀態、價值取向、審美觀念,他們不再滿足單一、被動地尋求和接受音樂信息,而是要主動掌握和靈活地控制音樂信息,形成了新的音樂審美的觀念和文化。社會化媒體具有多媒體融合、精準定位、快速傳播等優勢,它改變了音樂文化的傳播方式,也直接孕育產生了青年音樂審美文化的變革。[1]

一、社會化媒體推動青年音樂審美文化多元化變革

社會化媒體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大眾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需求。互聯網是一個可以將各領域思想集中綜合進行表達的更普泛化的平臺。當文明發展到較高程度時,個體意識將不再被主流意識形態所控制,個體表達出掌控個人話語權的強烈愿望,去精英化的現象普遍存在。由于社會化媒體鼓勵普通用戶分享自己的生活碎片、心緒情感,因而社會化媒體更具趣味性、可讀性、傳播性甚至真實性。社會化媒體本身特有的技術性、交互性、開放性、匿名性等優勢極大地沖擊著傳統的和其他非網絡形式的音樂審美活動、音樂審美價值、音樂審美方式以及音樂的概念,社會化媒體帶給傳統音樂審美文化領域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在社會化媒體的音樂信息傳播中,音樂變得更加“觸手可及”——青年通過社會化媒體平臺分享自己對音樂的喜好見解,參與音樂話題的討論,獲得更多專業領域之外的話語權;并通過自由選擇來提升自我的音樂審美素養。社會化媒體的主要擁護者和使用者是青年。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手機網民規模7.53億,其中,20-29歲年齡段占比仍然最高,為30%,10-19歲、30-39歲年齡段分別占比19.6%。社會化媒體提供給年青人更加便捷的音樂傳播、獲取的途徑,青年音樂審美場在社會化媒體中立足并迅速地擴張開來。在社會化媒體的信息洪流中,青年對于音樂的審美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喜歡與不喜歡、高雅與通俗、創作者與欣賞者二分對立,而是希望打破符號等級,革新生活方式,尋找音樂個性化的形象標簽。青年的音樂審美出現了多元化變革。

二、社會化媒體改變了青年審美文化

(一)社會化媒體的交流性改變了青年音樂審美的主客體關系

社會化媒體用戶的雙向交流性使得青年和音樂審美客體的關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音樂審美本源的權威性收到了挑戰,社會化媒體的信息表達方式解構了傳統的音樂審美主體和音樂審美客體,這種現象讓青年通過社會化媒體平臺能輕松獲得最高端的音樂審美源。而且信息技術的演變已經傾向于賦予青年參與創造音樂審美主體的權力,交流互動成為音樂審美生產的新型方式。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上進行音樂審美的青年有機會自由發言,表達音樂審美心理和情感。交流性成就了青年音樂審美觀念的逐步形成,也形成了青年音樂審美文化的新領域。社會化媒體的互動性,打破了人類音樂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改變了物理時空的限制,在虛擬空間實現了信息與音樂的實時對接。青年在進行音樂審美的同時也可以成為音樂審美客體的創作者和傳播者。[2]

(二)社會化媒體傳播的虛擬性改變了青年音樂審美心理

社會化媒體營造的虛擬社會為青年提供了紛繁復雜的、令人瞠目結舌的音樂表現形式和虛擬影像音樂信息,在真實與虛擬的影像并存的超現實美學中,音樂的神奇誘惑被充分展示出來。由媒介特有信息生成的具有現實與虛擬雙重性質的音樂環境使青年受眾沉浸其中。經過虛擬手法加工呈現的音樂環境,是對音樂文化的一種別樣呈現,讓青年們大飽眼福和耳福。在網絡環境中的音樂審美客體具有了虛擬性的特征,于是年青人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中發生的音樂審美文化也具有虛擬性。社會化媒體信息流傳播的音樂審美活動使得青年審美經驗積累迅速增多,量變產生了質變,催促著青年音樂審美心理的轉變。韋爾施在《重構美學》中明確指出“今天的審美化不再僅僅是一種‘美的精神’,抑或娛樂的后現代繆斯,不再是淺顯的經濟策略,而是同樣發端于最基本的技術變革,發端于生產諸過程的確鑿事實。

(三)社會化媒體的實時性改變了青年音樂審美行為

社會化媒體傳播的實時性讓音樂領域的音樂表現形式和更新的頻次都迅速加快,青年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的音樂審美觀念與傳統音樂審美觀念大有不同,審美節奏隨著社會化媒體傳播節奏的加快而加快。傳統的音樂審美活動都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緩慢發展的步伐慢慢深入人心,是一種“教化與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社會化媒體傳播的加速度以步步為營,得寸進尺的戰術,令傳統音樂審美方式在社會化媒體面前只能退居二線,甚至屈服于它。音樂在社會化媒體平臺的傳播中對青年音樂審美文化產生沖擊,青年產生的音樂審美驚異已經不再是傳統音樂審美活動引起的那種“投石起漣漪”緩慢的、持久的、具有柔和性的“溫柔”蕩漾。社會化媒體傳播中發生的實施性、迅速性、持續性審美驚異是不停翻滾且具有沖擊性的“粗暴”的驚濤駭浪。[3]音樂審美作品的幾分鐘內,“轉發、評論、點贊”飛快地影響青年音樂審美心理和行為,要求青年接受審美的同時要迅速地做出審美反應。這種反應由于社會化媒體的交互性,在音樂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間來回沖擊,又再次激起新的審美浪潮。這種音樂審美影響的實時性也促動了青年音樂審美文化的變革。

(四)社會化媒體的開放性改變青年音樂審美經驗

網絡傳播的高效性、使用的便捷性和含蓋最廣的普及型,使得社會化媒體音樂審美文化建立在開放的基礎上。社會化媒體時代的青年音樂審美是一種信息共享的開放性文化,它呈現在青年面前的不是單純的音樂,還包括生動的文字,炫酷的視覺享受等,在網絡上每個青年都有機會平等分享音樂創作的最前衛、時尚的成果。原本在小范圍傳播的某種音樂現象借助網絡載體廣而告之,迅速地在社會化媒體視域中刺激青年產生豐富的審美活動,發生傳播的效果。一種新興的音樂現象或者觀念在短時間內想要讓青年知曉,想要迅速且大范圍地影響審美主體,社會化媒體是最好的選擇,社會化媒體傳播的速度以分秒來計算,范圍則以國度來計算。與傳統媒介相比,年輕人更喜歡社會化媒體這種功能強大、傳播輻射面廣闊的開放型媒介。

三、社會化媒體時代青年音樂審美文化呈現新狀態

(一)青年音樂消費審美

在消費時代,青年音樂審美文化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音樂審美活動本身變成了消費活動。首先,音樂審美成為了大眾消費生活中的一個部分。我們的音樂審美活動既是一種音樂審美行為也是一種購買消費音樂的行為?,F行的音樂產業從根本上改變了現代青年的日常音樂消費景觀。青年人熱愛的音樂表現方式,其生產的標準化、模式化、商品化和市場化雖然抹平了音樂的價值和深度,卻成就了一種視聽覺盛宴。音樂作品越來越多以影像方式呈現,影像的畫面直觀逼真豐富、方便理解記憶傳播的特點,誘發青年受眾的消費欲望。這種音樂的影像傳播借助微博、微信、手機音樂APP及網絡唱片等社會化媒體強勢占領青年的音樂審美領域,經過社會化媒體多種傳播渠道的熱議,在視覺和聽覺上為青年審美活動提供了新型的音樂審美場。[4]不論你是著名歌手,還是草根明星,甚至只是音樂愛好者都可以利用微博的“社會化媒體”屬性,自己的作品,使得音樂作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面對聽眾,在第一時間獲得大家對音樂作品的評價,幫助音樂人創作更好的作品。2015年,國家版權局了《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面向審美主體的付費下載等增值服務的推出,不僅能夠保證音樂人的收益,更有利于版權的保障,這種音樂消費的方式在青年當中越來越普及。據艾瑞咨詢日前的《中國數字音樂消費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數字音樂用戶付費收入共31.9億元。據鳳凰網報道,2017年8月,TFBOYS演唱會直播收看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18億,粉絲送禮金額達到了3.4億。

(二)青年音樂青春審美

音樂青春審美是當代音樂審美文化的一種獨特呈現方式,它不僅僅是在音樂傳統呈現意義上對青春做“審美的呈現”,還是在現代審美生活化的文化語境中,塑造青春的審美化生活方式。社會化媒體時代青年的生活、交流的空間很大程度上轉移到了網絡交流平臺,社會化媒體傳播中展示的音樂審美活動消除了傳統審美的心理距離,無距離的審美沉浸取代了有距離的審美靜觀。在審美沉浸的體驗中,青年的音樂審美觀念中存在著生物性、社會性、開放性多種因素,相應展示出變化多樣、不定型的狀態。青年的音樂審美,歸根到底,可以說是追求“個性化青春”。社會化媒體媒介對音樂文化的傳播已經顛覆了音樂經紀公司以往制造音樂偶像的觀念,大批90后、00后音樂人的相繼涌現,他們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或參與意愿,有實現自我價值渴望。他們天生就為互聯網而來,微博粉絲的暴漲,微博互動帶來的線下活動,每位音樂表演者呈現在社會化媒體受眾前的狀態已經超越了對音樂的演繹,他們的性格、個性甚至于生活狀態都影響著青年的音樂審美心理。青年對音樂偶像的追隨和欣賞從周杰倫碎片式的中西古今樂風、李宇春的去性別化的中性風,到先鋒歌手華晨宇的火星文無字歌,以及社會化媒體中涌現的各類網紅,這種個性化的青春音樂審美成為社會化媒體時代青年音樂審美文化的普遍現象。[5]

(三)青年音樂科技審美

一直以來生產技術發展都影響著音樂創作的表現手段。現代信息技術豐富了現代音樂作品的表現力。信息技術給音樂提供了全新的表現世界的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空間視野,前技術時代的循環時間觀念和有限空間觀念逐漸被“矢量時間觀”和無限空間觀替代,同時消除了人們彼此間的空間隔絕,形成了所謂“世界村”現象。音樂家們在網絡這個虛擬空間中“互動地”進行音樂創作,交流和參與成為了音樂作品生產的重要的方式。虛擬空間中的符號交流,正在成為一種青年新的音樂審美經驗。社會化媒體在這種科技審美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把網絡時代最新鮮最時尚的音樂感知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最廣的范圍傳播給每一位希望了解和獲取音樂審美源的青年。音樂是陶冶人心靈的文化形式,社會化媒體是加強人際交往的平臺,兩者優勢資源互補、相互結合是大勢所趨,必將文化史的大變革,豐富了音樂作品的表達樣式,促成音樂審美文化傳播的進程。

四、社會化媒體時代青年音樂審美文化的趨向

青年音樂審美文化不是保持不變的固態,而是一種發展變化的流動性存在。隨著社會化媒體媒介的強勢發展,青年音樂審美文化趨向可以概括為世俗化、新奇化、娛樂化、生活化。

(一)青年音樂審美的世俗化趨向

隨著社會化媒體傳播媒介的大眾化,音樂審美如何能被更多更廣泛的大眾接受,從而刺激音樂審美的最大化完成,已經是當代音樂人的音樂創作和表現基礎。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的音樂表達方式簡單,相比較社會化媒體媒介提供的音樂表達方式,青年更喜歡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呈現出的音樂作品。就音樂審美文化來說,世俗化是打破了“音樂與神圣”的聯系,其顯著標志就是音樂審美形象走下神壇。網絡神曲《江南Style》把“騎馬”動作作為招牌符號,《蒙娜麗莎》的各種被整容,這些簡單、喜感、平民化的音樂呈現降低了作品在傳播過程中的認知門檻。古典音樂也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現在普通觀眾面前,彩虹合唱團的《張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里了》,也是一種高雅音樂世俗化的嘗試,社會化媒體通過音樂審美互動把高雅音樂帶到現實世俗存在的平面上。青年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呈現的世俗化傾向也導致了音樂審美精神意趣上的世俗化趨向。

(二)青年音樂審美的新奇化趨向

隨著教育的發展,現在的青年對音樂的了解和理解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近幾年了專業化高水準的音樂作品也通過社會化媒體進入青年的審美視野,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品味逐漸提高,純粹模范和拷貝的音樂已經隨著草根時代的過去而逐漸淡出青年的審美場。青年們已經不滿足對已有傳統意義上的音樂審美形象進行審美活動,審美獵奇心理促使他們尋求更個性化、更張揚、更能表現自我、更高水平的音樂審美客體。在這種審美文化中,“高雅”、“神圣”、“崇高”等沉思性審美靜觀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體驗性審美獵奇“酷”、“爽”、“奇”。無數應接不暇的音樂審美印象隨著社會化媒體的傳播紛至沓來,充滿了青年人的聽覺、視覺甚至觸覺。青年音樂審美文化的另一個趨向就是向純粹感官刺激的突進,追求瞬間極樂的極端樣式。虛擬現實技術使得數字影像音樂在音樂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數字影像音樂的現場參與感與實時交互性可以使觀賞者更好地領會作者的音樂思想,同時提高了音樂表現能力:一位虛擬的音樂家就可以演奏各種各樣的樂器,人們不離開自己的居室就可以在虛擬的音樂場館欣賞音樂作品。

(三)青年音樂審美的娛樂化趨向

社會化媒體時代青年音樂審美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娛樂化。在傳統社會,音樂審美活動主要目的不是娛樂而是教化,也就是說,音樂審美多是政治、道德、宗教教化的手段,音樂審美活動讓青年在審美愉悅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不是簡單感受審美帶來的快樂。社會化媒體時代的經濟化和世俗化為青年音樂審美的娛樂化奠定了基礎?,F代以影視歌舞為重要表現方式的群眾音樂的繁榮促成和強調了音樂審美娛樂化。青年的積極參與性是音樂審美娛樂化另一個重要特征,社會化媒體充分給予了青年參與音樂審美娛樂性的平臺,每一個青年在社會化媒體上做出的舉動都會影響音樂審美客體的演變和興衰,這也使青年在音樂審美心理上得到自我確定和肯定。[6]

(四)青年音樂審美的生活化趨向

消費時代的大眾生活消費理念逐漸轉變為敢消費、會消費、快消費。消費社會解決生產過剩并帶動生產無限擴大以追求最大利潤,關鍵之一是促使大眾實用性審美需求無限擴張,此時,音樂與生活間的界限被逐漸淡化,如:音樂廳的大門、舞臺的邊緣。音樂在社會化媒體時代成為唾手可得并且能夠造就現實的普遍音樂。各種“微音樂”公眾號,音樂家微博讓更多青年近距離地接觸音樂、參與音樂,使更多人感悟音樂的魅力,這種音樂審美的方式和體驗內涵不需要專業的技能修養或音樂趣味的特殊培養。青年在社會化媒體音樂消費中逐漸消除了音樂與生活之間的張力沖突,社會化媒體平臺與音樂的結合,使得生活化的青年音樂審美成為一種趨向。當青年們沉浸在社會化媒體音樂審美文化帶來的愉悅中的時候,也不要忽略它帶來的消極影響。信息霸權和音樂文化殖民化問題,網絡不良音樂文化泛濫的問題,音樂文化管理和網絡規范問題等,這些都使得社會化媒體成為一把雙刃劍。青年音樂審美文化還需要經歷一段很長的發展時間,它不僅要依托生產技術的進步,還和法律法規的建設和青年音樂修養的提高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呂麗.審美觀念變遷的媒介動因[J].當代傳播,2014,03:30-31.

[2]薛富興.文化轉型與當代審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6:85-287.

[3]余虹.審美文化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69-297.

[4]鄭蘇淮,林彬,秦紅梅.亞審美:一種新社會思潮[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11:23-106.

[5]閆巖.“微力”無窮[M].北京:臺海出版社,2012.1:157-241.

[6]奎爾曼著,劉吉熙譯.顛覆:社會化媒體改變世界[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黃婷婷(1974-),女,江蘇宜興人,碩士,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藝術教育研究;宋琴琴(1992-),女,江蘇鹽城人,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藝術設計與教育。

上一篇: 攝影與美術設計的交叉與融合 下一篇: 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的...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v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色国语对白在线 | 亚洲视频中文在线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无遮挡 |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