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管理會計創新發展研究

時間:2022-08-28 09:48: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民營企業管理會計創新發展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民營企業管理會計創新發展研究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及其經濟意義

(一)改革的背景

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功擠入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調整,中國開始進入一個經濟“新常態”。2015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結構出現明顯的側重性,國內經濟指標聯動性出現背離,居民收入增長而企業利潤率下降,社會總投資增加但消費減少等等,政府積極采取宏觀調控手段但并未帶來顯著效果。為了盡快適應此種經濟環境變化,2016年1月27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以適合中國經濟的供需平衡點為基礎,優化需求管理,從供給端出發,改革供給方式,調整供給結構,完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者潛力,增強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新動力。2017年10月18日,中共提出深化供給側改革,提高社會生產力,從供給、研發、生產端入手,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要求社會各部門供給和需求相匹配,主動適應市場供需變化。

(二)改革對企業的經濟意義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供給側是對于需求側而言的。從上世紀90年代我國率先脫離金融危機到2014年我國人均GDP穩居世界第二,我國的經濟格局與經濟實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需求側管理在四十年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弊端也逐漸顯現。過去十年中,社會民眾對高成本低消費的不動產投資保持“信任”心態,人們的投資方向傾向于成熟、穩定的老企業,但其未并未拉動經濟增長中需要的部分。從微觀角度分析,供給側改革是實際上是新老企業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驅動器。當今社會人才濟濟,許多科研創新人員選擇自主創業為經濟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則因為缺乏創造力同時不能快速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大批小企業發生倒閉破產就顯得不足為奇。供給側改革對宏觀經濟保持穩定,對微觀經濟加大力度,要求清掃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堅決廢止無效的產品或者服務供給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將企業的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因而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目標,實現中國“新常態”經濟階段的有效過渡,完成經濟發展方式完美轉變。

二、對我國民營企業管理會計現狀的探究

將現代企業管理與財務會計有效結合,讓管理層與會計核算人員實現業務對接,將會計信息深入決策綱早已成為現代企業對管理會計的運用與發展的動力。隨著社會格局不斷發生調整,經濟市場不斷發生變化,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遠遠超于國有企業,已然成為我國經濟市場的中堅力量。自國內會計核算體系重視發展管理會計以來,管理會計體系的運用已對多家民營企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但在“互聯網+”帶來的大數據時代的經濟背景下,管理會計在民營企業中的運用仍然存在弊端。

(一)企業內部限制

首先,民營企業中員工穩定性不高,多數經營者又存在任人唯親的傾向,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效果較低,企業中會計人員普遍對管理會計認識不足,掌握水平較低,專業性不強,因此企業缺乏具備管理會計經驗的優秀會計人員,管理會計的工作較難廣泛開展。其次,國內很多民營企業偏重降低成本,缺少其他相關分析及預測,殘留大量傳統的管理會計模式,即使具有高水平的管理會計人才,但仍然保留“拿來主義”,缺乏自主創新意識,輕視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與相關理論與體系的匹配程度,致使大多數民營企業財務會計與現代管理融合度較低。其三,企業決策人員與財務人員工作的銜接性不強。管理層有時對市場信息的掌握缺乏靈活度,基層財務會計人員反映財務信息滯后,直接導致決策者無法正確把握市場動向,影響企業財務決策。

(二)社會環境影響

我國現在的經濟市場面臨宏觀與微觀調控不利情形,市場經濟的自由度不高,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造成的產能過剩給經濟資源的高效率配置帶來困難,從而陷入企業生產決策困難的惡性循環,致使我國民營企業的管理會計發展受到限制。在社會經濟秩序運行失衡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經營生產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這使市場信息的獲取難度增加,成本增加,必然導致本就不具備良好條件的預算管理機制與管理信息系統的民營企業產生管理決策與跨級核算的融合困難。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較西方國家相比起步晚、創新弱,管理會計要為民營企業的管理層服務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須擁有平等公平、靈敏度高的市場經濟條件,隨著稅收法律制度不斷調整,其變化也影響了經濟市場提供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時性,同時國家對管理會計體系的制度及政策也有待完善,大多依靠企業自行探索,致使管理會計在民營企業的發展缺乏強有力的保證。

三、民營企業管理會計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進行創新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民營企業對管理會計提供信息的深度、參與創新的力度以及價值提升的高度提出了高要求,而企業管理會計服務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因此必須立足于企業內部信息決策的大數據化以及內部控制的適用性。

(一)改變供給策略

管理會計的供給側改革就從管理會計的供給端入手,淘汰過剩產能,加大企業創新力度是首要目標。分析市場動向,提供市場需求信息,拉動市場消費的同時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提供真實準確的財務信息,更加主動地利用經濟資源參與到供給側改革中,適當調整企業生產與規劃方案,努力將消費方向引入綠色、創新、節能的新領域。同時借助于創新驅動力,擺脫傳統的在線消費模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創造商業機會與商業價值,優化企業管理會計結構,加快傳統升級,實現企業價值增值新突破。以江蘇省蘇寧控股集團為例,其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打通“互聯網”市場,上線蘇寧易購,旨在成為中國B2C市場最大的銷售家電用品的網購平臺。與此同時,企業財務會計與經濟資源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擴大銷售和經營電子商務平臺必然導致營運費用的增加,且供應鏈顧客與運營商之間的信息和物流未能有效及時傳遞也會造成存貨積壓。而其融入的管理會計理念為蘇寧集團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保持中國前三B2C平臺奠定了基礎。利用有效產出法,從供給端入手,通過零售企業與生產企業合作,開拓第四方物流延伸至供應鏈兩端,根據每年財務報表的銷售數據與各財務指標,結合市場供需比例調整商品預測,降低供應鏈成本,即使反饋銷售情況與財務信息,確保資源有效利用,增強管理層決策的方向性與正確性。

(二)內部控制和信息系統控制角度

傳統的管理會計在內部控制中重在成本導向和收益導向,降低企業的成本是管理會計研究的基本課題。傳統的管理會計是在降低企業成本,優化企業結構,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大多分布于制造業,因此企業在要素生產投入力度不足,需要重新審視成本控制論,適當調整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對于高能耗、低收益等過剩產業減慢投資至化解產能,可利用政府的稅費減收等政策來將企業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促進產業升級,將企業帶向新技術、新發展的創新領域。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多處于兩級分化的狀態,一是傾向于照搬照抄引起企業財務管理適得其反的效果;二是管理會計在實踐中過多依賴財務會計,使得管理會計的作用發揮不大,因此加大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雙向反饋性必然需要嵌入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強化大數據的收集和應用,利用互聯網構建的信息平臺,加快信息的流動性與及時性,熟悉彼此的業務范圍,著眼于企業長期利潤增長,不斷改進與增值核心業務,加快產業升級,聯合推動企業價值增值。

參考文獻:

[1]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會計之友.2016(7)

[2]王蓓.淺談管理會計在民營企業中的應用.財務與會計.2015.10

作者簡介:費陳宇(第一作者),女,漢族,安徽滁州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本科生;石懷旺(第二作者),男,漢族,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

上一篇: 企業經濟管理體系內容研討 下一篇: 婦產科臨床護理路徑探討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在国产在线视频a在线视频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性AV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 先锋天堂AV在线网 | 日本韩欧色色色色色色 |